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诗钟3

 老阿更 2014-10-05

诗钟中的笼纱格

笼纱格的取名,当本自“碧纱笼”。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记载:王播少孤贫,寄食僧寺,倍受冷遇;后来做了官,重到故地,只见昔日题壁诗句,均被僧人用碧纱笼罩。感慨之后,写了二首七绝,其一的末二句是:“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另外,宋吴处厚《青箱杂记》记载了类似的一件事:魏野、寇准曾同游僧寺,均有题咏;后又同至,只见寇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魏诗则尘昏灰封,此时魏野尴尬的样子,可想而见。同游的一位官妓,比较聪明,连忙用衣袂去拂拭,魏野就自我安慰地吟道:“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过碧纱笼”,阿Q精神十足。此典实,后人常喜引用,作为描述世态炎凉,或春风得意的心情。

诗钟中,笼纱格这一名称比较混乱。李孟符《春冰室野乘》说是:“诗钟之作,近世甚盛,有笼纱嵌珠二格。笼纱者,取绝不相干之两事,以上下句合咏之者也。”按此看来,笼纱格即是分咏格。前几年出版的《中国谐趣文字奇观》,就采用了这种说法:“分咏格,又称笼纱格、浑写格。”

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林景仁的《东海钟声》则曰:“笼纱格。此格即郑五歇后之遗,与分咏格截然不同。初学者不详其体式,每误为分咏。其法拈平仄二字为题,分笼两句。譬如拈火龙二字,不能以火龙之故事咏之,或以空句写火及龙之意义;须用古人成语中有火及龙之字者,剪裁成对,而隐藏火及龙之本字。句须以熨贴浑成出之,使二眼字隐而著,藏而显。”

两种说法,完全相反,孰是孰非,颇费踌躇。其实也无所谓,诗钟虽曾盛极一时,但其格律及规则,除沿用律诗的平仄及对仗外,并未能形成共识而达约定俗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不同,差异和矛盾就不断地产生了。不仅分咏和笼纱如是,鼎峙格和鸿爪格亦有类似情况。可能在早期,笼纱格仅是分咏格的一个别名而已;但后来却有些文人,对此加以限制,就创立成为专门的一个格式,并在一些地区得到流行。这种限制就是《东海钟声》所记:题为二字及用古人成句隐去本字剪裁而得。

清丁治棠的《仕隐斋涉笔》记录下当时许多诗钟佳句。属于分咏格的约90联,其中有三分之二多的题目为二个字;其手法不一,有用典实,有赋空灵,都是标准的分咏,如:

裤·鼠(分咏格)
藏彼孤儿存赵国,化为天子送隋家。

萧·榜(分咏格)
登科轼辙同千古,禅代齐梁本一家。

红·墙(分咏格)
薜荔晚风匀砺粉,海棠春雨湿燕支。

豆·瘦(分咏格)
几树梅魂称病鹤,一棚花影闹秋虫。

但也有采用歇后及阙字等手法,这就像是特定的笼纱格了。如:

渔·叶(分咏格)
孤舟唱晚来彭蠡,万木惊秋下洞庭。

舞·封(分咏格)
壮怀夜半闻鸡起,慈训天涯寄乍还。

巢·舅(分咏格)
雕梁日暧春栖燕,乌桕风凉晚噪鸦。

丹·肩(分咏格)
游仙笑向洪崖拍,秘诀奇传抱扑烧。

丁治棠曾受知于张之洞,而当时的诗钟中坚人士,大多出张之洞幕下,或与其有关系,丁治棠理应对清末的诗钟情况有较深的了解。上面这些例子至少说明了在丁治棠那个时代,以及国内大部份地区,并未将笼纱格作为一种特定的格式而和分咏格分开;二者的分开是这以后的事,或部份地区的事。但是时至今日,笼纱格和分咏格既各有特色,且又能区分得很清楚,还是应该作为一种特定格式分开为好。分开来将更能发挥笼纱这一名称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出若隐若现的特色,有若雾里看花,更显娇艳。

《东海钟声》虽对(狭义的)笼纱格作了简要而精辟的说明,但其中有两点还值得商榷。和古人打笔墨官司有一点好处,起码他本人不会提抗议,更不会引起太大的纠纷,乐得好直抒已见。

一是“此格即郑五歇后之遗”,说法有点不够全面。郑五即郑綮,《旧唐书·郑綮传》载:“綮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郑綮的诗,《全唐诗》仅收三首,均非所谓歇后体,大概是因其'落格调'而未收吧。歇后诗顾名思义应是指隐去末字而言,笔记小说中记录下来的例子很多,大多用于嘲讽。如《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六引《启颜录》记,有作诗嘲身矮面黄而又患眼疾鼻塞者:“面作天地玄,鼻为雁门紫,既无左达丞,何劳罔谈彼。”系用《千字文》句,歇后而依次略去黄、塞、明、短四字;郑綮的歇后体大概亦如是吧。笼纱格诗钟中有用此法,如:

走·台(笼纱格)
腐迁太史称牛马,醉白仙人赋凤凰。

但更多采用阙字法:隐去成语或成句中的本字,馀字则尽多应用于句中,再加以必要的辅字或说明,剪裁成句,力求迫出隐去之字,达到隐而著、藏而显。昔人作品如:

冠·苦(笼纱格)
惊梦下堂花不整,谪居绕宅竹频生。

无·血(笼纱格)
色污罗裙翻酒夜,贫搜荩箧顾衣时。

另一是“拈平仄二字为题”。有些嵌字格中的二字题必须是平仄各一,像燕颔、蜂腰、凫胫、雁足等就是;因为题字是嵌在诗句的二、四、六、七位处,如非一平一仄,则无法成对。但像题字嵌在诗句一、三、五位处的凤顶、鸢肩、鹤膝,从声律上说,二题字当然是一平一仄为好;但如不是,亦可允许,或加以补救。而笼纱格的题字,并不在句子中出现,从那方面说也没有要求平仄的必要,又何必多此一举加以规定。昔人的笼纱格作品中,虽二题字平仄各一者甚多,但二平或二仄者,亦屡见不鲜。如:

飞·纶(笼纱格)
忠推南宋将军岳,诗爱中唐户部卢。

十·帝(笼纱格)
称郎口竟呼鹦鹉,望汝心曾托杜鹃。

《东海钟声》中的“剪裁成对,隐去本字”及“隐而著,藏而显”说得好,把笼纱格的做法及特点说得很清楚。该书在笼纱格栏下还有:“此格易牵强附会,割裂不成文理,非惨淡经营,不足以制胜也”,点明了笼纱格不容易做。但难也有难的好处,做得好时,自己看看也颇有意思。台湾《谜汇》黄永文先生所主持的“新时代谜坛”,期期有诗钟征作,亦常悬笼纱格。我有多联应征,其中有几联自我感觉良好,录后敬请同好教正:

暖·二(笼纱格)
月冷山城花不发,春临江水鸭先知。

水·火(笼纱格)
曾经沧海难为继,自是真金不怕烧。

糖·醋(笼纱格)
秋日双游分炒栗,冬时小酌佐溜鱼。

客·地(笼纱格)
冠柳词成王逐老,榕村集著李光翁。

高·贤(笼纱格)
嵇康为首竹林七,范蠡居先吴地三。

至此,笼纱格算是要说的都说了,下面,还想提一提晦明格:此格又名柳暗花明格,题亦为二字,一明嵌,一暗写。明暗结合,一显一晦,到也别有一番风味,是以作者亦很多,佳作纷呈。

这里又产生了前面所说的同样情况。《东海钟声》于晦明格栏目下明确指出:“一字以笼纱格法,作于出句或对句;另一字则随意不拘第几字,嵌于出句或对句之内。”但事实上并非全是如此,《聊社诗钟》中有不少晦明格之作,有些暗写确是用笼纱格手法,有些则非,各择数例列下:

竹·约(晦明格)
日暮寒天依翠袖,月圆良夜约红绡。

园·黄(晦明格)
黄庭珍重待王帖,金谷豪华敞石筵。

茶·心(晦明格)
眼沸鼎中鱼续蟹,心挑琴里凤求凰。

犬·同(晦明格)
伤心戈忍操同室,摇尾书承达故乡。

一藏一显,即是晦明;明者既不限定嵌于何位置,暗者又何必非要用笼纱手法点出,岂非作茧处自缚,《东海钟声》也未免太拘泥了。


诗钟刍议三则

诗钟的创作,从立意到文词,形成了多方面的要求。忽略了其中某一方面,作品就会出现不足。

第一、对偶两句的意义和词义不要离得太近,尤其要避免同义词相对。以“吟至酣时形每放;歌于欢处态如狂”为例,“形”与“态”、“狂”与“放”都离得很近,两句的意义也接近。

再以“诗词精妙多豪放;歌曲清新每激昂”为例,“多”与“每”都表示次数不少;“豪放”与“激昂”都反映精神状态向上。象这样离得越近,对偶的内容就越少,而内容应是以多为胜的。所以,《文心雕龙》提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历代诗话》“韵语阳秋”卷一中说:“律诗中间对联,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贯者,最为高作。”

第二、分咏和合咏作品,一定要紧紧围绕所咏对象,绘形传神;如需以“绿叶”衬“红花”,则要主次分明,避免主次并列、主次易位。以“朝闻鸟语海边赤(咏日出)”为例,因为“鸟语”与“海边赤”没有主从、因果关系,所以二者处于并列地位。

再以“且看江花红胜火(咏日出)”为例,重点是咏了江花而不是日出。

再以“伴篱望月带锄归(咏菊)”为例,所咏对象显然是人而不是菊了。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偏离重心,其原因虽与安排对仗有关,但需努力避免之。

第三、分咏和合咏作品,更要避免犯题面。现在,直接犯题面的现象很少见了,但是,以代名、别名、代称犯题而的还有。如以金乌咏日、以黄花咏菊、以阳咏日的不少。解决这个问题,除多看、多体验、多积累以外,查阅古人近人的诗作也很必要。

坐看旰谷浮金晕(苏轼咏日出)

水中天际一时红(韩仆咏日出)

三径芳根自不群(陈德武咏菊)

宁可抱香枝上老(朱淑真咏菊)

都能给我们以启迪。



诗钟的名称
  
      诗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文字游戏而已。中国文人特别喜欢舞文弄墨,玩各种各样的文字游戏,什么联珠、敲诗、射覆、联句、灯谜等等,花色繁多,不胜枚举。也许有人对游戏二字觉得不顺耳,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西方有些文艺家甚至认为:一切文学艺术来源于游戏。这说法有点过火,还是周作人说得好:中国文字特别适用于游戏,要了解中国古今的文学,实有旁通这些学问的必要。再说人总不能整天干活,休闲的时候,玩玩这些游戏,悠哉游哉,有何不好!总不至于冠上游戏二字,就辱没了人。
  诗钟是清朝嘉庆年间福建人所创,初名折枝,林则徐在《雪鸿堂初集》中有折枝诗句即是。折枝本是一种画花卉的方法,指所画叉一二枝而不带根者,韩偓就有诗曰:“猩色屏风画折枝”;用于诗则指仅取诗中一联而言,故另外尚有诗畀、诗畸、改诗之称,其意思是一样的。
  由于折枝只折了诗中的两句,因此亦有称之为偶句,且有嵌字偶句及分曹偶句之分,也正好阐明了诗钟中的两大体系--嵌字和分咏。嵌字的意思容易明了,指定几个字,嵌到偶句中去。分曹即分组,李商隐有诗曰:“分曹射覆蜡灯红”即是,于此是指偶句分开各咏一事物。另外,尚有称之为羊角对,对即对句之意,但为什么叫羊角而非牛角或鹿角?这恐怕是谁也说不清了。
  诗钟二字是取击钵催诗之意。清人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中说得很清楚:“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诗钟云。”
  凡事总有个起头,是何人开始限时击钟,而使诗钟之名流传呢?一般资料上均无介绍。前些时承章镳先生惠借《惠园诗钟录》一阅,是书刊行于光绪年间,其跋云:“诗钟之名,初不详其所昉,相传闽人好为之,以两题分咏,号曰织锦。汉军赵小鲁直刺始铸钟,网寸香杵端,香烬杵落,句不成者罚,殆诗钟之所由名欤?”赵小鲁,生平未详;直刺大概是直隶知州之美称。清顾炎武《日知录》:“隋以后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隶知州也。”假如没有更新的资料出现,看来诗钟名称的创始人,就是这位赵知州了。
  在诗钟之名流行之后,尚有人别出心裁另取佳名。光绪年间,易实甫在四川,与其弟田甫及蜀中群彦顾印伯、范玉宾等人同作诗钟,往往酒阑烛尽,夜分不休。所作刻成四册,题名曰《仿建除体诗》。盖鲍照诗中有建除诗一首,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分嵌,南北朝人多仿之,亦文人游戏之一,与诗钟相似。仿建除体诗之名取材于此,以表示古朴,但无人继用。
  又有吴县秦云、秦敏树兄弟俩,“作客天涯,冷斋相对,茶尾阄题,灯唇促句”,取绝不相干之两事物为题,各咏一联;共有167题之多,光绪年间刻印而名之曰'百衲琴’。由于古琴是削桐木条用漆胶成之,似衣之百衲,故有此名。秦氏兄弟用此名想必是表示缀合事物而成题,且又多至一百有余之数。'百衲琴 ’之名,以后也没有人再用。


诗钟的兴起与衰微

    诗钟相传为福州人土所创,并随着他们的宦游,将诗钟作为一种全新文化推向社会,一时诗钟吟社林立于学者名流之间,蔚为壮观。然诗钟创自何人,始于何时,史料阙如。相传宋代苏氏父子曾以“冷香”为题咏作诗钟,内有苏小妹的“叫月杜鹃啼血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句,事见载历代轶闻琐事的《坚瓠集》(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撰)。然史无苏小妹其人,故是说不足信。
    述天文、地纪、人事、物理,兼记时事得失,特别论及元代故事颇为详核的《草木子》  (明代叶子奇著)一书载:元至正间,程雪楼为福建道廉访使,任满离闽时,民有献箭旗者以百数。内一联云:“闽中有雪方为贵,天下无楼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楼”于第四唱。可见在元代,闽人己善为“诗钟”了。
    诗钟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诗话》、李家瑞的《停云阁诗话》、黄理堂的《雪鸿初集》和施鸿保的《闽杂记》等书。
    《屏麓草堂诗话》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记述作者的先师林雨田的一联碎锦格的诗钟“老鼠过街”。联云:“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可见在嘉庆间,闽塾己盛行诗钟。    《停云阁诗话》成书于咸丰五年(1855年),书中收录了林光天的诗钟,如分咏“卖汤丸·破伞”钟联:“重叠碗声喧夜市,零星雨点落春衫。”林光天是嘉庆十二年(1807年)副举人。
    《雪鸿初集》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年),刊录林则徐在家乡里居时的诗钟吟作。嵌“窗夜”一唱云:“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嵌“陈人”一唱云:“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林则徐系嘉庆进土。
    从上引三书的记载,可证诗钟之活动在嘉庆间已盛行于闽中了。诗钟,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辞赋的馀韵,已成为闽文化的骄傲。
    至于施鸿保的《闽杂记》,记述了作者于道光廿五年来闽十数年间的所见所闻。咸丰六年(1856年)是书初成,次年又追忆补续,全书完成于咸丰八年(1858年)。卷八专列“嵌字偶句”和“分曹偶句”二章,对闽之诗钟做了详尽的记述。最可贵还提及广东已先有诗钟,但语焉不详。
    广东的诗钟,笔者曾在清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岭云海日楼诗抄》一书中读到一则可贵资料。诗人在“南园感事诗”的序中提及:“南园在文明门外,水木明瑟,为前明粤中前后五子赋诗高会地。……前后在事诸子,暇辄为诗钟之会。当其寸香甫烬,钟声铿然,斗捷夸多,争执牛耳。复创为表格,以积分法高下之。体制虽纤琐乎而与会者皆兴高采烈,以为此乐不减古人。”诗人还在感事诗三首下注曰:“预诗钟会者:方子顺太守、陈午星太守、姚怀观察、高啸桐太守先后俱逝,余亦多远宦四方,升沉异趣。”
    邱逢甲的“南园感事涛”五首,作于1909年,去施鸿保《闽杂记》的成书年代已有半个世纪了,就中可见诗钟在粤之一斑。
    总之,诗钟在清嘉庆、道光之际已开始盛行,并一直影响到民国初期。全国林立的诗钟社也多以闽人为主,特别是有闽人相聚的地方为甚。较大的吟社有“吟秋诗社”,道光年问为福州人士所创立。“荔香吟社”也是道光间由福州人士曾光澄等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光绪间,由福州人士陈宝琛、严复、张元奇等在北京组织联吟诗钟的“灯社”。由福州人士发起组织的诗钟社,在广州有“与社”、在上海有“江南吟社”、在南京有“滨社”、“法社”,在苏州有“折枝吟社”、“寒山社”,在常州有“鲸华社”,甚至在台湾也有唐景崧组织的诗钟社,闽省各地的诗钟吟社更是比比皆是。    诗钟社的创建和活动,使许多诗钟联吟得以结集刊布,广为流传。同治间,沈葆桢创船政于福州马尾,常集幕僚拈题分韵,限时鏖战,留下《船司雅集录》。光绪间,唐景崧、邱逢甲等人在台湾创诗钟吟社,亦有《诗畸》传世。南京也有陈燮嘉编撰的《围炉集》问世。我国第一位《茶花女》的中文译者、诗人林纾(字琴南),在家乡发起组织“冷红吟局”,集友征对诗钟。两湖总督张之洞常与幕友清流,以吟作诗钟比才斗捷为乐事。民国初年,在北京,以经营字画古董琉璃厂的儒商们,也常利用节庆,公开命题,征求诗钟。参与维新变法的梁启超曾在京师三贝子花园,宴集二百馀名清客,竞作诗钟。末代皇帝的帝师陈宝琛亦是吟唱诗钟的大笔手。闽南一带的诗钟结社亦甚多,举其大者,厦门有“剑社”、“补余吟社”、“石社”,漳州有“谈何容易社”、“武安吟社”,且有《谈何容易社征诗汇刊》和《武安吟社征诗初集》面世。
    各地的诗钟吟集也为数不少,主要有北京“灯社” 的《灯社吟卷》三集和《兰吟》,成都的《仿建除体诗》,苏州的《百衲琴》、《洁园诗钟》等,可惜流传不广,知之不多。而有更多吟集,或散或失,已不可求。
    诗钟在初创时期注重典实,取其博雅。清末已趋白描,取其才性。其后更有闽粤派之分,闽重学问,粤求学识,各有千秋。
    但由于诗钟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的难度,使诗钟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逐渐衰落以至式微。值得庆幸的是在“万劫不复”的文革中,闽中的诗钟活动尚在暗中进行,特别是天津寇梦碧、陈机锋、张牧石三位先生,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一九七二年,濡毫为乐,创作了二千馀联的诗钟,结集为《七二诗钟》,北京张伯驹先生亦时有和吟。我有幸收藏了《七二钟声》手抄本的复印件。


诗钟八忌
唐景崧则在《诗畸》一书中,总结有八忌
一、用典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所嵌二字尤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至典内必须有所嵌之字方可引用,但往往嵌字有典矣,而上下又难以足成。切忌一句用典中之字足成,一句自凑,便有强弱。傥两句难全用典中之字足成,则不如两不用而自加字;惟自加字须善于熨贴,勿著痕迹,切忌好为涂泽,转致杂凑。
  二、所嵌用古人姓名,不可一句有姓,一句有名无姓,因其易于成对不能制胜。如以杜甫对昌龄,截去王字,不可也。非嵌字处尚不甚忌。
  三、女名禁对男名。必不得已,如仙佛、优妓、奴婢及杂艺家事迹相类者可偶用之;或男名之典属闺阁者,亦间对女名。然究非正轨。
  四、时代忌相离太远。大概春秋以上故实,对以元明便嫌太远。
  五、不用典专作空句较易成联,以用典每窘于觅对。近来作者,辄避实而就空,非前辈典型矣。惟空句最宜曲折新颖,论做到佳处,较典句尤难。盖虽空句,亦由书卷及古人名句、平生阅历酝酿而出。若一味滑腔,习见则生厌。
  六、无论典句空句,两句情事以相类为佳;如一句政治一句游览,一句文学一句花木,便嫌不类,余可类推。然往往为嵌字所窘,恰难一类,是在造句善于牵合,于不类而求其类。
  七、本游戏笔墨,偶用俗书、俗事借以解颐,在所不忌。然两句亦必求相近,勿太不伦。
  八、二字往往虚实不对,必将虚字做实,方能对实事,实字做虚,方能对虚字。若听其一虚一实,各自成句,即门外


张伯驹先生分咏诗钟选登

苏秦·西药

东齐鬼谷曾师事
上古神农未自尝

司马相如·秦淮河

侍臣不赐金茎露
商女犹歌玉树花

王羲之·洛阳牡丹

家声宜作登龙选
国色何能走马看

纪信·腊梅

取义身先钟室死
欲言口似磬房开

郑康成·南宋梅花

庭砌不除生夏绿
雪天长傲伴冬青

苻坚·西菜馆

难下八珍何晏箸
误轻一局谢安棋

范仲淹·春宫

家国忧乐天下任
阴阳燮理此中求

夜半·燕

听来远近三更鼓
飞入寻常百姓家

老妓·自行车

旧燕残莺同末路
木牛流马是先河

搓板·南唐

霜杵无鸣寒洗练
烛花不放夜悬殊

岳阳楼·汾酒

水气下临云梦泽
曲香遥指杏花村

戏马台·红烧鲤鱼

闻歌忍见乌江去
寄柬疑从赤壁来

滕王阁·烧饼

文章齐称王勃赋
谶图可验伯温歌

东昏侯·华山

妃子步中金菡萏
仙人掌上玉芙蓉

李白·陶然亭

残照荒凉鹦鹉冢
大江奔放凤凰台

少妇·唐梅

封侯误自登楼悔
结子酸从絮阁来

悼亡·冷食

合是安仁来作诔
只应介子与招魂

月份牌·古战场

昨日古人今日我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七二诗钟
辞赋馀韵话诗钟
李竹深
我国的韵文,其起源可上溯至远古。嗣后代而不衰,致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盛。清代中期,出现了新韵文——诗钟。它首先发祥于闽,继而走向全国。然而,诗钟的出现犹如昙花,即开即谢。现时,不但民间鲜有知之者,且公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韵文史》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唯有《辞源》用寥寥数语道及:“(诗钟)是一种文学游戏之作。其法: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分咏、或嵌字。……相传拈题后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其声铿然,以为构思之限,故曰诗钟。”语焉不详,且“游戏”二字,颇存讥讽。虽说诗钟是以娱乐的形式面世,但它要求参与者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古文学的修养要有相当的水准和学识,非浅浮之徒可为之。
诗钟是一种独特的韵文,它高雅、文博,于瞬间充分展示联吟者才智的渊永和文思的敏捷。它应当在中国文学史和韵文史写上光彩的一页,让世人知道它的存在和发展。
诗钟的缘起和衰微
诗钟相传为福州人土所创,并随着他们的宦游,将诗钟作为一种全新文化推向社会,一时诗钟吟社林立于学者名流之间,蔚为壮观。然诗钟创自何人,始于何时,史料阙如。相传宋代苏氏父子曾以“冷香”为题咏作诗钟,内有苏小妹的“叫月杜鹃啼血冷,宿花蝴蝶梦魂香”句,事见载历代轶闻琐事的《坚瓠集》(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撰)。然史无苏小妹其人,故是说不足信。
述天文、地纪、人事、物理,兼记时事得失,特别论及元代故事颇为详核的《草木子》 (明代叶子奇著)一书载:元至正间,程雪楼为福建道廉访使,任满离闽时,民有献箭旗者以百数。内一联云:“闽中有雪方为贵,天下无楼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楼”于第四唱。可见在元代,闽人己善为“诗钟”了。
诗钟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诗话》、李家瑞的《停云阁诗话》、黄理堂的《雪鸿初集》和施鸿保的《闽杂记》等书。
《屏麓草堂诗话》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记述作者的先师林雨田的一联碎锦格的诗钟“老鼠过街”。联云:“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可见在嘉庆间,闽塾己盛行诗钟。
《停云阁诗话》成书于咸丰五年(1855年),书中收录了林光天的诗钟,如分咏“卖汤丸·破伞”钟联:“重叠碗声喧夜市,零星雨点落春衫。”林光天是嘉庆十二年(1807年)副举人。
《雪鸿初集》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年),刊录林则徐在家乡里居时的诗钟吟作。嵌“窗夜”一唱云:“窗虚权借月栖榻,夜静猛闻风打门。”嵌“陈人”一唱云:“陈迹浑如牛转磨,人情几见雀衔环。”林则徐系嘉庆进土。
从上引三书的记载,可证诗钟之活动在嘉庆间已盛行于闽中了。诗钟,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辞赋的馀韵,已成为闽文化的骄傲。
至于施鸿保的《闽杂记》,记述了作者于道光廿五年来闽十数年间的所见所闻。咸丰六年(1856年)是书初成,次年又追忆补续,全书完成于咸丰八年(1858
年)。卷八专列“嵌字偶句”和“分曹偶句”二章,对闽之诗钟做了详尽的记述。最可贵还提及广东已先有诗钟,但语焉不详。
广东的诗钟,笔者曾在清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岭云海日楼诗抄》一书中读到一则可贵资料。诗人在“南园感事诗”的序中提及:“南园在文明门外,水木明瑟,为前明粤中前后五子赋诗高会地。……前后在事诸子,暇辄为诗钟之会。当其寸香甫烬,钟声铿然,斗捷夸多,争执牛耳。复创为表格,以积分法高下之。体制虽纤琐乎而与会者皆兴高采烈,以为此乐不减古人。”诗人还在感事诗三首下注曰:“预诗钟会者:方子顺太守、陈午星太守、姚怀观察、高啸桐太守先后俱逝,余亦多远宦四方,升沉异趣。”
邱逢甲的“南园感事涛”五首,作于1909年,去施鸿保《闽杂记》的成书年代已有半个世纪了,就中可见诗钟在粤之一斑。
总之,诗钟在清嘉庆、道光之际已开始盛行,并一直影响到民国初期。全国林立的诗钟社也多以闽人为主,特别是有闽人相聚的地方为甚。较大的吟社有“吟秋诗社”,道光年问为福州人士所创立。“荔香吟社”也是道光间由福州人士曾光澄等在北京发起成立的。光绪间,由福州人士陈宝琛、严复、张元奇等在北京组织联吟诗钟的“灯社”。由福州人士发起组织的诗钟社,在广州有“与社”、在上海有“江南吟社”、在南京有“滨社”、“法社”,在苏州有“折枝吟社”、“寒山社”,在常州有“鲸华社”,甚至在台湾也有唐景崧组织的诗钟社,闽省各地的诗钟吟社更是比比皆是。
诗钟社的创建和活动,使许多诗钟联吟得以结集刊布,广为流传。同治间,沈葆桢创船政于福州马尾,常集幕僚拈题分韵,限时鏖战,留下《船司雅集录》。光绪间,唐景崧、邱逢甲等人在台湾创诗钟吟社,亦有《诗畸》传世。南京也有陈燮嘉编撰的《围炉集》问世。我国第一位《茶花女》的中文译者、诗人林纾(字琴南),在家乡发起组织“冷红吟局”,集友征对诗钟。两湖总督张之洞常与幕友清流,以吟作诗钟比才斗捷为乐事。民国初年,在北京,以经营字画古董琉璃厂的儒商们,也常利用节庆,公开命题,征求诗钟。参与维新变法的梁启超曾在京师三贝子花园,宴集二百馀名清客,竞作诗钟。末代皇帝的帝师陈宝琛亦是吟唱诗钟的大笔手。闽南一带的诗钟结社亦甚多,举其大者,厦门有“剑社”、“补余吟社”、“石社”,漳州有“谈何容易社”、“武安吟社”,且有《谈何容易社征诗汇刊》和《武安吟社征诗初集》面世。
各地的诗钟吟集也为数不少,主要有北京“灯社” 的《灯社吟卷》三集和《兰吟》,成都的《仿建除体诗》,苏州的《百衲琴》、《洁园诗钟》等,可惜流传不广,知之不多。而有更多吟集,或散或失,已不可求。
诗钟在初创时期注重典实,取其博雅。清末已趋白描,取其才性。其后更有闽粤派之分,闽重学问,粤求学识,各有千秋。
但由于诗钟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的难度,使诗钟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逐渐衰落以至式微。值得庆幸的是在“万劫不复”的文革中,闽中的诗钟活动尚在暗中进行,特别是天津寇梦碧、陈机锋、张牧石三位先生,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一九七二年,濡毫为乐,创作了二千馀联的诗钟,结集为《七二诗钟》,北京张伯驹先生亦时有和吟。我有幸收藏了《七二钟声》手抄本的复印件。


诗钟之“律”
诗钟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定的规矩和准绳。犹如律诗一样,诗钟也有自身的“规格”,而且是极为严格的。
就“律“而言,概之有五个方面。
一.限七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诗钟初创和活动的过程中,曾出现过非七言句的形式,但终未能成为正流。
二.上下联吟各写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字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三.用典与白描可不拘,但不能一句用典;另一句白描。此病在诗钟上称为“独眼龙”。
四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
五.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


诗钟之“格”
除上述的总则外,诗钟还因不同的命题方法,形成不同的格式。常见为“分咏格”和“嵌字格”两大类。各类又有正、别格之分,如律诗有正格、偏格或仄起、平起两式然。
一.诗钟的正格式
第一大类——分咏。一般细分为“分咏”、“笼纱”两格式。
(一)分咏格
用两个绝不相干或绝不相称的、可供具体刻划的吟咏的人、物、事作为诗钟的命题,要求上下句分别将其作为吟咏的对象。但只释其义,不能嵌入题字。切题要准确,对仗须工整。
1.“毛衣·归燕”
末央殿里惊新羽,王谢堂前觅旧巢。
2.“豪华客轮·红楼梦”
残书尚见情僧录,冰海己沉泰坦尼。
(一)笼纱格
属分咏格的一种特殊形式,以随意拈出的互不相关的两个字作为诗钟的命题。要求联吟者据史用典,吟作诗钟。与分咏最大的区别在于须用成语或熟语人咏,隐去题字。
笼纱格的取名来自两个典故,一为唐王播未显时,客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食,为诸僧所不礼。贵后重游,见昔日题于寺壁的绝句已为寺僧用碧纱盖护,因慨叹题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一为宋魏野与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僧独用碧纱罩护寇诗,唯魏诗尘封。从行官妓即以袖袂拂尘,魏见,喜而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诗钟据此两典故为格名’,既示珍贵,又取若隐若现之意。唯此格创作难度较大,故流传不广,吟咏者不多。
1.“本·崔”
辟佛我思修作论,登楼人仰颢题诗。
上联指欧阳修作《本论》辟佛事,下联以李白登黄鹤楼读崔颢的题诗所发出的慨叹为典故,妙趣自然。
2.“重·四”
传说凤哺文王乳,史载象耕舜帝瞳。
吟联各采用“文王四乳”和“帝舜重瞳”的记载,上联隐“四”字,下联隐“重”字。
3.“春·天”
嫣红姹紫终归是,美景良辰可奈何。
上联隐“春”字,下联隐“天”字。用了人们熟知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良辰美景奈何天”入吟。
其实“笼纱“之法在唐诗中已见端倪,唐代诗人唐彦谦有首《长陵》诗云:
[red] 长安高阙此安刘,袱葬垒垒尽列侯。
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
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red]
诗颈联上句用刘邦典。高祖病甚,医入见,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见《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下句用张释之事。有人盗高庙前玉环,上怒,欲族之,释之争曰:“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分咏笼纱”一格又可称之“藏字”格。
第二大类——嵌字。
嵌字格要求以任意拈出的两个字,分别嵌入诗钟的上下句,以所嵌的位置称为“第几唱”。各唱又依动物的位体来命名,依次为“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诸格。如果拈出的两个字都是两平或两仄,就只能嵌在联吟的第一、三、五唱的位置上。
第一唱凤顶格。又称“冠顶、鹤顶、虎头”等。“秋绿”云:
秋水才添四五尺,绿阴相间两三家。
第二唱燕颔格。又称“凫颈”。“征渡”云:
南渡君臣恋半壁,北征父子捣龙城。
第三唱鸢肩格。又称“鸳肩”。“断江“云”:
可怜断雁无消息,不及江潮有去来。
第四唱蜂腰格。“田月”云:
薄宦无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几时圆。
第五唱鹤膝格。“皋马“云:
金玦心伤皋氏宅,玉环魂断马嵬坡。
第六唱凫胫格。“雪如”云:
湖上残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归。
第七唱雁足格。又称“鱼尾、坐脚”等。“落来”云:
山雨欲随岩翠落,天风直送海涛来。
在吟唱诗钟时,为了斗智、斗捷、斗博、斗巧,增加创作的难度,常同一命题限作一套从一唱到七唱的诗钟。这类诗钟通称为“连环唱”,又因顺序变化,如循梯下楼样而称为“下楼格”。“曲行”云:
[red] 行云入梦春犹在,曲水流觞事已非。
一曲离鸾霜月冷,两行斜雁碧天长。
玉树曲中徒寄梦,金钗行外已无春。
踏摇成曲传阿叔,歌舞当行识老胡。
秋水江湖行可念,梦云楼阁曲难通。
山林迢递难行遁,变易缤纷自曲全。
旧调忍弹金缕曲,新诗敢赋丽人行。[/red]
此类创作可一人独吟,也可数人联吟,如律诗之联句。如反用,即成“上楼格”了。


二.诗钟的别格式
(一)专咏格(又称“单吟格”)
限咏一个主题,禁犯题字。“傀儡”咏:
一线机关何太巧,百般面目总非真。
(二)专吟连环格(又称“单吟连环格”)
跟一命题作一联诗钟,禁犯题字。同时又限定嵌字的字数和唱位,或不限唱位。
1.“燕”咏,嵌“灯”,不限位:
华灯照舞昭阳殿,残碣留题海叟庵。
2.“思妇”咏,嵌“斜锁”,限第二唱:
横斜钗影松云髻,牢锁春心紧指环。
3.“辋川怀古”咏,嵌“黄白·木水”、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
黄叶木梢传画诀,白云水际冷诗魂。
(三)晦明格(亦名“柳暗花明格”)。
此格与“专吟连环格”相近似,区别在于对拈出的两题字,一字以“笼纱格”法为之,另一字随意嵌入另一句的任何位置上。如“银甲”:
金银双阙仙人府,桃李三朝贡士科。
盖出句明嵌“银”字,对句笼罩“甲”字,一明一暗,故曰“晦明”。
(四)分咏连环格
与分咏格相同,上下句各吟各的主题,但又限定嵌字的唱位和字数,与单咏连环格相似。
1.“丹青·丑女”咏,嵌“山黛”,限第四唱:
画里云山妨小末,镜中眉黛胜无盐。
2.“教馆·考卷”咏,嵌“笔生花”,限用“鸿爪格”,不可连对:
笔墨生涯聊卒岁,文章花样且趋时。
融“分咏、嵌字”为一体的诗钟,一般又简称为“连环体”。创作难度较任何一种的诗钟都高,不易为之,故作品较少。唯“笼纱”一格无别体。
(五)比翼格
此格实为诗钟正格嵌字式的变通。原取任意两字,依所嵌位置称为“第几唱”,今不拘,只求在上下句中平行相对即可,如比翼双飞状,故名。如“花雨”:
听花每向藏书院,问雨常登暖玉楼。
(六)鹭拳格
取平仄二字,分嵌于上下句二、六的位置上。如“沙面”:
风沙侵鬓诗心老,乡社逢春酒面多。
又如:“知虎”:
听莺载酒春知晓,谢虎张灯夜欲冻。
(七)八叉格
取平仄二字,高下错嵌于上下句一、二或二、三或三、四等位置上,使所嵌宇不得平行使用。如“时市”:
[red] 劫后时光多暗淡,老来城市少经过。
偶经古市怀无限,一熟时文格便低。[/red]
又如“雄带”:
[red] 六朝金粉消雄气,万劫江山带怒容。
剧谈意气雄兼快,绮语神情媚带酸。[/red]
(八)魁斗格(又称“玉盒格”)
嵌两字,一字嵌在上句之首,一句嵌在下句之末。“儿光”云:
儿家门巷落花满,客子床前明月光。
(九)蝉连格(又称“连理格”)
嵌两字,一字嵌于上句之末,一字嵌于下句之首。“母曲”云:
画屏银烛围云母,曲几瓷盆供水仙。
(十)三四辘轳格
亦是两字的嵌字式,一字嵌于上句的第三位,一字嵌于下句的第四位。“端菜”云:
诏下端门恭巳日,礼成释菜祭丁时。
(十一)四五卷帘格
同是嵌两字,一字嵌于上句的第五位,一字嵌在下句的第四位。“袍到”云:
偶携吟履到琴峡,待脱征袍隐镜湖。
(十二)拗体
平仄互相拗救,如律句。“药溪”限第七唱;
幽人无事出寻药,小鸟一声飞过溪。
是联“无、出”和“一、飞”的平仄已不是原来要求的位置格式,互为拗救。此体实是诗钟吟作的宽容,不得已而为之。
(十三)太极格
如诗之回文,可反读之,不害联意。“续横”限第二唱:
断续钟声山半雨,纵横帆影月中湖。
(十四)流水格
同为嵌两字诗钟,但要求联语上下句意须相贯,似流水不断。“长薄”限第五唱:
乞多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薄命花。
(十五)鼎峙格
任意拈出三个字为题,分别嵌于上句的首尾、下句的中央或下句的首尾、上句的中央,如鼎足而立,故称。
1.“大司马”云:
大宛职贡来天马,少昊官司有祝龙。
2.“烟影楼”云:
听雨春楼花似海,影成秋殿水如烟。
(十六)鸿爪格
要求拈出的三字命题,分别嵌于上下句不限的位置上,但必须遵照诗钟“不连不对”的原则。所谓“不连”,就是命题中的任何两个字都不得连在一起使用,即使不按原来的次序也是不允许的,必须隔开使用。“不对”就是命题中的任何两个字,不可在上下句相对的位置上,即使是天然成对的词也不行。
1.“射灯虎”云:
虎观文章天射策,鳌江灯火夜张筵。
2.“天足会”云:
地辟蜀江今大足,天开吴会古纹身。
(十七)汤网格
格名取意“网开一面”。方法为将任意拈出的三字分嵌于上下句的首尾,留空其中一个位置,则成是格。如“春月水”:
水满深池波浸月,春来小院柳含烟。
又如“清寒好”:
白玉漫天红粉好,寒梅一树暗香清。
(十八)勾股格
以三字分嵌两句,题中两字作对,不限位。馀一字不连,随意可嵌。如“上官才”:
江淹才尽怀中锦,疏广官休鬓上丝。
(十九)双钩格
将随意拈出的四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句的首尾。“亚三吕周”云:
亚栏柳軃莺调吕,三径花娇蝶梦周。
(二十)睡珠格
法取四字,两字相联分嵌于上下句,不拘位置,唯求字次平行相对即可。如“野菊·寒梅”:
野菊千丛经日久,寒梅一树得春先。
亦可眼字互调,眼字互调时,须化原来字词之本义为另样含意,使吟诵不觉痕迹。此格最难,与笼纱相仿近,常使吟钟者望而生畏焉。如“菊野·梅寒”:
问道无时山菊野,知君有信岭梅寒。
(二十一)五杂俎体
将任意拈出的五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旬不限定的位置上,但应遵守“不连不对”的原则。“山冷微有雪”云:
快雪看山晴有约,微波荡月冷无声。
(二十二)竹节格
将随意拈出的六个字命题,分别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位置上。但六个字中,须三字是平声字,三字是仄声字方可。“霓裳中序第一”云:
连裳列第唯中垢,登序骖霓总一途。
(二十三)碎锦格(又称“流水碎、碎流格、七碎格”)
将拈出的四字命题或四字以上的命题,分嵌于任意一句或上下句的任意位置上,不能相并。对嵌四字的碎锦格,历来还是有“不连不对”的严格规定。但观近代的一些联吟,还是不相并的例子多。显然“不连可对”在创作上较“不连不对”来得容易。
1.“张三李四”,不连不对:
四壁图书三尺剑,半肩行李一张琴。
2.“张三李四”,不相并:
四万黄金推李镜,三千秦铁剩张椎。
3.“老鼠过街”,上一下三,不连不对:
风摇老树啼鸦舅,雨过香街卖鼠姑。
4.“中秋月光”,上三下一,不连不对:
月照中天秋色冷,霜欺大地夜光寒。
5.“一二三四”,限上联,不相并:
一月二星三宿四,春风冬露夏霜秋。
6.“钱少三文”,限下联,不相并:
官路二堤多柳带,文园三径少苔钱。
7.“云气雨头过”,不连不对:
雨声过涧溪头涨,岚气浮云洞口迷。
8.“十二月十二”,不相并:
十里楼台十里月,二陵风雨二陵秋。
9.“圣城西山荷景”,不连不对:
荷叶西风圣诞近,林山暮景小城忙。
10.“鸡鱼肉锣鼓板”,不相连:
鸡市鼓声分社肉,板桥锣响卖溪鱼。
11.“雨过山头云气湿”,不连不对:
雨冷云岭山生气,人过泉头水湿裳。
12.“水流花谢两无情”,不相并:
花若有情长不谢,水应无意两分流。
13.“一二三四天地人和“,不相并:
四围人影三弓地,一阵和风二月天。
嵌八字的格式,就只能是限定在上下句的一三五七的位置上。
(二十四)删古体(又称“改诗“)
要求用前人的诗句为依据,或续、或对、或改。较之创作,意味索然。聊备一格志之。
1.续下格
用前人诗句为上联,作下联以对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
①散句式
“今夜月明人尽望”,悲欢离合四般心。
②偶句式
“渔妇晓妆波作镜”,牧童午睡草为毡。
2.对上格
用前人诗句为下联,创作上联以应之。或为散句式,或为偶句式。
③散句式
萧郎去后无消息,“何用吹箫向碧空。”
④偶句式
才见疏星思弄弈,“更闻寒雨劝飞觞。”
3.改句式
①改前人诗联上下句的前四字。
原句:“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
改为:短棹影分江月晓,远钏响彻海天秋。[/red]
②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的任意六字,改其馀八字。
[red]原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改为:为问楼头杨柳色,可能夫婿共春回。[/red]
③折腰格
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的第三、第四字,改其馀十字。
[red]原句;“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改为:临文最恨新涂饰,读史方知旧废兴。[/red]


杂体诗钟
在正、别格诗钟之外,尚有其他格式的诗钟曾经在诗钟活动中出现过,但由于各自的原因和历史条件,未能为后来者所接受,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现录之以为备忘。
(一)四言体
一九三四年由何尔赓、陈天尺、陈祖光等先生在福州倡为诗原之会,依诗钟联吟之例,变其体制。以“华社诗原”,作嵌字联,限四言,不连不对。
华灯社酒,治诗论原。
(二)五言体
始见于黄理堂《雪鸿初集》。以任意拈出的两字,分别嵌入上下句中,限唱位,一如七言诗钟,唯每句五言而已。
1.“山秋”限第一唱:
山色和云淡,秋声向晚多。
2.“石山”,限第五唱:
烟霞严氏石,风雨米家山。
近时,五言体诗钟在台湾尚流行,但在大陆早已废弃不用。
(三)八言体
仅见诸李家瑞《停云阁诗话》。分咏“放榜前一日·杨太真”云:
桂子秋风明朝得意,梨花春雨绝代承恩。
(四)骈体式
属分咏格的形式,唯字数不拘,类似楹联。见莫友堂《屏麓草堂诗话》。
1.“分咏“王安石·须”云:
[red]定功罪于平生,吕诲弹章胜似欧阳荐牍;
数风流之佳话,谢家偶象何如张氏纱囊。[/red]
2.分咏“岳武穆·筋”云:
[red]四字铭忠,排奸相如金之议;
一筹借展,破腐儒误汉之谋。[/red]
联吟用了两“之”字,属不规范之作。
(五)散文体
诗钟上下联不求对偶,但语意须相贯。又可分为“流水碎”和“押尾”两格式。
1.流水碎
依任意拈出的题字,分嵌于上下句中,不相并,追求清新自然。如“何在闻歌”云:
灞桥秋在人何处,不忍重闻折柳歌。
2.押尾格
拈出三字,限嵌于下句联尾,须相并,不得分开。“曲江春”云:
好景一年君记取,杏花燕子曲江春。
(六)虚字格
一联十四字纯用虚字,无一着实。“欢此”限第四唱:
不知过此伊胡底,无以为欢可奈何。
(七)集句式
集句式诗钟含有“分咏”和“嵌字”两种格式,除必须遵守两格的规矩外,还规定联吟者必须采用前人的诗句或词句作为诗钟的联语,且词句仍需七言,并且平仄须符合诗钟的特定要求。较创作而言,虽在对仗上的标准可略为宽松,但平仄格律仍需严格遵守。这就要求吟咏者的古诗词修养要相对丰富,运用自如。
1.集句分咏“二月·十二”
[red]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碧栏干外绣帘垂。 (韩偓)[/red]
上联用宋词句,下联用唐诗句。杏花二月开,栏干系“十二栏干”的略语。对仗虽不很贴切,但也集得自然妙趣。
2.唐诗集句分咏“庸医·八字”
[red]新鬼烦冤旧鬼哭, (杜甫)
他生未卜此生休。 (李商隐)[/red]
3.集句嵌字“女·花”,限第二唱:
[red]神女生涯原是梦, (李商隐)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red]
(八)方言诗钟
由于诗钟是从福州起步,故闽人喜以方言为题,创作诗钟。
1.“缠脚(裹足)·乞食仔(童丐)”
丝萝系处莲双瓣,衣钵传来竹一枝。
2.“做普渡(荐幽道场)·和尚娶某(妻)”
三界斋坛喧鼓磬,两行花烛照袈裟。
总之,诗钟的格式繁多,亦常随时代的风气有所创新。文前提到的《七二钟声》,天津寇、陈、张三位先生就创立了几种格式的诗钟,现录之以飨同好。
(一)钟谜格
即以诗钟形式,依灯谜的创作手法吟作诗钟联语。此格类同于“分咏格”,唯不限定分咏的具体对象,只限吟咏的范围,如限定灯谜的谜目一样。诗钟联语就是谜面,分咏的具体对象则是谜底了。创作的灵活性较大。
1.分咏词牌名
明月二分魂有路,长堤十里柳无情。
上联吟词牌“梦扬州”,下联吟词牌“台城路”。
2.分咏书籍名
己遣乌衣为寄信,更教红叶与通情。
上联吟《燕子笺》,下联吟《韩诗外传》。
(二)居易格
将古人的名或字、或号分别嵌入上下联句。此格与“嵌字格”、“笼纱格”相类似,唯人名、字、号须相并,不得分开嵌入,且要求语含双关。
1.可对:
留病转教能去病,驻年翻自不延年。
上联嵌“去病”,隐“霍”字,下联嵌“延年”,隐“李”字。
2.不对:
满载一船山色去,只留万里水光浮。
上联嵌“船山”在四、五位置,隐“王”字,下联嵌“万里”于三、四位置,隐“杨”字。
诗钟因在不长的时期内展现旋归式微,故诗钟个别格式稍有混乱,当为正之。
1.笼纱与分咏。在诗钟活动中,常将笼纱作为分咏处理,这是不妥的。笼纱与分咏毕竟大不相同,万不可轻视。
2.鼎峙与鸿爪。两格均为三字嵌入式,唯所处位置有别,前人常将鸿爪作鼎峙,鼎峙为鸿爪,实有分辨的必要。
3.流水格之不明。有一类流水格,要求上下句意依题目顺序,不可倒置。如“落花无言”:
落魄不堪花事闹,刺心无过冷言侵。
这是“不连不对”的,也可“不连可对”的,如“山中春雪”:
山绕中条云不断,春归上苑雪初融。


诗钟的活动形式
诗钟活动主要分“聚吟聚唱”和“散吟聚唱”两种形式。
诗钟因结社活动,故“聚吟聚唱”的形式是主要的。社员定期相聚,以斗捷为乐,届时围坐长桌,公推三人为词宗和书记,取诗、文集一册,任意翻检,拈出命题。或分咏,或嵌字,限时制定。是时燃香一炷,以缕系铜钱数枚,挂于香上,下承铜盘,铿然作响时,即时收卷,然后由专人抄写,按联吟的优劣,评定状元、榜眼、探花、鸿胪的人选。
“散吟聚唱”的形式较为宽松自如。将事先拈出的命题,由每期的主持人分寄,限期收稿,然后汇集,由专人抄写不署名,再分发众人评定,选出元、眼、花、胪。
散吟聚唱的形式较为灵活,但已失却燃香落钱的情趣和比才斗捷的校技,一般又视日期的长短,有日唱、月唱、大唱之分。
日唱:每日上午定时(一般在九时)发出命题,下午定时(一般在三时)收卷,立即由专人评定,于当晚(约在六时)集会发唱。
月唱:每月一次,先定期出命题,限日收卷;评定后发唱。
大唱:每年一至二次,一般在重大节假日举行。先期定出命题,公开征吟,到期收卷,评定发唱。
诗钟创作,每一联语称为一卷,通常每人吟作三卷称一旗,也可倍之,谓之双旗。才思敏捷者可再倍之,谓之三旗、四旗等。


诗钟泾渭于律诗和楹联
诗钟的活动,虽说是以娱乐斗捷的形式面世,但它要求参与者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古典诗词的修养,要有相当的水准和学识。诗钟源于律诗,故有“改诗”、“折枝诗”之称,又因形同楹联,又有联吟之雅号。但与二者相比,诗钟的格律又严谨得近乎苛刻。这大概也是诗钟难于流播并逐渐式微的缘故。
它与律诗、楹联的主要区别在于:
1.字数铁定。正格的诗钟限于七言,一联十四字,不容增减。而律诗除七言外,尚有五言,甚至有六言律诗。楹联更是可长可短,短者二、三字,长者数千言。
2.平仄严谨。诗钟的平仄固定,是平是仄不容易位。而律诗允许“拗救”,楹联的伸缩性更大,可以通融。
3.吟咏限定。诗钟上下联句各咏各的主题,在文义上又要求完整划一。而律诗和楹联的创作就显得从容,不紧不迫。
4.对仗工整。诗钟对对偶的要求十分严格,其对仗之熨贴匀整,又是律诗和楹联难望其项背的。

对诗钟的反思
诗钟的格、律及方方面面的规矩、准绳,使诗钟活动仅能在一定的文化层次上展开。这样就给诗钟的普及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设置了层层的障碍。但唯其如此,也给诗钟的吟咏者凭添了无限的乐趣和情思。对于每次因斗捷较思而聚会的“钟聚”之举,每位诗钟的创作者都有极大的渴望和诱惑,令人欲罢不能。
诗钟曾有过它的辉煌时刻。它带着闽文化的固有特色,闯进博大精深的中国文苑里,是中国韵文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份。它不应该湮没无闻。它象闪电一样,在灿烂漫长的中国文化上划出了光彩的瞬间。我们就更有责任去认识它,介绍它,并加以发扬光大。


【触类旁通】萍社诗钟

【按语】《萍社诗钟》原是手抄本,由江更生先生假我抄得。书前有昆山徐承谟
及海昌周栩的序,略云萍社缘起及成书经过。该社参与者有五十人之多,大多是江浙一带耆宿,因"丧乱之际,不甘降志辱身",故避难"咸集于上海,浮湛夷市"。萍社由青浦项涵公于1939年秋倡建,"旬日一叙,相与歌吟啸呼,评骘书诗,以其馀绪为诗钟。"久之,积稿既多,恐其散佚,故择1939至1940年冬计五十课之尤者,录为甲编。此书流传不广,亦未曾见其他书谈及,较为难得,故拟陆续披露,以饷读者。
                                                        ——王彭年谨识于己卯仲冬

〖甲编〗
分咏
眼镜-牙签
两目凭君观细字 一枝仗尔剔馀芬 再壬
明眸光配分凹凸 皓齿污藏遍剔除 访溪
光分凹凸亲眉睫 味别酸咸剔齿芬 迺庵
明察秋毫君是赖 疏通皓齿我烦劳 俊良

东坡生日-镜听
蓬矢桑弧悬玉局 年头腊尾卜金闺 涵公
吟成白鹤南飞曲 闻宰黄鸡北市声 息深
笠屐图悬残腊候 芙蓉鉴卜吉祥音 诵尧
寿世文章磨碣命 启奁朕兆斩鸡声 瓠叟

西厢-汉高祖
崔貌张才成眷属 刘兴项灭定江山 涵公
红娘递信充青鸟 赤帝开基斩白蛇 息深
描写崔张成剧本 推翻秦楚奠邦基 迺庵
艳史相传曾待月 故乡暂驻快歌风 再壬

钉鞋-妓
雨湿六街鸣屐齿 云移三峡驻楼头 再壬
路上粘泥防折齿 樽前侑酒唤缠头 咏蓼
步步踏出莲子印 声声唱出柘枝歌 体仁
足踏街头疑响屧 魂销帐里忆勾栏 涵公
剔齿再行声橐橐 留髡一度意绵绵 迺庵

油搭扇-双十节
黑箑精装挥夏日 红旗高挂庆秋风 涵公
苏杭制就风从黑 武汉功成血洒红 亚庸
金画银书宜紫竹 青天白日映黄花 再壬
遮得日光寻旧雨 拆开朝字是今辰 迺庵
墨客招凉宜夏日 黄坡首义正秋天 禹修

【更正】:
陈以鸿先生日前信告:"'《萍社诗钟》原是手抄本'之说不妥,前曾于上海图书馆借得此书线装排印本,即照原式抄录,后借予江更生君。先生所见,谅即此书,或其复印件。书名为《萍社诗钟甲编》。欲知原貌,可向上海图书馆借阅。"此说为是,特作更正。
 
飞来峰-夹竹桃
岂因铩羽归灵隐 为有虚怀遯武陵 廼庵
灵岫秀分天竺胜 幽篁艳缀武陵春 体行
千佛云停灵隐寺 七贤觞咏武陵源 息深
天竺送青疑有翼 风篁倚翠静无言 访溪
羽丰不假愚公手 箨解还开季女颜 体仁
高峦似走五星石 劲篇偏称三月花 俊良
峻岭不妨移佛地 修篁相倚误仙源 敏安
西域远迁能不翼 东风微笑却虚心 一蟹
山因有翼天边至 花为虚心分外娇 禹修
青障忽随群鸟至 绯袍雅合此君披 禹修

口琴-醉蟹
奏曲伯牙偏弄舌 饮醇公子本无肠 息深
歌薰解愠疑邻笛 披甲横行困酒城 再壬
熟调呼吸桐音脆 生浸光团麯味浓 一蟹
薰风一曲吹嘘里 美味双螯酝酿中 禹修
换腔吹使文姬辨 偷饮休教毕卓持 廼庵
吹从流水高山外 灌透双螯八跪中 访溪
中郎得此应调舌 公子居然有别肠 涵公

油炸桧-僧鞋菊
釜底奸魂煎烈火 篱边佛印踏秋霜 廼庵
沿街煎得奸魂脆 绕径开来秃靴香 再壬
百沸痛煎奸相魂 孤芳高蹈老禅心 禹修
锅因奸相煎熬设 花为禅师步履开 傲霜
媪相游魂归釜底 老禅行脚歇篱根 再壬
锅底粉身奸露相 篱边玉趾佛留痕 访溪
谬丑蜕遗投沸鼎 浮屠履化傲寒篱 剑风
心憎奸相千夫嚼 迹印沙弥三径开 咏蓼
谬丑投锅堪报恶 达摩遗履亦生香 禹修
压日馀威供咬嚼 傲霜残瓣衬跏趺 一蟹

僧――-藕
学佛未成还面壁 多情虽断尚连丝 禹修
杖锡持斋皈大士 云丝洧暑倩佳人 潭心
敲月到门诗自瘦 雪丝献客坐生香 廼庵
静修贝叶心中佛 不染淤泥顶上莲 筹成
法传东土尊黄蘖 粉产西湖著白莲 息深
十载清修枯壁坐 三更雅兴画船穿 湛如
清净六根心入定 玲珑七窍臂生香 涵公

鸡粥-申报
声沉晓店双弓熟 业创春江一纸传 涵公
郈金糜煮饶风味 江水毫濡得日宣 湛如
五更煮熟八千劫 一纸刊行七十年 息深
晨烹鲜味调饧味 日录新闻附旧闻 体仁
乌骨成糜称补品 柴铨主笔创新闻 廼庵
越山异味成糜食 沪地新闻始树声 咏蓼
羽毛丰美饘中物 消息灵通海上声 安中
 
杨贵妃-苏东坡
录儿艳说金钱洗 佛印同参玉版禅 涵公
赐浴华清新宠命 买田阳羡晚年心 禹修
醉月吟风扶力士 聚星咏雪著诗仙 涵公
宛转娥眉终古恨 烹调猪肉至今传 澹宁
自古环肥殊燕瘦 至今玉带在金山 禹修
醉酒娇躯扶力士 遗诗妙手注元之 再壬
曾与君王盟七夕 愿居妾媵有朝云 禹修
 
老虎灶-茶叶蛋
百沸清泉风啸急 一盘累卵雨前香 湛如
坐拥皋比司命醉 凿开混沌武彝香 廼庵
王孙媚去耽耽视 陆羽煎来滚滚圆 体仁
釜镬待烹威可假 旗枪交战卵仍完 一蟹
 
暖锅-梅
鼎沸小心防覆餗 盐调妙手好和羹 廼庵
富贵热中尊一品 清寒绝顶压群芳 一蟹
消寒席上频添炭 冒雪枝头乍著花 再壬
嘉客围炉惭一品 娇妻共枕羡孤山 涵公
引得热中筵上客 望能止渴路旁人 澹宁
鱼生侑酒羹初沸 驴背敲诗句亦香 访溪
中原鼎沸和羹待 大地春回踏雪寻 访溪
瞻深炭炽羹汤沸 骨格冰清魂梦香 息深
火炎金鼎调鲜味 风动珠帘漏暗香 咏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