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又称和解法,是运用和解疏泄的方法,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使表里、上下、脏腑、气血、阴阳和调的治疗大法。
和法应用范围颇广,如半表半里之少阳病、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肠胃不和、气血不调、营卫不和等诸证。 临床上根据病邪性质和病位,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情况,将其又分为和解少阳,疏肝和胃,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不同治法。 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 疏肝和胃适用于肝胃不和证; 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证、或肝脾失调证; 调和肠胃适用于胃肠不和,或上热下寒证。 本法应用虽广,但凡邪在肌表而未入少阳半表半里者,或邪正入里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应用本法。
和解少阳法:
和法之一。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里半表(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
代表方剂有:小柴胡汤。
调和肝胃法:
和法之一。治疗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的方法。
症见:胁肋胀痛、胃脘胀闷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吞酸、呕吐或吐出酸苦水。
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吴茱萸、黄连、半夏、香附、煅瓦楞子等。
调和肝脾法:
和法之一。治疗肝气犯脾、肝脾不和的方法。
症见:胁胀或痛、肠鸣、大便稀薄、性情急躁、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弦细等。
常用方剂:逍遥散。
疏肝解郁法:
和法之一。是疏散肝气郁结的方法。
肝气郁结表现为: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周身窜痛,舌苔薄,脉弦等。
和胃法:
又称和中。是治疗胃气并不和的方法。
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嗳气吐酸、厌食、舌淡苔白等。常用药物有: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
自学中医保健网 整理 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