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采摘后的管理技术措施

 红土地合作社 2014-10-01

  葡萄于7月份采摘后,还有8、9、10、11月四个月份的生长时期,此时期的正常管理可促进葡萄枝条迅速木质化,促进树体养分储蓄,为翌年葡萄优质丰产打下坚实基础。结合葡萄生产的实际情况,对采收后的葡萄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技术措施。

  一是增施复合肥型肥料,及时补充树体所需养分。葡萄在采收前,为满足果粒的生长需要,消耗了大量的树体养分,葡萄采收后树体处于养分缺少状态,需要对葡萄树及时施肥补充养分,肥料以速效性复合肥为主,施肥量可以根据当年的产量结合树势来定,产量高、树势中庸葡萄园每亩追施复合肥30~40公斤;产量一般、树势偏弱的葡萄园每亩追施复合肥40~50公斤。本次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微量元素硼、锌、锰、铁等结合病虫害防治通过叶面喷施2~3次。 

  二是全园喷施农药防病、杀虫、除草。(1)霜霉病防治:葡萄采收后,正好进入雨季,霜霉病发生进入高发期,严重的果园进入九月份以后叶子就干枯脱落,多数枝条不能正常木质化而干枯回缩,造成第二年葡萄长势弱,产量低、品质差等特点。因此在葡萄采收后防治霜霉病,保护好叶片在11月份正常落叶是确保第二年葡萄优质丰产的前提。霜霉病的有效防治采用治疗剂与保护剂交替使用,对染病葡萄园选用治疗铲除剂如氟吗啉锰锌、霜脲氰锰锌、烯酰吗啉喷雾治疗,保护剂选用波尔多液全园喷雾,喷药次数根据染病情况来定,一般不要低于2次。加强霜霉病的防治,可以更好的保护葡萄叶子,提高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增加树体养分积累,增强树体抗逆性。(2)大、小褐斑病防治:水晶、玫瑰蜜、早黑蜜葡萄较易感染大、小褐斑病,叶子病初期,病斑较小,后期病斑扩大变枯,严重时叶子整片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了葡萄正常生长。治疗较好药剂有异脲菌(扑海茵)、戊唑醇、丙森锌全园喷雾,保护剂可选用多菌灵、百菌清、甲基硫菌灵全园喷施,用药次数不低于2次。(3)炭疽病、白腐病和锈病防治:炭疽病、白腐病在雨水多的季节较易发病,果穗、叶子、枝条均能染病,在葡萄采收后全园喷施戊唑醇+咪鲜胺、福美双+苯醚甲环唑进行杀菌。锈病在葡萄生长后期容易感染流行,防治选用三唑酮、己唑醇、氟硅唑全园喷施杀菌。(4)红、白蜘蛛的防治:今年红、白蜘蛛已在葡萄上明显危害,是农场今后葡萄生产中需要重点防治的一大虫害,此螨虫为爆发式发生,从葡萄发芽至落叶均能产生危害,葡萄休眠后转入其它常绿植物上危害,可危害果粒、叶子。防治药剂选用螺螨酯、炔螨特全园喷施杀虫。(5)蚧壳虫的防治:蚧壳虫也是近年来在农场葡萄上开始产生危害的一大害虫,危害较重的葡萄园,葡萄树长势变弱,逐渐衰退死亡,有部分职工已经到了毁树,重新定植地步。所以蚧壳虫是今后葡萄生产中重点防治的对象,在葡萄采收后可选用杀扑磷、毒死蜱进行全园喷杀,喷杀重点是葡萄干和枝条。(6)铲除田间杂草:葡萄园及时铲除杂草,有利于病虫害防治,更有利于葡萄树生长。葡萄园除草有条件的尽量选择人工除草,最后再考虑化学除草,除草剂选择百草枯,果园禁用草甘膦除草,以防止对果树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葡萄病虫害防治仅供参考,用药时根据情况进行综合防治可以把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混合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及时剪除新发秋冬稍,严防病害再侵染,中耕松土。葡萄采收后,正常情况下还有四个月生长时间,葡萄还会继续抽发新梢。对夏稍管理可采用3~4叶封顶,增加叶片数量来促进光合作用;对秋冬稍要严格控制,采用完全摸除防止树体养分流失,秋冬稍长势较弱容易传染病害,滋生虫害。中耕松土。秋季果园杂草丛生,土壤透气性差,因此,采果后及时中耕除草,并进行深翻,这样既有利于园内土壤疏松透气又可保水保肥,促进新根新梢生长。特约记者 周星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