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贴”并非你想贴就能贴

 完美至上 2014-10-03

昨天是“入伏”第一天,很多人不是在中医院里贴“三伏贴”,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所以,我们来说说“三伏贴”。

先诊治,再施贴

“三伏贴”是一种利用姜汁、麝香、冰片等药材做成的膏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贴在特定穴位上,利用伏天里毛孔长时间张开的有利条件,治疗一些在冬天会加重的疾病,这是运用了中医传统的“冬病夏治”理论,主要适合于慢性咳喘病、咽喉疾病、鼻炎及风湿类病。此外,还适用于怕冷、怕风、平时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而时间最好是在每个伏天的入伏当天或者是前后一天来贴,通常要连续贴3个夏天才会有比较明显的疗效。


常用的“三伏贴”有鼻炎贴、成人咳喘贴、小儿咳喘贴、防感贴、脾胃贴、风湿骨痛贴、肾病贴、肝病贴等10余种中药敷贴剂。对于每一个病人是否适合中药敷贴治疗、应该怎样选择敷贴治疗、选择哪种敷贴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应当先由中医师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辨证,再进行施贴。


“三伏贴”并非人人都能贴

1.尽管“三伏贴”适合虚寒型疾病的治疗,但这类患者中也有禁忌人群。如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症状严重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到了肺气肿阶段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患者都不适合“三伏贴”治疗。


2.非虚寒体质的人盲目加入到“三伏贴”治疗的不在少数,必须避免。一切属于热性的疾病都不适合用“三伏贴”疗法。因为该疗法选择的中药都属辛温大热的,热天用热药,无异于“火上浇油”。例如咳喘伴有吐黄痰、咯血、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治疗。


3.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疾病,或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特殊体质、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孕妇,都不适宜贴“三伏贴”。


“三伏贴”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三伏贴”适合治疗对象为6个月以上小儿、儿童及成人。贴敷时间成人不能超过6小时,而年龄小一些的孩子一般是2小时,年龄稍大的孩子是三四个小时。一般6个月至1岁年龄的小儿反复咳喘或感冒3次以上,方可选择敷贴治疗。5岁以下的小孩不宜采用手足冻伤的敷贴。因为儿童皮肤娇嫩,药物吸收快,效果也较成人要好,贴敷时间一定不能过长。贴敷后局部会有轻微灼热、痒感,这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大量水泡、破溃、奇痒、灼痛难忍等现象,要立即去掉药膏,用清水冲洗。


敷贴的部位尽量不要沾水,以免影响敷贴的效果。敷完药6个小时以后再洗澡,但一定要用温水,这样才不会影响疗效。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甜食、油腻、海鲜及刺激食物。同时,不要剧烈运动,不宜待在有空调的房间。取下药膏后,若出现灼痛现象,可涂抹“万花油”,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