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周易杭氏学-清-杭辛斋> 1-周易杭氏学-清-杭辛斋

 百城主人 2014-10-09
凶”。然事有常变,处变得正,亦天地大义所不废。而八宫以雷泽为最终归魂之卦,故以归妹名之。
  丰 《象》曰:雷电皆至。按:丰与噬嗑上下易,亦先后天同位之卦也。而丰之名,则只取象后天。东南震曰出,离日中,谓之丰者,万物皆相见,生物至盛之时也。
  旅 《象》曰:山上有火。按:旅与贲为上下易之卦,名之曰“旅”。昔人多未详其义,不知亦由八宫取象者也。乾七世游魂为火地晋,归魂火天大有。仍复乾位,若归魂不归,游入离宫,则四爻变为火山,故曰“旅”也。
  巽 《象》曰:随风巽。按:重木而曰“随风”。随对象为蛊,蛊先后甲,巽先后庚,因缘所在,学者最宜注意。
  兑 《象》曰:丽泽兑。按:丽,离也。郑氏作离。兑讲学,离明两作,在明明德,大学之始。详《学易笔谈初集》。
  涣 《象》曰:风行水上。按:涣,亦以本卦两象之名者也。涣与畜对。
  节 《象》曰:泽上有水。按:节亦先后天同位。噬嗑合,同人亲,节者符节,比者比附,特以先后天四正之卦,立此合同节比之名,先后之大义亦显著矣。乃后人犹聚讼不休,何哉!
  中孚 《象》曰:泽上有风。按:中孚亦先后天同位之卦。孚者同也,中者巽五兑十,五十居中,故曰“中孚”。
  小过 《象》曰:山上有雷。按:小过与大过同例。先天震居坤之左,艮居坤之右,皆过乎中。阴体,故曰小过。
  既济 《象》曰:水在火上。按:既未济坎离相交,与泰否损益同例。既济六爻皆当,阴阳定,而易之道穷。故《虞氏易》以乾坤成两既济为凶。
  未济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按:既济则易无可易而穷,物不可穷,故《序卦》以未济终。济者济河也,地天泰冯河,坎离济河,(天地际,亦阴阳际。善恶生死,皆此际。故人处天地间,不能逃阴阳之外,即不能不济渡此际。佛经所谓渡也,即济谓已登彼岸,已渡此泰河也。未济离上坎下之位未动,犹未登彼岸者也。此佛经与《易》名异而义皆相通者也。)济此河也。泰冯河马壮,坎马亟心,立心恒,乾健不息,坤行无疆,皆合先后天之义,通天地人之道。六十四卦往复,皆为此“济”之一字。故《易》者济世之书,孔子赞《易》以济天下万世,后人犹以《易》为教人卜筮之书,岂不痛哉!
  卦别第五
  《易》之为书,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故《易》三画而成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三画之卦,因而重之。为六画之卦六十有四。《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连山》、《归藏》、《周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经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三画之卦,别卦则六画之卦。三《易》法虽不同,而经卦别卦之数皆同。可见文王以前,早有六画之卦。安得至《周易》始有后天八卦之方位乎?三代而后,师说纷歧,因卦有正反及上下左右相易,而皆别成一卦。故类别日多,称名互异,后人几无所适从。爰择要疏录,并各举其例。以便初学。其名异而实同,或名同而各家之说互异者,名从其朔。要皆由别卦所孽乳,故署曰“卦别”。
  内卦外卦
  重三为六画,合两卦成一卦。故六十四卦,每卦均有内外之分。卦画由下生,故以下卦为内,上卦为外。泰否之“内阴”而“外阴”,“内柔”而“外刚”,即《象传》之自举其例也。
  泰 乾内坤外。故《彖》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
  否 坤内乾外。故《彖》曰“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
  观泰否两《彖》,内卦外卦之别,显然易明。惟卦有以内外言者,有不必以内外言者。通变无常,各适其当,未可泥一端而论也。
  阴卦阳卦
  《系传》曰:“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奇,阴卦偶。”此专指六子之卦言也。后天以用为先,故以少者为主。一阳之震坎艮为阳卦,一阴之巽离兑为阴卦。而先天以体立言,则取多者为主。故兑巽以二阳之卦,合为泽风大过,言阳过乎中也。震艮以二阴之卦,合为雷山小过,言阴过乎中也。乾坤坎离,各得阴阳之中,皆三画卦也。若六画之卦,其阴阳之分,例至不一。有以卦言者,则乾与三男为主者称阳卦,坤与三女为主者称阴卦。有以爻为主者,则以奇爻为主者称阳卦,偶爻为主者称阴卦。自宋以后,诸说纷歧。有以邵子阳仪阴仪立论者,有以辟卦阴阳所生分别者,有以《序卦》之先后分阴阳者,如屯阳蒙阴需阳讼阴之类。虽各言之成理,要皆有当有不当。盖乾坤为《易》之门,六子生自乾坤。八纯而外,余五十六卦。虽各有阴阳之分,必先明其体用,而后有分阴分阳之可言。以体用交互,体阳者用必阴,体阴者用必阳。准此以观,诸家之图说,自可了然矣。
  贞卦悔卦
  卦之有贞悔,亦如爻之有动静也。悔古作每卜 。论卦体,则内贞而外悔。言占卜,则静贞而动悔。坤之六三曰“含章可贞”,乾之上九曰“亢龙有悔”,此内贞外悔,经文之自举其例也。《左传》:“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曰: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亦内贞外悔之一例也。《国语》:“秦伯召公子重耳于楚,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此静贞动悔之例也。
  消卦息卦
  《左传正义》曰:“伏羲作十言之数,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虞仲翔氏,即本此十言立说。《荀九家易注》:“泰卦曰阳息而升,阴消而降。”虞氏十二消息,复临泰大壮夬乾为息卦,姤遁否观剥坤为消卦。《易》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又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故阴阳往复,此息则彼消,此消则彼息,亦卦义相传之最古者也。卦例图说详下《卦候》章。
  往卦来卦
  易道阴阳往来,乾圆往屈,坤方来信,往来屈伸。而六十四卦阴阳,与时消息,循环不穷。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序卦》首乾坤终既未济。乾往卦,坤来卦。屯往卦,蒙来卦。至既济往卦,而未济来卦,一往一来,各以其序。顺逆之数,皆天地自然之法象也。
  对卦
  对卦(旁通、错卦、类卦)者,阴阳相对。如乾对坤,坎对离,屯对鼎,蒙对革,颐对大过,中孚对小过之类。虞氏谓之旁通,来知德氏谓之错卦,《周易指》谓之类卦,皆对卦也。六十四卦相对者八,皆自为一卦。不相对者二十八卦,反之别为一卦,得五十六卦。然不相对者,亦各有其相对之卦。略例如右:
  以上八卦,阴阳相对,反覆不衰,有对而无反者也。
  余卦类推,有对而又有反者也。
  覆卦
  覆卦(反卦、综卦)者,一卦覆之而又别成一卦者也。如屯之覆为蒙,需之覆为讼,师之覆为比。六十四卦,除乾坤坎离等八卦,余五十六卦皆有覆卦也。汉人亦曰反卦,来知德氏谓之综卦。(来氏谓综者如织布扣经之综,一上一下者也,故名反覆之卦为综。然覆实上下相倒置,非一上一下之谓,综之名殊未确合,故非议者甚多。)
  如震反为艮,巽反为兑。而震之与巽,艮之与兑,又为对卦也。余卦类推。若泰否既未随蛊渐归妹等卦,对而兼覆,所谓反覆不衰者也。
  交卦
  交卦(两象易、上下易)者,本卦内外两象,交相易位。内卦出外,外卦入内。虞氏谓之两象易,亦有谓上下易者,向无定称。今以其内外交易,故名之曰交卦,取便演讲时之辨识,非敢云确当也。(来氏谓综者一上下,以名此卦,或尚相近。惜数一百年来称名久混,不能用也。)交卦之义,互见于经传甚多。略举如左:如天泽履与泽天夬,内外两象,交相易位者也。故履上九曰“夬履,贞厉”。又如雷风恒与风雷益,内外两象,交相易位者也。故恒曰“立不易方”,益曰“为益无方”。各卦以此类推,《彖》、《象》之相互见义者,厥例正多,不胜缕指也。
  半对卦
  半对者,本卦之内外两象,有一象易为对卦,(如乾易坤、震易巽之类)或内或外,均与所易之卦,象义相关。其例如下:如雷泽归妹,外卦之雷易为风,成风泽中孚,是上半之对卦也,故归妹曰“月几望”,中孚亦曰“月几望”。又如山水蒙,外卦之山易为泽,成泽水困,亦上半之对卦也。故蒙曰“困蒙”。
  以上为上卦对易者也,名曰“上对”。其下卦对易者,更举例如左:如天泽履,内象之泽易为山,成天山遁,是下半之对卦也。故履曰“履虎尾”,遁曰“遁尾”。又如地水师,内象之水易为火,成地火明夷,亦下半之对卦也。故师曰“左次明夷”,曰“左股”。
  以上为下卦对易者也。无论上下卦对易,与所易之卦,象义必相联贯。惟有见于《彖》、《象》者,有不见于《彖》、《象》者。然虽不见于《彖》、《象》,而其意义自在。潜心玩之,必有所得也。
  半覆卦
  半覆卦者,与半对卦同例。或内或外,各以覆象所得之卦求之,其义自见。举例如左:如水雷屯,内卦之雷覆为山,成水山蹇,即下半之覆卦也。故“屯难也”,“蹇难也”。又如天雷无妄,内卦之雷覆为山,成天山遁,亦下半之覆卦也。故无妄曰“无妄之疾”,遁曰“有疾厉”。无妄曰“行人得牛”,遁曰“执用黄牛”。
  以上下半之覆卦也,名曰“下覆”。其上卦易为覆卦者,为例亦同。更略举如左:如山天大畜,外象之山覆为雷,成雷天大壮,即上半之覆卦也。故大畜“利贞”,大壮“利贞”。大畜曰“舆说輹”,大壮曰“壮于大舆之輹”。又如风天小畜,外象之风覆为泽,成泽天夬,亦上半之覆卦也。故小畜曰“惕出”,夬曰“惕号”。小畜曰“既雨”,夬曰“遇雨”。
  以上上半之覆卦也,名曰“上覆”。覆卦亦称反易,故互见之义,往往相反。如地山谦下覆为地雷复,谦曰“利用征伐”,复曰“十年不克征”,其最显著者也。昔人不解八卦相错,即六十四卦相错之义,每卦只于六爻中摸索,望文生义,宜无从索解者多矣。
  上下对易卦
  上下对易者,本卦上下两象,自相对易。如泰否既未济之类。象既对易,卦义必自相对。如泰否,上下自相对易者也。故泰曰“小往大来”,否曰“大往小来”,自相对举。既未济言上下例同,不赘。
  上下反易卦
  上下反易者,本卦上下两象,自相反易,如颐如大过及中孚小过之类。象既反易,卦义亦往往见相反之意。举例如下:颐,山雷颐,上下两象,自相反易。故《象》曰“道大悖也”。悖字古文本从两或字,正反相对。一字之微,其与卦象之适合精当至此,谓非造化之笔哉!颐之名,取上下相合。而上止下动,非颐亦无以确肖其象。而象之上下,又为反易。玩《彖》、《象》六爻,无不各显其义。神矣哉!又如大过,泽风大过,亦上下两象自相反易。故象取枯杨生稊,枯杨生华,亦以示反常之意也。
  半对半覆以下,古人皆未尝言之。观象玩辞,发见各卦之互见其义,或互见其名者,于卦象无不相关。反覆推求,始知皆由于上下两象,各有正对反对之故。《彖》、《象》经传,不啻自举其例,至为明显。遍征各卦,无不贯通。一旦豁然,如拨云雾,而见天日。因广对卦覆卦之意,类别其名,以便讲习之称引。然字累而文不雅驯,殊为歉憾。海内外专精小学名学之君子,能各撰一简赅切当之名,畀垂久远,则著者所寤寐求之,馨香祝之者焉。
  之卦
  《系传》曰:“爻也者,各指其所之。”之,往也,由此往彼也。《左传》蔡墨曰“坤之乾,亦乾之坤”,言八卦阴阳相交,奇偶相易。虞仲翔氏专言之正,谓不当位之爻(如阳爻之二四六,阴爻之一三五。),皆当之而当位。乾之二四六爻不当位,之坤之一三五则当位。坤之一三五不当位,之乾之二四六则当位。名曰“之正”,谓之而得其正也。惟乾之坤,坤亦之乾,则乾坤两卦,成两既济。既济定,阴阳消息,皆止而不行,乾坤几乎息矣。故又以成两既济为凶。必乾初之坤四而上之坤三,然后旁通交变以周六十四卦。初上未动,而二五先行,亦为凶。焦理堂《易通释》,又本此以演为《时行》、《失道》各图。要皆一家之言,足备参考。若泥其例以言《易》,多窒碍难通,学者不可不知也。
  右为乾坤二卦之正,余卦类推。惟占家言卦变亦曰之,则不以一爻为限。三爻变至五爻变,皆以所变之卦为之。如乾之剥,家人之睽。一卦变六十三卦,皆谓之曰之卦也。详《学易笔谈初集》。
  互卦
  互卦(中爻、约象)者内外四爻,二至四,三至五,又各成三画之卦一。两卦交互,又成两卦,故汉人谓之互卦。京氏曰:“会于中而以四为用,一卦备四卦者,谓之互。”崔氏子元曰:“中四爻杂合所主之事,撰集所陈之德,能辨其是非,备在中四爻也。”(京氏所谓一卦备四卦,以本卦内外两象,更以二至四三者至五,又各得一卦,合为四卦也。)
  《系传》曰:“《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又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阮氏《校勘记》:其用柔中也“用柔”下有“得”字。)
  《系传》之言中爻,详矣备矣。字字精实,孕育宏深,不可忽略。即以六爻言,初上及中四爻之时位象数,已划然分明。后儒尚有疑互卦为非圣人之说者,则承扫象之余习,不辨中爻二四三五之说,他更无论矣。《系传》既详备至此,而《左传》之说,尤可为三代言易不废中爻之确证。为图如下:
  《左氏传》:“敬仲之将生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候者,陈候使筮之,遇观之否(四爻动,偶变奇,风地观变天地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又曰: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风为天,犹云风变天,即巽变乾也)于土上,山也。”谓观中爻三至五为艮,变否二至四亦为艮,此言互卦之最古者。故《朱子语录》曰:“互体如屯卦震下坎上,就中四爻观之,自二至四,则为坤。自三至五,则为艮。互体汉儒多用之。《左传》中说占得观卦处亦分明,看来此说亦不可废。”盖其时言易者,皆莫明中爻,而反对互卦。故朱说云尔。
  《系传》言中爻谓二五三四,初与上不与焉。因二与五为本卦上下两象之中爻,三为二至四成一卦之中爻,四为三至五成一卦之中爻,故四者皆谓之中爻。然后人之言互卦者,则不仅二三四五,实合初上与二三四五言之。又自五至上,复反至初言之,皆谓之互。故京氏又谓之约象。观《杂卦传》两卦对举,中爻皆成互卦。而自颐以下八卦,皆首尾交互,返归于乾坤坎离四卦。列互卦如左:
  吴草庐曰:“自昔言互体者,只以六画之四画互二卦而已,未详其法象之精也。今以先天图观之,互体所成十六卦,皆隔八而得(外一层隔八卦得二卦,即中一层互体之卦名),缩四而一(内层一卦缩外层四卦)。图之左边,起乾历八卦至睽归妹(中层睽妹即接乾夬),又历八卦而至家人既济(家人既济即接睽妹,余卦仿此),又历八卦至颐复。图之左边,起姤大过,历八卦至未济解,又历八卦至蹇渐,又历八卦至剥坤。左右各二卦互一卦,合六十四卦互体只成十六卦,又合十六卦互成四卦,即乾坤既未济。学《周易》始乾坤终既未济,以此欤!”
  盖统云互卦,不但为中四爻,二至上五至初,亦皆交互成两卦。更以五至上,复由上反之初二三四,亦互成两卦,所以又称约象。《序卦》“剥穷上反下”,即由上反初之一例也。
  泽山咸。中爻为天风姤。五至初,互天山遁。二至上,互泽风大过。若由五至上,更反之初二三四,仍互泽雷随。由四至上,更反至初二,互地天泰,泽山反为雷风,则中爻又与上下互亦各相反。
  地天泰。中爻为雷泽归妹。五至初,互雷天大壮。二至上,互地泽临。五至上,更反之一二三四,为泽山咸。四至上,更反至初二,为泽雷随。地天泰,反为天地否。即上下易,中爻上下互,相反亦同。
  辟卦 月卦
  辟卦亦称十二消息卦,与月卦另详下《卦气》章。
  包卦
  宋儒言《易》,又有包卦之名。包卦者,六画之卦,以上下三画,中包三画。如咸恒为坤包乾,损益为乾包坤之类,亦由互卦推衍而得者也。包卦之名,始于林黄中氏,谓由一卦分两卦,两卦分四卦,一正一反,又得四卦。是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因朱晦庵力驳之,故其说不行。然言之成理,亦不可谓毫无意义也。后儒如纪大奎等,颇采其说。略举其例,如右图:
  六十四卦,皆可以此类推。但咸恒坤包乾也,而咸亦可谓之坎包巽,恒亦可谓之坎包兑。损益乾包坤也,损亦可谓之离包震,益亦可谓之离包艮,其实即中爻之二与四三与五也。他卦上下相推,亦无不如此。特以阴阳内外言之,亦自有此一象。故存之。
  像卦
  像卦者,合六爻之奇偶观之,像三画之一卦也。《系传》曰:“象也者像也。”故谓之像卦。来知德氏谓之大象,如大坎大离之类,实皆像卦也。于卦义均有关系,《彖》、《象》可证者甚多。举例如下:颐像离,中孚像离,大过像坎,小过像坎。
  此来氏所谓大象之坎离,故《序卦》以列于坎离既未济之前也。余卦仿此。重画或单画者例亦同。
  大壮像兑。雷天大壮无兑,而合全卦观之,有兑象。兑为羊,故象辞云“羝羊”“丧羊”。
  剥像艮。山地剥,合全体观之,有艮象,故重艮,《象》云“孚于剥”。
  六爻合观之象,无不各有取义。如咸恒损益,为乾坤互交,而又像坎离者也。故咸恒继坎离为《下经》之首,而损益次十一十二,与泰否等,其义大可见矣。
  命卦
  命卦(动在其中)者,昔无此名。青田端木氏《周易指》,据《大传》“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而发其例。凡卦六爻,《象》下所系之辞,言卦名者是也。卦有阴阳,不论其爻之刚柔,爻无卦名。卦阳六爻以阳论,卦阴六爻以阴论。如乾阳卦也,惟九三一爻有卦名,则九三为阳。余以阴论,即命为谦,如坤阴卦也。六爻无卦名,六爻皆以阴论,仍为坤。如屯阳卦也,二五两爻有卦名。二五为阳,余皆阴论,即命为坎。蒙阴卦也,初二四五上有卦名,皆为阴。二爻以阳论,则命为谦。如震六爻皆有卦名,震阳卦,六爻皆阳,命为乾。余可类推。动在其中者,合阴阳两卦之中,阴阳交变。如屯命坎,坎离动在其中,为小过中孚是也。
  声应卦
  声应卦,亦发例于《周易指》。同声相应,孔子于六爻《象传》赞语,皆有韵以分阴阳。平为阳仄为阴,如乾分赞三次,曰:“阳在下也”,“德施普也”,“反覆道也”,“进无咎也”,“大人造也”,“盈不可久也”,为六阴声是坤卦。又曰:“下也”,“时舍也”,“行事也”,“自试也”,“上治也”,“穷之灾也”,五阴一阳是剥卦。又曰:“阳气潜藏”,“天下文明”,“与时偕行”,“乾道乃革”,“位乎天德”,“与时偕极”,三阴三阳是泰卦也。坤卦六爻曰:“致坚冰也”,“地道光也”,“知光大也”,“慎不害也”,“文在中也”,“其道穷也”。初二四上,皆阳,三四阴,坤应声中孚也。
  卦象第六
  《传》曰:“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是先有象而后有数。而古圣人之作《易》也,仰以观象于天,俯以观法于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然则八卦之象,皆法天地之象。万物之象,并则河图洛书以定其数者也。八卦之象,始于羲农黄帝,而后代有孳乳。《说卦传》之象,非孔子所创造,必有所受。问礼于老子,象数在其中,故曰“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列举之象虽不多,而用无不备。自王弼有“得意忘象”之言,后人未得其意,辄以扫象为扩清芜秽,易学由此荒矣。南宋而后,渐知象之重要,然又未能求诸根本,以邵子大小方圆各图为易象之标准。而《说卦传》八卦之象义,反略焉不讲,或以不解解之。有明来知德氏,研求象学二十余年,颇有发明。然未解者,亦尚什之七八也。前清经师,如黄、毛、朱、王、胡、钱、惠、段、桂、张、焦、端木诸家,各有心得。而是丹非素,不相会通。爰萃众说,择善而从。纵未能尽,参诸《学易笔谈》所述,亦庶几矣。
  大象
  乾,天。天不可见,以日月星辰见之。故蔡墨言“乾之六龙”,皆指星象。天行不可测,由地测之。故天无方无体,乾无方无体。
  坤,地。地为实质,有体可测,有方可纪。承天而时行,天之用皆着于地。而地代天终,时行物主,静而有常。天地定位,法象备矣。
  艮,山。高于地者为山,地气乃上通于天而云出也。一阳上覆,万宝蕴藏,山之用也。
  兑,泽。下于地者为泽,天气乃深入于地而龙潜焉。一阴外见,以阴涵阳,泽之用也。山泽通气,上感下应,人生乃通乎天地。
  震,雷。雷伏地中,一阳奋出,万象昭苏。见天地之心,为乾之肖子,动万物莫疾乎雷。
  巽,风。风行天下,阴阳相遇,品物咸章。风不可见,而无微不入。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雷风相薄,出入无疾。阴阳和,地天泰矣。
  坎,水。坎本坤体,故水性就下。阳含阴中,气化为质,润万物者莫润乎水。天一之精,万物资生,资此坤中之一元也。
  离,火。离本乾体,故火性炎上。阴丽于阳,气盛生光,万物皆相见。其精为日,水火不相射而相逮,天地之大用备矣。
  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为八卦之大象,《易》之本也。八卦相错,因而重之为六十四。阴阳相交,变化以生。而象之变易,亦各因时位而异。而要不越此八者之范围也。
  本象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观象画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物各有所本,象以象物,亦莫不各有其本。故本象著焉。
  乾为马。物性马最健,得阳刚之精,昼夜不眠。房星为天驷七星之次,七星为马,于辰为午,故马为火畜。蚕马首龙精,故马蚕同气。在天为龙,在地为马,皆乾行也。
  坤为牛。牛性柔顺,属土属阴,不动即眠,起先后足,与马相反。牛为大物,故物从牛。坤备万物,故以牛象之。
  震为龙。乾变震为长子。龙雷同类,龙马同种。马八尺以上曰龙,龙阳物而生于纯阴之地,震象也。
  巽为鸡。鸡善伏,《九家》曰“应八风也”。风应节而变,变不失时。鸡时至而鸣,与风相应。故有风疾者禁食鸡。鸡将鸣,必动股振羽,故曰“翰音”。
  坎为豕。豕水畜。《传》言星斗散精为彘,斗星坎地。朱氏曰:“亥为豕者直室也,坎之所自生也。”
  离为雉。雉文采象离。朱氏曰:“雉方伏时,东西风则复,南北风则去而不复。坎胜离也。”卜楚邱论明夷之谦曰“当鸟”。鸟者朱鸟也,离之次也。
  艮为狗。《九家》曰:“艮止,主守御也。”艮数三,七九六十三,三主艮。斗为犬,故犬三月而生。斗运十三时日出,故犬生十三日开目。艮火之精,畏水不饮,而以舌舐,斗则以水解也。
  兑为羊。朱氏曰:“兑,说也,羊内狠者。二阳伏于一阴之下也。”项氏曰:“未为羊而主兑者,金生于土也。土旺则金生,故坤伏必于建未之月。”
  此所谓“远取诸物”也。汉上朱氏曰:“说八卦本象也。”
  乾为首。首为众阳所宗,乾尊在上故为首。《虞氏易》:“明夷九三得其大首,乾三之上也。”
  坤为腹。《正义》:“坤能包藏含容,故为腹。坤体中虚,亦象腹。”朱氏曰:“坤又为身为躬。按艮为身,言坤之变艮为背,则坤为腹也。”
  震为足。震动于下,故为足。震为乾初,健行,故称足也。阳起自下,亦足之象。
  巽为股。《正义》:“股随于足,巽顺故为股也。”按:足动而股不动,随足而动,故咸曰“执其随”。巽下偶,亦股之象。
  坎为耳。《正义》:“北方之卦主听,故为耳。”按:坎阳涵阴中,故耳聪内。肾开窍于耳,肾水竭则耳聋,皆坎象也。
  离为目。《正义》:“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按:离阴丽阳中,故目明于外。心开窍于目,仍系于肾而见于外,皆离象也。
  艮为手。艮动于上,故为手。朱氏曰:“艮止者,动极而止也。震艮相反,行者必止,止者必行。疾走者掉臂,束手者缓行。”项氏曰:“李椿年号逍遥子,作《周易传》曰:一身之荣卫,还周会于手太阴。一日之阴阳,昏晓会于艮时。在人其象为手。”按:此说最精。证诸《内经》,与震之为足,合观方见。古圣“近取诸身”一节之玄妙精微,非仅以表面之动静,合卦画之阴阳已也。
  兑为口。郑氏曰:“上开似口。”《正义》:“兑西方之卦,主言语,故为口。”朱氏曰:“艮为鼻。口鼻通气,山泽通也。”
  此所谓“近取诸身”也。余氏舒芑曰:“八卦之象,近取诸身者,六子以反对。远取诸物者,六子以序对。四者易而坎离不易也。”王氏夫之曰:“因此见人之一身,无非乾坤六子之德业所著。由此而推之血气营卫箸骸皮肉之络理,又推之动静语默周旋进退之威仪,又推之喜怒哀乐爱恶攻取之秩序,无非健顺阴阳之所合同。而乘时居位之得失吉凶,应之不爽。君子观象玩占,而于疾眚之去留,言行动作之善恶,皆可因此以反躬自省而俟天命。”按:六十四卦,上下往来,象之变化无穷,要皆以大象本象为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者也。初学观象,首宜反覆研求,必得其会通,而后始有变化之可言也。
  广象
  《说卦传》末章,先儒皆以为广八卦之象,朱子《本义》谓多不可解。且按之于经,亦不尽合,故与《序卦》、《杂卦》皆不加注释。汉上朱氏曰:“说重卦别象也。六爻变化,其象岂能悉尽,此凡例也。智者触类而长矣。”彭申甫曰:“《说卦》篇,不与《系辞》、《文言》一例。盖圣人观河图而定八卦之方位,因以胪列八卦之象,其开章即著明卦之所由立,爻之所从生,而归本于和顺道德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又申明性命之理,不外阴阳刚柔。其在人则为仁义,而理之所以穷,性之所以尽,则不外乎顺时而已。盖圣人仰观俯察,实见乎《易》之为道,无时无地而不在焉,无人无物而不赋焉。于是分别卦位之性情,而先以人道之广生大生,推而至于穷神而妙万物,近取诸身吾身则全乎《易》也。远取诸物,则一物皆有一《易》也。然犹恐人之泥于物而滞于象也,更推而广之,于一卦各立无方之象以尽其变,俾读《易》者即象可以见《易》,即物可以求象,不滞于理而能妙乎理。此圣人继天立极,所以上承羲文之画之辞。所谓神而明之,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者也。故圣人假象以明《易》。自后儒执《易》以求象,而《易》反亡矣。”彭氏之言,可谓得观象玩辞之通,为学者指南之针矣。
  乾为天。为圜(朱氏曰:圜者浑沦无端,周而复始也。按:不曰圆而曰圜者、以著浑沦圆转,不滞不息之意也。郑东卿曰:圜者数之本。)。为君。为父(君,群之长。父家之。长皆首出之意,人中之元也。)。为玉。为金(纯粹以精,象玉。坚刚不屈,象金。物中之元也。)。为寒,为冰(乾位西北,时为十月,故有寒冰之象。)。为大赤(赤为周之色,故以首出之乾象赤。曰“大赤”者,以别于坎也。辟卦乾四月盛阳,赤亦盛阳之色称焉。)。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良马为乾之本象。来氏曰:“老,时变也。瘠,形变也。驳,色变也。”其说颇当。)。为木果(木之有果,生生不已。凡果皆圆,故取乾象。程子曰:“《说卦》于乾虽言为无,又言为金玉,以至木果,所谓类万物之情也。故孔子推明之曰:此卦于天文地理为某,于鸟兽草木某于身体为某,各以例举不尽言也。学者触类而求之,思过半矣。”)。
  坤为地,为母(父之配也)。为布(布有衣被天下之功。布者,播也。阳施阴布,与乾对也。)。为釜(《正义》:“取其化物成熟。”张氏曰:“釜者,化物而不化于物者也。”蔡氏曰:“虚而聚物,故为釜。”)。为吝啬(朱氏曰:《易》言“吝”者,十二卦,十三艾,阳爻只居其三。盖阴性翕而敛藏,故“多吝”。啬,则吝之甚也。盖坤之变象也。)。为均(地道均平。崔氏曰:“地生万物,不择善恶。”朱氏曰:“乾独阳也,坤阴均之得平。”项氏曰:“吝,其静之翕。均,其动之辟也。陶人制物之形者,谓之均。”亦此义。)。为子母牛(坤为牛,重坤则子母牛。朱氏曰:“坤交离也,离‘畜牝牛’,母也。大畜艮坤之初为‘童牛’,子也。”)。为大舆(坤能载物。朱氏曰:“地方而载,舆也。动而直方,大也。故曰大舆。”)。为文(朱氏曰:“一刚一柔相错成文。有天而后有地,一不独立二,则为文天。一地二也。”)。为众(坤育万物,众也)。为柄(俞氏炎曰:“乾圆而曲,坤方而直。故有柄象。”崔氏曰:“万物依之以为本。”)。其于地也为黑(黑,极阴之色,与乾对也。坤为地。又曰“其于地也”者,坤为黑,其于地乃其一耳。)。
  震为雷,为龙(郑氏曰:“龙读为尨,取日出时色,杂也。”按:龙,乾象,而用则见之于震。)。为玄黄(玄黄,天地之离也。震为乾坤始交,故备乾坤之文。)。为旉(王肃曰:“旉,华之通名。”虞氏以旉为专,姚信“专,专一也”。《正义》曰:“春气至,草木皆吐,敷布而生也。”按:旉者,阳敷于阴。)。为大涂(大涂,万物所出,震卯兑酉,阴阳往来之路也。震为行,大涂充尽,震行之用者也。)。为长子。为决躁(程氏曰:“阴来阳必决,兑阳中,故决而和。震刚动不中,故决而躁。”)。为苍筤竹(《正义》:“竹初生之时色。苍筤,取其春生之美也。”)。为萑苇(朱氏曰:“萑苇,震之废气也。”张氏曰:“刚为竹,柔为苇。”)。其于马也为善鸣(朱氏曰:“《易》凡有震声曰鸣。”程沙随曰:“震分乾一体,故为马。得阳之声,故善鸣。”)。为馵足(京氏荀氏曰:“馵足,阳在下。”《正义》:“马后足白为馵,取其动而见也。”朱氏曰:“下伏巽,故后足白。”)。为作足(虞氏曰:“马白后左足为馵。震为左为足为作,初阳白,故为作足。”徐氏曰:“作足,双举前足也。”程氏曰:“与薄蹄反。”)。为的颡(朱氏曰:“乾为首,上发震爻为的颡。《传》所谓的颅也。”虞氏曰:“的,白额。”)。其于稼也为反生(郑氏曰:“生而反出也。”宋氏曰:“阴上阳下,故反生。”)。其究为健(究,极也。虞氏曰:“震巽相薄,变而至三,则下象究。其究为健为蕃鲜,与四成乾故。”参看《学易笔谈》。),为藩鲜。
  巽为木(朱氏曰:“震巽皆木。独言于巽者,蕃鲜之时,震刚木,巽柔木。”)。为风(陆绩曰:“风,土气也。巽坤之所生,亦取静于本而动于末也。”按:震巽阴阳始交,天感地应;震动则巽为风,而风之鸣仍为震。)。为长女。为绳直(翟氏曰:“上二阳,其正一阴,使不得邪僻,如绳之直。”按:索,绳也。阴阳交索,坤初素得巽,坤动而直,故为“绳直”。)。为工(荀氏曰:“以绳木,故为工。”朱氏日:“天地变化万物者以巽,而莫见其变化之迹,故巽为工。”木曰曲直。巽,德之制,工也。)。为白(万物之色尽于七,巽齐万物,七色和一,故为白。详《学易笔谈初集》)。为长。为高(阴伏于下,阳升于上,故为长为高。震巽初索皆称长。独著于巽者,震长而大,巽长而高,互文也。)。为进退(荀氏曰:“风行无常,故进退。”按:巽居辰巳、辰五巳六,阴阳之中,进退之间也。)。为不果(或进或退,不果之象。乾为木果,巽变其初,故曰“不果”。)。为臭(虞氏曰:臭,气也。风至知气,巽二入艮鼻,故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郑作宣发。虞曰:“为白,故宣发。”马君以宣为寡发,非也。《正义》“寡,少也。”)。为广颡(《正义》:“额阔为广颡。二阳在上,故称广。”形见于巽而色著于震,亦互文也。)。为多白眼(虞氏曰:“巽白,离目向上,则白眼见,故多白眼。”)。为利市三倍(巽位居离与震之间,火雷噬嗑,“日中为市”。详《学易笔谈》。)。其究为躁卦(朱氏曰:“巽三变成震,震为决躁。”)。
  坎为水,为沟渎(虞氏曰:“以阳辟坤,水性流通,故为沟渎。”)。为隐伏(虞氏曰:“阳藏阴中。”)。为矫輮(宋氏曰:“曲者更直为矫,直者更曲为輮,水流曲直似之。”)。为弓轮(乾为圆,坎得乾中爻,半规象弓,全规象轮。旧说多破碎,少可取者。)。其于人也为加忧(《素问》:“金在志为忧,水在志为恐。恐则甚于忧,故曰加忧。”)。为心病。为耳痛(火脏在心,坎水胜之,故为心病。水脏在肾,开窍于耳。而水在志为恐,恐则伤肾,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正义》:“人之血,犹地之水也。赤,血色。”李鼎祚曰:“十一月一阳爻生,在坎阳气初生于黄泉,其色赤也。”)。其于马也为美脊(阳在中央,脊也。)。为亟亟心(荀氏曰:“极,中也。”坎居北子一位,刚动,故亟心。按:亟,古极字。)。为下首。为薄蹄(下首者上无阳,薄蹄者下无阳)。其于舆也,为多眚(眚,病也。虞曰:“败也。”坤为大舆,坎折坤体故也。)。为通(坤“黄中通理”,通于坎也。)。为月(《正义》:“月,水之精也。”按:乾阳流于坤,形如日之光被于月体,与离日对也。)。为盗(虞与孔疏皆以水潜行象盗。按:盗,寇也。水之蚀土,如盗之侵掠也。或云:盗与窃古训通。窃浅也。)。,其于木也为坚多心(阳刚在中,故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在地为火,在天为日,阴阳相薄,则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上下皆刚,上为胄,下为甲。)。为戈兵(虞氏曰:“乾金离火煅之,故为戈兵。”《正义》:“取其刚在外以自捍也。”)。其于人也为大腹(乾为大,坤为腹。坤丽乾中,故曰“大腹”。)。为乾卦(详《学易笔谈》)。为鼈。为蟹。为蠃。为蚌。为龟(郑氏曰:“皆刚在外。”虞氏曰:“取外刚内柔也。”朱氏曰:“鼈离交巽,巽巳为蛇,蛇或化鼈。为蟹者,巽交离也。蟹连两目,重离也。为螺者,兑交离也。螺生于月,旋也。为蚌者,离交坎也。雀为蛤,雉为蜃,其类也。为龟者,坎交离也。龟游山泽,出入水火,含神负智,得坎离之正。颐损益三卦皆然。)。其于木也为科上槁(宋氏曰:“阴在内则空中,木空中则上科槁也。”《正义》:“科,空也。”)。
  艮为山,为径路(径路,小路也。卦有大小,震大艮小。震为大涂,艮反震,故为径路。)。为小石(水雷屯“磐桓”。磐,大石也。震象艮反震,故为小石。张氏曰:“径,小也。路,大也。万物自此而入,故小自此而出。故大石之小者,有可转之理,乃能动能静者乎?”按:震阳长至艮而极,已寓必反之理,故艮象皆以反动为言。)。为门阙(虞氏曰:“乾为门。艮阳在门外。故为门阙。”按:先天艮处西北,阙之地也。),为果蓏(张寞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luǒ)。”宋氏曰:“木实为果,草实为蓏。”郭氏曰:“乾为木果。艮,乾之余气也。”)。为阍寺(俞氏曰:“艮以刚止外,卫内之柔。阍人止物之不应入者,寺人止物之不得出者。”按:因上门阙而类及也。)。为指(指者止也。项氏曰:“与坚多节同义。”)。为狗(虞作拘。注曰:“指屈伸制物为拘。旧作狗。”朱氏曰:“此言为狗者,熊虎之子。《尔雅》曰:熊虎丑其子狗,初生未有文,犹狗也。”马融虞翻郭璞以兑艮为虎,艮居寅位,艮究成兑,故艮为虎子。)。为鼠(虞氏曰:“似狗而小,在坎穴中,故为鼠。晋九四是也。”郭雍曰:“坎隐伏。在君子为隐,在小人为盗。艮之止,利则为狗,害则为鼠,皆一象而二义者也。”)。为黔喙之属(马氏曰:“肉食之兽,谓豺狼之属。黔黑也,玄在前也。”程迥曰:“黔东北方之色,青黑杂也。”按:飞鸟之挚者,喙亦黔,不专指兽也。)。其于木也为坚多节(阳在外故坚多节)。
  兑为泽(虞氏曰:“坎水半见。”)。为少女。为巫。为口舌(古巫皆少女以口舌通神者也。故类及之。)。为毁折。为附决(二象之旧说繁而鲜当,实皆对象。毁折对艮而言,艮为成终成始,艮兑阴阳相反,故兑为毁折附决。对震而言,震为决躁。巽之究为躁,巽覆为兑,故兑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泽涸为地必为刚卤。今日内外蒙古之间沙漠延长万余里,西连新疆之戈壁,号称万里长沙,其左右地皆斥卤,盖为上古以前之大泽久涸成地,不知纪年,而卤质犹在。此确合兑为刚卤之象,甚易见也。曰刚卤者,更含有物质变化作用。以今日化学之分剂准其阴阳正负而研索,尤饶兴味,当别论之。)。为妾(《正义》:“少女从姑姊为媵也。”)。为羊(虞作羔,训为女使。郑作阳,谓养无家女行赁炊事,今时有之,贱于妾也。说另详《学易笔谈》。)。
  右八卦为象,共百十有四。所谓举例发凡,非物象之尽于此也。其例有互文者,有对取者,有类及者,有从变者。详《学易笔谈》。
  逸象
  《荀九家》逸象
  《荀九家易》,八卦逸象,共三十有一。云出自河内女子献《说卦》后,实皆由本经《彖》、《象》采取。其未见者,只坤之浆,巽之鹳二象,去留皆无关宏旨。惟荀爽《集解》,去古未远,当有所本。而朱子亦仍陆氏《释文》之旧,附各卦后。今列举如左:
  乾之象四:为龙,为直,为衣,为言。
  坤之象八: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裳,为黄,为帛,为浆。
  震之象三:为玉,为鹄,为鼓(玉或作王。鹄,项氏云:“鹄鹤古通用,当作鹤。”)。
  巽之象二:为杨,为鹳。
  坎之象八:为宫,为律,为可,为栋,为丛棘,为狐,为蒺藜,为桎梏。
  离之象一:为牝牛。
  艮之象三:为鼻,为虎,为狐。
  兑之象二:为常,为辅颊。
  孟氏逸象
  孟氏逸象,传自焦氏,亦自本经采取为多。间有互异者,以两汉经师,各守师说,传述不同。备录如后,以资参证。
  乾为王,为先王,为明君,为人,为大人,为圣人,为贤人,为君子,为武人,为行人,为物,为易,为立,为直,为敬,为畏,为咸,为严,为坚刚,为道,为德,为盛德,为行,为性,为精,为言,为信,为善,为扬善,为积善,为良,为仁,为爱,为忿,为生,为祥,为庆,为天休,为嘉,为福,为介福,为禄,为先,为始,为知,为大,为盈,为茂,为肥,为好,为施,为利,为清,为治,为大谋,为高,为扬,为宗,为族,为高宗,为甲,为老,为旧,为古,为大明,为远,为郊,为野,为门,为道门,为百,为岁,为顶,为朱,为衣,为圭,为蓍,为瓜,为龙。
  坤为臣,为顺臣,为民,为万民,为姓,为小人,为邑人,为鬼,为形,为身,为牝,为母,为躬,为我,为自,为至,为安,为康,为富,为财,为积,为聚,为萃,为重,为厚,为致,为用,为包,为寡,为徐,为营,为下,为容,为裕,为虚,为书,为迩,为近,为疆,为无疆,为思,为恶,为理,为体,为礼,为义,为事,为业,为大业,为庶政,为俗,为度,为类,为闭,为藏,为密,为默,为耻,为欲,为过,为丑,为积恶,为迷,为杀,为乱,为怨,为害,为遏恶,为终,为永终,为敝,为死,为丧,为冥,为晦,为夕,为莫夜,为暑,为乙,为年,为十年,为户,为义门,为阖户,为闭关,为盍,为土,为积土,为阶,为田,为邑,为国,为邦,为大邦,为万国,为异邦,为方,为鬼方,为裳,为级,为车,为輹,为器,为击,为囊,为虎,为兕,为黄牛,为牝牛。
  震为帝,为主,为诸侯,为人,为士,为兄,为夫,为元夫,为趾,为出,为行,为征,为作,为逐,为惊走,为警卫,为定,为百,为言,为讲议,为问,为语,为告,为响,为声,为音,为鸣,为夜,为交,为征,为反,为后,为后世,为从,为守,为左,为生,为尝,为缓,为宽仁,为乐,为笑,为喜笑,为笑言,为道,为陵,为祭,为鬯,为禾稼,为百谷,为草莽,为鼓,为筐,为马,为糜鹿。
  巽为命,为命令,为号令,为教令,为诰,为号,为号咷,为处女,为妇,为妻,为商旅,为随,为入,为处,为入伏,为利,为齐,为同,为交,为进,为退,为舞,为谷,为长木,为苞,为杨,为果木,为茅,为白茅,为阑,为草木,为草莽,为杞,为葛藟,为薪,为庸,为休,为绳,为帛,为腰带,为繑,为蛇,为鱼,为鲋。
  坎为圣,为云,为玄云,为川,为大川,为河,为心,为志,为思,为虑,为忧,为谋,为惕,为疑,为艰,为蹇,为恤,为悔,为逖,为忘,为劳,为濡,为涕洟,为眚,为疾,为疾病,为疾疠,为疑疾,为灾,为破,为罪,为悖,为欲,为淫,为寇盗,为暴,为毒,为渎,为孚,为平,为法,为罚,为狱,为则,为经,为习,为入,为内,为聚,为脊,为要,为臀,为膏,为阴夜,为岁,为三岁,为尸,为酒,为丛木,为丛棘,为蒺藜,为棘匕,为穿木,为校,为弧,为弓弹,为木,为车,为马。
  离为女子,为妇,为孕,为恶人,为见,为飞,为爵,为日,为明,为先,为甲,为黄,为戎,为折首,为刀,为斧,为资斧,为矢,为飞矢,为黄矢,为网,为罟,为瓮,为鸟,为飞鸟,为鹤,为隼,为鸿。
  艮为弟,为小子,为君子,为贤人,为童,为童蒙,为僮仆,为官,为友,为阍,为时,为丰,为星,为沫,为霆,为果,为慎,为节,为待,为制,为执,为小,为多,为厚,为取,为舍,为求,为笃实,为道,为穴居,为石,为城,为宫室,为门阙,为庐,为牖,为居,为门庭,为宗庙,为社稷,为鼻,为肱,为背,为腓,为皮,为肤,为小木,为硕果,为豹,为狼,为小狐,为尾。
  兑为妹,为妙,为妻,为朋,为友,为讲习,为刑人,为小,为少,为密,为通,为见,为右,为下,为少知,为契。
  右举象至四百四十余,然犹未能尽也。别本坎下有窃象,巽下有系象,兑下有窥象,殆逸之中又有逸欤!
  补象
  《易》注如《瞿塘来氏集注》等,均有补象,要皆由《彖》、《象》十翼之辞,拟议以意增补。然来氏乾之为郊为野等补象均已列《孟氏逸象》之中,而又补之。殆来氏僻居巫峡,得书不易,《孟氏逸象》,或未之见耳。实则《说卦》广象,简而能赅,提纲挈领,各卦《彖》、《爻》之象,无不可会通演绎,而各得其变化。及根本之所在,必字字而拟之补之,则泥象以言《易》,而《易》反不可见矣。各家补象,爰不复赘录。
  参象
  参象者,乃八卦阴阳交变,未能以一卦之本象或变象尽之,因参合两卦之象而会通之,其例已见于《广象》。顺德郑氏《易谱》,触类引伸,并证以前史占验之词,列为参象,亦足为初学之隅反也。
  离之艮,为火焚山,山败之象。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又为谗言之象。
  乾之兑,天降为泽,为天子降心逆公之象。
  震之离,火反烧木,有女嫁反害其母之象。
  巽见艮,为山之材,而之乾有照以天光之象。
  坤之乾,又见艮,有廷实旅百,奉之以玉帛之象。盖艮为廷实旅百,乾为玉而坤为帛也。
  坤之震,曰安而能杀,为公侯之象。
  坤之坎,坤贞也,坎和也。和以率贞,有信之象。
  震之坤,震为足,坤静而不动,有足居之之象。震车也,坤马也,又为车从马之象。震为长兄,坤为母,又有兄长之,母覆之之象。又为众,众又归之之象。
  乾之坤,君降为臣也,为不终为君之象。乾天子也,变坤三爻皆出于乾,又为三出于天子之象。
  坎之巽,为夫从风,风陨妻之象。盖风为陨落物也。
  震之坎,在春木旺龙德之时,为废水之气。来见乘加,升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刑狱,为刑狱壅滥之象。
  乾之离,为中天出日,有光显之象,
  离之艮,为日落西山之象。
  艮之离,为山下起日,乃方升之象。
  艮之坎,为山岳变海之象。
  坎之艮,为深谷为陵之象。
  坎月也,变震为雷生明,变兑为上弦之月,变乾为十五夜月,变巽为十八晚初亏月,变艮为下弦月,变坤为晦。
  离日也,变震为初出日,变乾为中天之日,变巽为方斜之日,变艮为落山之日,坤知入地矣。
  离之坤,曰太阳入地,有退休之象,有伤夷之象。
  巽见乾之兑,有花木被马毁折之象。
  离之坎,坎来乘物,为月来掩日之象。郭景纯曰:“变坎加离,厥象不烛,必有欺蔽之象。”
  坎之离,为月往日来。
  离甲胄,用兵戈之象也。而之坎知遇险于前,又不成出兵之象。
  坤之乾,为自地升天之象。
  艮之坤,有舍高就卑,去畸岖从平坦之象。
  坎之巽,风还吹水,有波涛之象。
  坎之兑,水竭耳聋,臣壅主听之象。
  坤之坎,有平地开通之象。
  兑之艮,兑口舌讲和,而艮又止之,有欲和不成和之象。
  乾之离,为圆器在炉灶之侧。
  坎之乾,为云从龙。巽之艮,为风从虎。
  震之离,离为矢,而火还烧震木,有张弧反射之象。
  离之乾,在乾宫为同复于父,为归宗。
  震木之艮,有木入山之象。
  坎之震,兑之震,为水泽中木,如逢坎离同位,乃其木是汤药煎煮之象。
  坎之艮,为官司刑狱而止不复升矣。
  艮之巽,为居其所而风自播而今自行。
  五行象
  阴阳化合,播为五行。《礼运》曰:“布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五行非质也,实天地阴阳之气。气有盛衰,而时位乘之,而生克变化之迹著也。气不可见,仍见之于八卦之象。圣人作《易》,既极数定象,复发其凡于蛊巽之《彖》、《爻》。先后甲庚,各举其端,而全《易》卦爻之阴阳五行无不可以此类推。而卦气占候、九宫三式之术数虽繁,亦无能越此范围。列象如右。卦数另详下篇。
  水火木金土,分阴分阳,有柔刚,各有配偶,共为十象,旧称八卦。土金木皆有二,惟水火各一,实未知震兑各具水火之用也。震兑为阴阳出入之门,日月往来之路,不啻五行生化之原,故后天与坎离皆居中位。坎离居先天乾坤之位,震兑即居先天坎离之位。参观《内经》,则阴阳升降,五行生化之作用,更显著矣。
  意象影象
  意象影象者,日本易学之名词也。经学诸书,自唐开元时传入日本者为多。故日人讲《易》,多宗李鼎祚《集解》,其占筮亦用唐人之揲法。卦象取用,有所谓意象者,如以震为船,翼为剪,离为镜,艮为亭,类取形似,无甚深意义。但象本无方,意动成象,故得意既可忘象,亦能成象。《易》冒天下之道,以八卦相错,阴阳反覆,能曲成万物而不遗者,正以象之变化无尽,而肆应不穷。盈天地间唯万物,生生不已,《易》亦生生不已。万物之孳乳,日积月累,其数量为巧历所不能计,而《易》之八卦,足以尽之。非神而明之,其孰能与于斯?
  海通而后,西学东渐,名物之繁,百倍于昔。而鼎新革故,索之于《易》,无不各有其数,各有其象。如广象以乾为金为玉,金玉或非伏羲画卦时所有物。而三代以后,既有其物,而即以伏羲所画乾卦之象当之。以三代之时,物质之最精最坚莫金玉若也。而今则金刚石之精粹坚刚,更出金玉之上,自可由金玉而更广之以乾为金刚石。乾之因物付物,仍莫不确合而确肖也。广象以坎为舆,坤为大舆,震为大涂,合坎通坤载震行而定其象,以当时载物之具,莫利于舆,莫过于大舆。而通行之路,莫便捷于大涂故也。今则交通之广,运输之捷,器用日新,几非一名一物所能限。然则占事知来,制器尚象,非由广象更推而广之,安能尽其用哉!以卦言之,小过飞鸟遗之音,固未知今日之有飞机也,而象已确肖之。既未济之曳其轮,未必知今日之有汽机也,而象已不啻曲绘之。古未尝有化学之分剂也,而今日化学各原质之分化轻重,其量剂数无不与八卦之数合。是故但以象言,或犹疑为附会之适相巧合。若更证之以数度,参之以阴阳刚柔之气运,而形质状态,性情功用,无不一一彰明显著。此意象之为用,非经生家钻研故纸,取经传之一名一物,自称补象之足并论也。我国虽无意象之名,而京焦管郭之占象,见于本传及《易林》、《洞林》诸书者,其以意广古人之象者,固不胜指数。故特著之,为初学扩其心胸之一助焉。
  影象之说,当本于吾国相传之卦影。卦影之术,始于晋唐,而盛于南宋。严君平亦即其俦,今已失传。而日本之所谓影象,类似吾国之伏象。惟不限以震伏巽,艮伏兑,大概与意象略同。说详东京易学讨论会丁巳年发行之易学杂志,亦足供学者之参考也。
  卦数第七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又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河图洛书之数,即此五十有五之数所分布而进退者也。圣人则图画卦,是故卦之数即图书之数,亦即天地之数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者,所以衍《易》,即以衍此五十有五之数者也。自宋儒窜易经文,以“天一地二”一节,移置“大衍之数五十”以前,两数遂相混合,并为一谈。异论纷若,左支右吾,卒无是处。汉学家虽力纠其缪,而于两节之数理,亦未能分析清楚,与卦象《彖传》相证明。乃沿缪袭误,以迄于今。程朱而后,言《易》者皆崇理论,言象者已不多,言数者尤少。偶有一鳞半爪,又皆似是而非。同人讲习,几于无可取资。爰就所知,略贡刍荛。所憾数学既浅,又荒废日久,自知肤浅已甚。姑引其端,以待专家之续竟其绪也。
  先天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数,邵子《皇极经世》之数,所谓先天数也。相传康节从李挺之氏学《易》三年,未能窥其奥,请益于李,叩其要旨。李乃授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之八字,康节言下大悟,恍然于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天然位次,与数适合。而阴阳交错,顺逆往来,无不妙合。极深研几,遂得贯澈天人,成《皇极经世》一书。程子叹为内圣外王之学,朱子《木义》,又取其大小方圆各图,弁诸经首。其后言《易》者,即以先天数为易数。于卦爻《彖》、《象》之言数者,如“七日”“八月”“十年”“九陵”之类,悉以先天数当之,歧误乃不可究诘。夫邵子先天数,非不合也。特邵子别有妙悟,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为主,如算学之数根。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只为其数之符号耳,故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可也,用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亦无不可也。因邵子未尝以此注《易》,但借卦爻以演其数,而所得之数理,变化分合,仍能与《易》相符。所谓殊途同归,法异而实不异也。若以言《易》,则自当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主。先后体用,各有其数。与邵子之数同出天一地二之十数,并图如左:
  乾一对坤八,合九。兑二对艮七,合九。离三对坎六,合九。震四对巽五,合九。四九合三十六。乾阳三画,坤阴六画,合九。兑四画,艮五画,合九。离四画,坎五画,合九。震五画,巽四画,合九。四九亦合三十六。八卦相荡成六十四,除乾坤坎离颐中孚大小过八卦反覆不变,余五十六皆一卦反覆成二卦,实只二十八卦。合乾坤等不变之八卦,亦共合三十六卦。三十六者,六之自乘也。故邵子曰“三十六宫都是春”,乃用六藏九,为邵子之独有心得,别具用法。故依此数方位,与五行干支纳甲皆不相合。纳甲之象与乾一兑二之数无关,汉学家力辟先天卦位,而于乾一兑二之数,无能辩驳。偶有言者,亦隔靴搔痒,无当于理。兹另图先天八卦之合洛书河图数如下:
  圣人则图画卦,卦数即图书之数。图书之一六,皆从下起,阳从一始,阴以六终,皆归藏于北方,未有从上起者。邵子先天数,独悟“易逆数也”一语,故反用图书而逆由乾位起一,藏九不用,为两数之对待。如洛书之藏十,其妙用在卦顺则数逆,卦逆则数顺,故仍不悖于阳顺阴逆之天则。错综变化,而无不相通。若论先天八卦之本数,则自当取则河图,阴逆阳顺,以合于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匹偶。而阴阳相对,皆得五数。如雷风一四合五也,水火二三合五也,山泽七八合十五,天地九六合十五,皆五也。仍以五为中枢。而一六为地雷复,九四为天风姤,二七为水泽节,三八为火山旅。所谓布五行于四时,无不合也。和而后月生,此纳甲所以用先天之象,而取后天之数也。此理千余年来,未有发明。由于不知阳顺阴逆之数,以邵氏之数,强解京、焦之《易》,纷纭纠结,遂莫可究诘矣。阳数顺由一始,为一三七九。阴数逆由四起,为四二八六。宋以后,皆以二四六八为阴数之用,此其根本之错误也。阳顺阴逆图数,余于庚申之秋,始由“乾乘六龙”一语悟得“乘六”之法,绘图以明之。始知极数定象,通变成文,参伍错综,皆在阳顺阴逆。而千余年来,似是而非之注释,均可一扫而空矣。图说另详《易数偶得》。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离九艮八兑七乾六。乾坎相连,一与六合。坤兑相连,二与七合。震艮相连,三与八合。巽离相连,四与九合。水火金木之数,各有配合,独阙五十两数。非阙也,坎一离九合十,中央戊己,而坤艮二八,亦合十为丑未,皆五与十土数所分寄,方位与洛书合,而数亦兼符纳甲。其说已详《卦位》章先天纳甲图,兹不赘述。更以数之顺序,并列与洛书参照,则第一章二八易位,二五构精,两图之妙更可见矣。
  坎离乾巽震兑坤艮皆相对,与卦位合。惟坤二与艮八之位互易,五运中枢,而十暗寓于八方。所谓通变化而行鬼神者,即在此坤艮易位之妙用。故曰“神枢鬼藏”,向来道家珍为神秘。非入其门奥者,不肯轻泄。实则邵子天根月窟,子正在丑,午正在未数言,已不啻明明揭示,特后人不自悟耳。
  先后天八卦合数
  先后天八卦,既各有其本位本数,而体用相生,升降变化,由合而分,亦由分而合。是以《易》之《彖》、《象》凡涉言数者,亦各有体用之不同。先天八卦本数者,以河图为体者也。后天八卦本数者,以洛书为体者也。先后天八卦合数者,兼先后天之象而纳十干之数者也。此数相传最古,虞氏《易》即用此数也。
  古纳甲图:东方甲乙配乾坤,南方兑艮配丙丁,西方庚辛属震巽,而坎戊离己中央,因壬癸为乾坤兼纳也。此图壬癸居北属坎离,以坎离代乾坤。有作离一坎六.者,阴阳互根,亦自可通。并前两图合观之,当知邵子数与《易》之分别矣。
  天地范围数
  天地范围数,相传即《连山》卦数。因其以艮为始终,所谓“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者也。略举例如左:
  
  
  
  
  
  
  
  右图始艮一,终艮十,而又以艮七为用,象数体用皆艮,故有《连山》易数之名。虽未必即为《连山》,而其象则兼先后天,数则合河图洛书。与纳甲纳音,融会而贯通之者也。天地万物之数,莫能外于是矣。阳数极于九,阴数极于六。阳,天也。天之用皆见于地,故数至六而体全,得七而六数之用行也。太阳无七,太阴无十,而艮兼用一、七、十者,一始十终,七则具成终成始之用者也。
  八卦成列数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非他,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数也。八卦成列,天地之数,分阴分阳,与八卦并列,而五位配合,五行生布也,干支属也。一始十终,顺往逆来,六十四卦先后天往复循环,周而复始,而数有不周,独阙西北。先天则艮阙,后天则乾无,而盈虚消长,于以无阀,皆出“乾知大始”。冒天下之道,以极天之数,定天下之象,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兴神物以前民用,尽在于斯矣。
  坎子一,艮丑二寅三,震卯四,巽辰五巳六,离午七,坤未八申九,兑酉十,乾戌亥无数。子午南北至卯酉春秋分,寒暑往来,日月出入,先天咸无,后天乾无,皆以无出有。此《易》数之精义入神,《易》道之广大悉备,皆在此八卦成列之时位象数。宋后言《易》,先别门户,争道统,宗宋者以老庄之说为异端,宗汉者以先天卦位为不经,而《易》遂无从言矣。程传号为易学正宗,而程子《自序》,谓予所传者辞也,冀学者由辞以得其意。然《彖》、《象》十翼之辞,无一辞一字,不由象数而来。舍象数而言辞,辞乌从得哉!此图之数,前人所未言。清季青田端木鹤田氏始创为之图,简要精当,足与经传相参证。与旧有诸图会而通之,不但于数理之要领可得,而古今来占筮推步之本源,悉在于是矣。
  卦气第八
  既明方位象数,而气可得言矣。气不可见,显之以象,定之以数,而验之以候。五日为一候,故亦曰卦候。天地阴阳之消息,日月寒暑之往来,万物生成,变化动静,莫不先见乎气。《彖》、《象》、《系辞》,皆隐合气候而未明言。言气者莫著于京房,遂相传京房卦气,实非京氏所创也。周公之时训与《月令?夏小正》,皆以象数为气候之准,无不与图书卦象契合。京氏特整齐而排比之,以六十卦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定占候灾变,或为京房之法耳。黄粤洲曰:“上系七爻,起中孚‘鸣鹤在阴’,十一爻起于咸‘憧憧往来’。”卦气从中孚至井,八十九阳,九十一阴。咸至颐,八十九阴,九十一阳,与《系传》恰合。而孔子复于咸言“日月寒暑往来,阴阳屈伸”,是必三代已有此卦象气候,孔子故于《系传》及之,否则安有如此之巧合乎?特著录其图。非仅为占卜之用也。
  京氏以六十卦当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每卦值六日七分,故又名为六日七分术。坎离震兑为后天四正,别立为监司,分管二十四气,不入六十卦之内。六十卦之中,更有复临泰大壮夬乾姤观否遁剥坤十二卦为辟卦,分领十二月,每月约五卦。始六日曰公卦,次辟卦,次侯卦,则值月中节气交界。次大夫,次卿,以毕一月。周而复始。
  卦气起冬至,为中孚之二爻,至七日复卦,十二日复卦毕,第十三十四十五日则屯之内卦当之,约两卦半当一气,约十五爻当十五日也。小寒自屯四起,至谦与睽,亦两卦半也。兹分举其例如下:
  或谓京房卦气出《易纬》,不足以望先天。然按之《系辞》,既有中孚与咸之前征,而验之气候,又与《时训》、《夏小正》合,而邵子河洛先天诸数亦不能不采用其说。图虽别用乾坤坎离,而河洛化工,仍取坎离震兑。盖实始于《连山》历法,四监周度。惟首起艮卦,然则京学之自来远矣。
  
  
  
  
  辟卦主一年十二月,自冬至七日后起,阴阳往复,周而复始。朱子曰:“是当以一爻分三十分,阴阳进退日一分。如阴剥每日剥三十分之一,一月方剥得尽。阳长每日长三十分之一,亦一月方长得成。故复之一阳,不是顿然便生,乃是自坤卦中积来。从小雪后一日生一分,竟大雪共三十日,生三十分,然后成冬至之一阳。姤之阴亦生于小满,一日一分,积三十日,然后成夏至之一阴。观此知阴阳绝续之际,果无一息之间断也。”列子曰:“一气不顿进。”又曰:“天道密移,畴觉之哉!”圣人作《易》,仰观俯察,知天地阴阳之运行消息甚微,人无从觉,故以悬象著明之日月,分画八卦,象阴象阳,以《易》道示人,天道斯昭昭矣。更以六十四卦,合周天之度,自疏而密,由略而详。由一年十二月,分日分时分刻,以逮秒忽之微,均可显之以象,推之以数,岂但为吉凶占卜之用哉!圣功王道基于是,百姓日用宥于是。彼自绝于天而言人者固背道,舍人以言天者,岂知道哉!孔子之《易》,明天地人三极之通,而齐之于木道(见于风雷益《彖传》“木道乃行”。古今言《易》者均未注意,而道家亦由之而不知致。《易》道大用始终不明,可慨也夫!)。坎离秉天地之中,震兑剂阴阳之和,以成位育之功。释道二教,阐咸恒之义,裁成辅相,协乎泰否,所以皆范围于《易》数之内,而莫能外乎!进象数而言气精微之蕴,更非潜心玩索,不能会其通也。
  
  
  
  
  
  
  
  
  
  按:一卦值六日,共三百六十日,而岁度周,尚余五日四分日之一。每日以八十分计,五日四分日之一,共得四百二十分,每卦应得七分,故合计六日七分,一卦始毕。五日为一候,三候成一气,约一气尽十六爻,为两卦又四爻。是每月五卦,又盈两爻也。故卦气起中孚之二爻。节气有长短,卦爻亦有盈缩。此扬子云《太玄》所以分七百二十九赞,以两赞当一日,以当一岁三百六十四日半,而更以立踦赢二赞,以为坤缩也。
  卦气起《中孚?九二》“鸣鹤在阴”。鹤阳鸟也,居汉阴地,阳生于阴之义也。终于颐,“颐者养也”,归养中宫,至中孚复出。斯造化之机轴。孔子赞《易》,以人事言天道,故赞《中孚?九二》曰“天下应之”,曰“天下之枢机”,可谓天人合一。冬烘先生以附会两字抹煞之,吾无言矣。
  日行与天度每不相及,因有岁差。东晋虞喜云:“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云:“百年退一度。”隋刘约云:“七十五年退一度。”唐僧一行又以八十三年退一度,许衡郭敬皆谓六十六年有余退一度,较前说为近。郑氏《易谱》引环中子说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正数也。”邵子《皇极》曰:“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邵子以一度作百分,京氏以一日作八十分,故其数异。)。”其二十五分即四分度之一矣,又另多七十五秒,是天过正数外七十五秒也。而岁周止得二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五秒,是日不及正数二十五秒也。假以天所多七十五秒,补日所少二十五秒,作百秒为一分,则天恰合正数,日亦恰足正数矣。今乃日止二十四分,比天二十五分为欠一分又二十五秒,比天七十五秒为欠五十秒,故天行余一分五十秒也。然则日之于大,每年退一分五十秒,十年退十五分也。六十年则退九十分,再加六年,又退九分,是六十六年,其退九十九分,是一度尚欠一分。以每年一分五十秒计之,则一分当八个月,便是六十六年零八个月,即退天一度也。历法今密于古,当详求之,以定卦值星度之位。庶数自密合,无毫厘厘之差。于万事万物之动静吉凶,胥可以是准之矣。
  万氏弹峰曰:“乾附于坤,坤归于乾。坤之游魂乾仍归乾,坤仍归坤,坤仍归坤,谓之归魂。”六子互变,震巽二长,乃四孟月之主。五爻变后退归四位,震附于巽,巽附于震为游魂。震仍归震,巽仍归巽为归魂。坎离二中,乃四仲月之主。五爻变后,退归四位。离附于坎,坎附于离,为游魂。离仍归离,坎仍归坎,为归魂。坎离之游魂在乾坤,乾坤之游魂在坎离。此四正互换之卦。艮兑二少,乃四季月之主。五爻变后,退归四位。艮附于兑,兑附于艮,为游魂。艮仍归艮,兑仍归兑,为归魂。艮兑之游魂在震巽,震巽之游魂在艮兑。此四隅互换之卦也,此正《说卦》“神也者”一章,去乾坤而言六子之义,乾坤主一岁之运,一卦管一月。六子为四时之主,一卦管十日。月有值月之卦,日月值日之卦,亦理数自然也。
  京氏卦气,出于纳甲。八宫世应,皆与卦气一贯。用八宫纳甲之法,而莫名其义,得万氏著明之。始知其天然之序,不假人为。特录其图如下,与下《卦用》章八宫参看。
  
  卦用第九
  八卦名位象数气候既明,而用可得言矣。大用大效,小用小效,大小虽殊,其理则一。《彖》、《象》十翼,皆以明用。而无一辞一字,不根于象数。自象数失传,专尚夫辞。乃望文生义,以今概古,论爱恶不出六爻之外,言变化限于两象之中。而《彖》、《象》十翼之大义,不明于世也久矣。朱子《本义》,遂以《易》为圣人教人卜筮之书,以占卜为《大易》之本义。后之学者,既宗程朱,又蔑视数学小道而不屑言,是欲渡而去其楫,卒致占卜之用亦无可征验,反不若壬、遁、火珠之术为足凭。《易》道之大,乃尽失其用。举世徒震其名,视为神秘杳渺而莫敢问津。呜呼!是谁之过哉!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乾简坤易,古圣已诏我矣。近取诸身,简之至也。远取诸物,易之至也。故又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用无不彰。其为用焉,孰大于是?京氏八宫世应飞伏之说,经学家素鄙为术数,而不入于经传。而其为用简易,深合于乾坤之变化。朱子知其用,以囿于世故,不敢昌言,仅取八宫世应歌诀,列《本义》之前,亦与隐名注《参同契》。同一苦心也。程子《易传》,虽自称尚辞,亦不能废阴阳世应之例。术家专取八宫身世游归飞伏之用,而又不明乾坤简易之理,逐末忘本,与经生之有体无用,同一蔽也。
  频年讲习,博考周谘,始知三《易》之卦爻象数,同源共贯。京氏之学,实远符《连山》之历数,近合《周易》之变通。稽诸经传,证例正多,爰取为立用之准。有精于术数者,更深求之。以推衍《彖》、《象》十翼之辞,其相得有合者,必不止如吾之所知。知无尽而无穷,占卜云乎哉!
  乾伸二用
  《易》之大用,孔子《系传》,言之详矣。特后儒类以文字释之,致孔子之征言精义,皆忽略读过,而莫名其蕴蓄宏深之妙。果能以孔子之言,一一以八卦之象数证之,则一字一义,无不各有体用之所在,亦无不各与象数相发明,而“为用不穷”一语决非以空言了之者也。八卦之用,皆本于乾坤,后天坎离代乾坤之用,而六十四卦之用,莫不由乾坤而生。孔子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天地万物之用,备于是矣(雷霆震与艮风雨巽与兑皆相反之卦也,日月坎离与乾坤皆相对之卦也。详玩其象,八卦之用可悟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