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为日本大米唱“挽歌”

 Nauer的图书馆 2014-10-05

  

他为日本大米唱“挽歌”

  10日,八国集团首次就粮食安全问题举行了专门会议。与此同时,日本著名作家井上厦的一篇分析“大米危机”的文章也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波澜。

  井上厦指出,大米是日本文化的代表,由种植大米而生的日本稻作文化,成为规定日本人的社会结构乃至政治结构的重要基础。但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以及“餐桌”的西方化,大米消费量锐减,引发危机。

  为大米奔走20年

  井上厦今年75岁,他为日本的大米状况奔走了近20年。他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和剧作家,当过日本剧作家协会理事、文艺家协会理事,还当过日本笔会的会长。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个著名的左派和平人士,2004年,左派的学者、文化人组成维护日本和平宪法的“九条之会”的时

  候,井上厦是9个发起人之一。

  井上厦的家乡是日本东北地区日本海一侧的山形县,农业曾经是这个地方的主要产业,因此,也形成了井上厦对大米的特殊感情。他曾经出版过《话说大米》、《再话大米》两本书,大声疾呼,大米对日本的极端重要性。

  大米在日本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即便是在同为水稻种植国的中国,都是难以看到的。而近来日本人却不那么喜欢大米了。最近一项数据显示,日本人均大米消费量从高峰时的每年100至110公斤锐减到现在的60公斤左右。这一数据直接导致了日本40%的水田休耕或者被完全荒置。

  井上厦的理论中,大米是日本的立国之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保护上、乃至对于日本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井上厦反对大米进口自由化,也反对日本现在“食物的西方化”,他呼吁国人要多多地吃大米,让日本的大米能够重新恢复以前的荣耀。

  大米出了什么问题

  日本“餐桌”全面西方化

  造成大米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餐桌”的西方化。二战后美国的文化特别是食文化,迅速地侵入了日本,美国人推行“国民营养改善运动”,大力鼓吹肉蛋奶对健康的重要作用,许多日本人开始吃面包、喝牛奶,学习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从1953年至1983年的三十年间,日本牛奶的消费量剧增13倍,肉类增加10倍,鸡蛋更是增加了18倍,这其中当然有经济发展后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但餐桌的西方化却是最核心的推动力量。而同期,大米的消耗量却减少了三成以上。

  成本高 大米成了“奢侈品”

  日本的农业长期以来以种植大米为主,1966年的时候,大米就实现了自给乃至过剩,政府开始推行减少种植面积的政策。稻田减少了,但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并没有增加,所以日本整体的“食物自给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而政府的补贴政策又使稻农种植其他作物的意愿不高,这些直接导致了日本农业的衰败。

  日本政府对进口大米征收极高的关税,导致国内市场的大米价格是国际市场的7到8倍。日本的大米种植一直维持在个体农业的阶段,难以形成规模,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大米的价格也难以下落。相比于小麦制作的面包等食品,米饭更有“奢侈品”的感觉。

  政治家“宠着”农民以换选票

  一些日本学者主张大幅削减大米的进口关税,促进国内农业的竞争。但这种措施,短期内必然引起稻农收入的减少,在形成规模农业的过程中,必然附带着强烈的阵痛。这对于在政治上极端依靠农村的政治家群体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日本的政治家,特别是自民党的政治家,一直“宠着”农业和农民,通过给予他们好处来换取他们的选票,这让农业结构的现代化与规模化大大滞后,这才是造成日本大米农业整体性衰败的重要原因。

  反思

  为我们的“餐桌”

  敲响警钟

  井上厦对保护日本大米种植业的呼吁,我们其实并不陌生,他的想法,与每次WTO或者八国峰会开幕时那些示威抗议的反全球化者并无二致。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生产率低下的农业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面临着如何保护、发展农业的问题。但是全球化的发展是不可阻遏的,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人而言,在适应这种趋势的同时,寻求保护传统价值或者传统产业,可能才是最现实的。

  对于井上厦的苦心,对于井上厦为日本大米唱出的挽歌,我们应该警醒,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实际上正处在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长期,而正是在这个时期,日本的餐桌文化变得西方化,有数据表明,现在中国也在慢慢接受西方的饮食文化。井上厦痛心的日本的现在,不就是我们的明天吗?

  《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 严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