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人劳累的是心头的重负

 死神v轮回 2014-09-30

           佛法探究事物的真实和本来面目,弘一法师就佛法与其他信徒做交流,旨在说明佛法的真实: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诽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是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象其背边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

              何谓“真如”之意?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但太无方法,至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无论是希望前进的人还是希望获得避风港的人,都要懂得抓住现在。如果仅仅是希望找到一个能逃避的地方,那就违背了佛法中万物皆真实的本性。

                相传,一心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在法门寺修行参禅。

                法门寺是个大寺,香火非常旺盛,每天来这里烧香还愿的人熙熙攘攘,这里俨然不是参禅者所说的万丈红尘之外。

                一心大师只想静下心神参禅悟道,提高自己心灵的境界,可是寺里的法事和应酬太多,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诵经。而且,一心大师渐渐发现,尽管自己潜心钻研佛经多年,但是始终欠火候,和其他人相差甚远。

               身边的人劝一心大师说:“法门寺名满天下,卧虎藏龙,如果想在这里出人头地比登天还难。你不如到偏僻的小寺去专心潜行参禅,说不定有更大的收获。”

               一心大师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至少现在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厌倦了。于是,他鼓起勇气,向师父辞行,打算离开法门寺。

               方丈听了一心大师的话后,明白了他的意图,于是问他:“你觉得太阳和烛火,哪个更亮呢?”

               一心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当然是太阳了。”

               “那你是愿意做烛火呢?还是愿意做太阳呢?”方丈笑着问道。

               一心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当然愿意做太阳了。”

               方丈听完,微微一笑,说:“好吧,既然你愿意做太阳,那么跟我到寺后面的林子里去一趟吧。”

               法门寺的后山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带着一心穿过松林到了山顶,这里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几棵松树。

               方丈指着其中最高的一棵松树对一心说:“你看看,他是这里最高的一棵松树,但是它能做什么呢?”

               一心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棵松树虽然很高,但是树干扭曲凌乱,乱枝横生,根本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他说:“像这样的树,没什么大的用处,只能拿来当柴烧。”

              方丈听完,也没有再说什么。他又带着一心来到了另外一片树林,这里树木非常茂盛,每棵树都笔直参天。刚走进去,一心就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

              方丈指着眼前的这片林子,问道:“你知道吗,为什么眼前的这些树都直指向天呢?”
              一心想了想,回答道:“大概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吧。”

              方丈语重心长地说:“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像这些松树一样,为了争得一滴雨露,一线阳光,都奋力向上,积极努力,所以长得着装挺拔,而那些远离群体的树木,因为没有了这种努力的需要,因此才会乱生枝节。”

              一心听完后,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惭愧地说:“师父,我明白了,法门寺就是我的这片树林。”

              后来,一心潜心苦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因为害怕而希望求得避风港的人,不但永远无法攀上人生的最顶峰,而且还会给内心增加负担,放下重负,让内心回归最初的简单,你才会走得更轻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