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付(psychological coping)与心理防御(psychological defense)二词同义,但行为科学与精神分析学各有不同的理论解释,此处从略。心理应付机制是为了摆脱精神紧张状态的心理适应机制,是自我心理支持,在应激调节中的意义,可与社会支持相媲美。它通过调整自身的价值系统,从而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知和情绪反应,藉以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心,求得内心的平衡。它不包括处理具体现实问题的思维与行为过程,否则全部心理活动都可以说是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反而失去了心理应付机制单独研究的意义了。
心理应付机制,根据心理活动的共同原则,可概括为下述几种:
1.选择性忽视(selective inattention),即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不去思索,包括下列一些方式:
(1)对涌现出来的有关观念、思想强行压抑。
(2)对愤怒、焦虑、抑郁、悔恨等情绪反应,主动克制。
(3)采取超脱立场,假定所发生的事件与己无关,冷眼旁观。
(4)否认事件真已发生,宁可相信亲属的死讯是误传,自己的癌症是误诊。
(5)休假,探亲,离开现场,眼不见为净。
(6)增加睡眠时间,闭门谢客静养。
(7)使用烟、酒、镇静、麻醉剂以浇愁。
2.选择性重视(selective preoccuption):特别注意自己的优点、成就,目的不是为了自夸,而是为了自慰。
(1)乐观比较法: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越比越可恢复信心与自尊心。
(2)发愤工作,加倍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来弥补精神上的创伤。
3.改变自己原有的价值系统:对事件作出与客观现实不符,却易于为自己思想所接受的重新评价(reappraisal ,redefination),对不能实现的愿望与理想,有意贬低其主观评价,甚至有意形成反面评价,对能够取代与补偿的、可以实现的愿望要求,有意升高其评价。
(1)自欺方式:将吃不到的甜葡萄说成是酸的,有意贬值;把能吃到的酸柠檬说成是甜的,有意升值;求得自我安慰。
(2)投射方式:把造成挫折的原因,向外界推倭。考试成绩不好时责怪老师出难题,爱说别人闲话,受指责的人责怪别人经常在议论自己。
(3)合理化方式:寻找许多借口为自己的错误与失败辩护。例如以性格不合、婆媳不和、不会做家务为借口,掩饰自己提出离婚的真正的不可告人的动机,以做到"名正言顺"。
(4)逆反方式:外部言行与内心活动恰好相反,以避免暴露真相的难堪局面。如对内心爱慕的人在行为上出现回避,对内心尊敬的人口头上求全责备,对内心嫉妒的人口头上予以赞扬,内心吝啬的人故作慷慨的姿态。
4.改变愿望满足方式:在遭受精神创伤之后,另找精神寄托途径,转换精神上获得满足的方式。
(1)积极参加社会福利事业,如丈夫早逝的中年妇女热情献身于儿童福利和残疾人照顾。
(2)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旅游活动,寻找业余爱好,以摆脱精神烦恼。
(3)搞迷信或参加宗教活动,看破红尘,求神灵保佑,求来世幸福。
(4)酗酒吸毒,嫖赌逍遥,浪荡终生。
(5)饲养并钟爱动物,寄托人情。
(6)沉湎于幻想、白日梦,移情于悲剧小说或影视之中。
5.降低自己的理想愿望,降低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在精神挫折面则,出现了自暴自弃,自卑自怜的适应方式。
(l)行为退化方式:表现无知无能,幼稚糊涂,以减轻社会舆论方面的压力。
(2)躯体化方式,出现多种身体不适感受与全身慢性疼痛症状,要求病休、疗养,取得病人角色之后,社会支持增加,社会要求降低。
(3)向亲友投诉,倾诉内心苦衷,郁闷感情获得疏泄,获得安慰与同情。
(4)自罚、自伤与自杀企图,精神受挫折之后打骂自己,呼天叫屈,躺在地上打滚,可使别人立即退让。由于绝望、愤慨与抗议,或为了惩罚他人,出现自杀企图。不少青年因此而死于自杀,它是一种最糟糕的应付方式。
6.蛮干、铤而走险:当精神紧张达到极限,矛盾无法解决时,个别人完全丧失理智,激情之下毁物伤人违法,寻衅与迁怒无辜,行为不计后果,这是一种最危险的应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