分享

于洁:坚守24年 为的是让学生幸福

 惊涛拍岸849 2014-09-23
(朱永新按):《光明日报》报道的于洁老师,是全国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走出来的优秀教师。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行动,让于老师迅速成长。在让学生幸福的同时,她自己也收获着幸福。

2014-09-18 11:27 来源:光明网  我有话说

  【最美教师系列报道5】

  于洁:坚守24年 为的是让学生幸福

   记昆山市葛江中学教师于洁

  光明网苏州9月18日电(通讯员许学建 记者苏雁) “我亲爱的于老师,你还好吗 突然特别想念在4楼的初三教室,因为有你,却也是快乐的 ”9月8日,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高一(3)班学生胡琼月给初三班主任写下一封“感谢信”。

  小胡口中的“于老师”,是昆山市葛江中学的于洁。45岁的她,已有24年教龄,当了23年班主任,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天使”,是学生们对于洁的称呼。不仅因为她长发齐腰、笑靥如花、温柔似水,更因为她对学生的耐心、细致和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于洁常说,“哪怕要不了学生的成绩,可我也要让他们幸福”。

  42万字书信让交流渗入人心

  在于洁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安静又有考试恐惧症的男孩子小志。他曾在作文中写道:“每次总是满怀信心的去迎接考试,但是迎来的却总是失望,而且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几次下来,便不报希望,对学习也冷淡了。”

  看到小志的状况,于洁提起笔给他写了一封名为《你的缓慢,我耐心地等待》的信:眼保健操的时候,我看见你又拿了扫帚在搜寻小的垃圾,从同学们脚 下清扫出细小的尘土 春天了,万物都开始生长,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志,我在你身上也看到了希望 我相信:当老师把深情的鼓励变作温暖的阳光,投射到孩 子的心灵深处,那么,他就是春天里那棵开始发芽的小树,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

  渐渐地,小志变了:上课敢于主动提问了,功课一点点好起来了,考试时也不再生病了。初三下学期时,小志主动找到于洁,要求每晚推迟半小时回家,和寄宿生一起上自习课。半年后,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偏后的他,考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

  用信件与学生交流,是于洁找到的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初中的孩子正值叛逆期,苍白的说教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疾风暴雨的责骂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于洁告诉记者,考虑到我自己是个语文老师,打字也快,就采用了书信这样的方式。

  教师教育学生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生气难免说出不得体的气话,而采用书信的方式,写的时候是比较冷静的,措辞会有理性,这样也可以避免和学生发 生正面冲突从而导致师生矛盾激化。于洁表示,“文字可以渗入人心,书信可以长久保存,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都是书信交流的妙不可言之处。”

  仅2009 2011年的这一届学生,于洁就为他们写下了27万字的书信,与学生心灵交流,汇编成一本《草尖上的露珠》。激励一个有作家梦想的学生,于洁为她写下了25000字的《致青春》,一路记录她的成长,一路教给她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称赞这些是“傅雷家书式的文字”,点点滴滴,纯净水一样,淡淡的,是生命自然的流淌。

  多元管理,学生争做“主人翁”

  9月11日,刚从北京领奖归来,于洁便马不停蹄的写起了“今天我要表扬谁”:表扬韩玉凤,王慧婷生病不在的时候,能够及时替代她的收作业工作;表扬王静莼,英语默写有很大的进步,已经连续两天通过了 48个“表扬”,让学生们自信心不断增强。

  “班级管理中,我创建了各司其职,每个学生担任一项班级事务,并一包到底,三年做好一件事,用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于洁告诉记者。

  在班级开设学习用品小超市,一元钱拷问着学生的诚信,暖宝宝贴片温暖着例假疼痛的女生的腹部,人文的关怀营造了温馨的集体氛围;“今天我要表扬谁”、“每月风云人物”、“感动班级八大人物”,于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励着各个层面的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平时,于洁还会带领学生们去敬老院,让学生体会老人的寂寞,从而更好地对待自己家里的老人;去孤儿院,学会感恩父母不离不弃的陪伴;到邮局寄包裹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捎去冬衣棉鞋和书本,学会关爱他人,体会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创建“每周家校联系单”,于洁已经坚持了15年,提供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更多话题,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七年如一日地坚持教育博客《三年的缘》的更新,记录下学生们青春成长的痕迹。目前,博客点击量已经超过300万人次,文字达500万字,照片9000多张。

  于洁的良苦用心,学生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为了班集体的幸福,他们自发承担起更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今年6月,中考前夕,学校下发了一本政治的整理资料,48页。虽然资料整理得特别好,但需要学生们一定要看熟了,否则就算题目和答案在手里也找不到。

  于是,于洁借来了一本学生的政治资料,想帮着学生整理,可看看还是放弃了,还给了学生,毕竟她不是政治老师,无法归纳。

  没想到,晚自习的时候,学生金理找到于洁,给了她五张手写稿。于洁仔细一看,手写稿已经把资料的重点题目进行了归类目录检索,每个题型后面标上了页码,正是于洁想做而没能做到的事情,师生间会心一笑。

  立情,才是最高意境

  “很多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是否成功立足在是否立言(发表文章或者出书)、立功(是否转化了个别差生或取得了比较好的升学率)立德(是否有了自己一定的教育思想)。”而于洁认为,立情,才是教师成长与班级管理的最高意境。

  陶行知先生的“人为大事而来”,是于洁最欣赏的话,24年来,她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此生要做的大事,就是竭尽所能去陪伴一批批的少年人成长。

  于洁班里的女生小悦,父亲车祸罹难,没有留给心爱的女儿片言只语。于洁想起了小悦父亲曾经在“家校联系簿”上为女儿写过过一段段充满爱心的留言,当于洁把“家校联系簿”送到小悦手中,小悦禁不住泪流满面

  于洁明白,仅有这个,是不够的。她悄悄在书店翻阅很久,最后买下了一本《优秀作文选》,在书中的某一页折了一个角,在10月12日小悦生日那天,把书送给了她。

  小悦接过了书,打开折着的那个角,那一页上,有一篇文章,小作者遭遇了和小悦一样的丧父之痛后如何坚强成长的真实故事。小悦完全明白了于洁的苦心。

  于洁还特意为小悦向全班布置了一篇作文《十五岁,我多了一分 》中,小悦写到:现在,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爷爷老了,需要我照顾;妈妈没有多少文化,这个家的将来就靠我了。我,一定要坚强起来!

  在于洁看来,立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因用情而显得温暖温馨。“高尚的人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汇集成的;班级 道德社区 的大厦,就是这样一砖一瓦用心搭建的。”

  在一篇周记中,于洁看到一个外地来求学的农民工女孩子因为普通话不标准受到同学嘲笑后怅然的心情。她不是去批评嘲笑女孩的学生,也不是对女孩讲要自信,而是搜寻到了一篇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立自强,最终赢得别人尊重的文章,并出现在她的语文课上。

  “大家讨论一下吧,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或者你特别喜欢哪些句子?你读完后的感想也都和大家交流一下。”于洁说道。

  “我觉得他们很不容易,他们的父母在工地上忙碌,在菜场里卖菜,他们小小的年龄就要饱经生活的苦难。”

  “他们小小的年龄离乡背井,夜深的时候思念家乡,我看了觉得心里酸酸的。”

  

  “说的好!那要是有人嘲笑你普通话夹生呢?”我笑道。

  “没关系,看一个人做人和学习怎么样,又不是看你普通话标准不标准的。”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

  于洁注意到女孩微笑了起来,也注意到有几个平日喜欢笑她发音的学生低下了头。

  “您更像是个人生的导师,在迷茫曲折的人生路上,您先给我们亮起一盏明灯,我们也便不怕了。您教给我们女孩最重要的是气质,男孩要挺拔、有担当、有责任,我们都会记得!”一位学生在于洁的博客中留言道。

[责任编辑:白丽克孜 帕哈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