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食疗古方:健脾消食姜茶饮(《圣济总录》) 配方:绿茶10g,干姜3g,沸水适量。 制法:绿茶、干姜切丝,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趁热频频饮用,可用治呕吐、泄泻、烦躁等症。 本饮原名为姜茶散。临床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 山楂汤(《简便单方》) 配方:山楂100g,冰糖适量。 制法:山楂冲洗干净,去核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冰糖进食。 效用:本品有消食化积功效。适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积滞腹痛。 本品为肉食积滞常用方。本方可用于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 桂圆生姜汤(《泉州本草》) 配方:桂圆干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 制法:桂圆干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食盐,煮约半小时即成。 效用: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 《泉州本草》还以本品加大枣煮汤食,变补脾止泻方为补益气血方,用于“妇人产后浮肿”。本品重在温补,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橘皮粥(《调疾饮食辨》) 配方:橘皮50g,粳米100g。 制法:橘皮研细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即成。 效用:本品有理气运脾功效。适用于中焦气滞,脾失健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橘皮也可用蜜饯橘饼代替。《寿亲养老新书》以本品加苎麻根、良姜末煮粥,名“陈橘皮粥”,分早、晚空腹进食,用于“妊娠冷热气痛连腹不可忍”。本品辛散温燥,故气虚吐血及阴虚燥咳者不宜食用。 荸荠猪肚羹(《本草经疏》) 配方:荸荠250g,猪肚1具,黄酒、生姜各适量。 制法:荸荠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猪肚擦洗干净备用。荸荠放入猪肚内,以针线缝合。猪肚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生姜,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煮至半熟时,以不锈钢针在猪肚上刺若干小孔,再继续用小火煮至糜烂即成。 效用:本品有消痞积,健脾胃功效。适用于痞积,腹满胀大,食不消化。 本品加工时不宜用盐。 豆蔻草果炖乌鸡(《本草纲目》) 配方:乌骨母鸡1只,草豆蔻20g,草果2枚,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 制法:乌骨母鸡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豆蔻、草果烧存性,装入鸡腹中,用棉线扎紧,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旺火烧沸,撇去污沫,小火炖至熟烂,再加食盐,略炖即成。 效用: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 本品偏于温燥,对脾胃虚寒或寒湿未净之泄泻尤为适宜。本品还可用于虚寒久痢。本品宜空腹进食,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精彩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