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酿葡萄酒是否含甲醇 农大教授解疑

 厨人 2014-10-11

  最近,微信上流传一个说法。自酿葡萄酒不能喝了,里面有甲醇,喝了会中毒。这个说法靠谱吗?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看着酒瓶却不敢喝

李女士,特别注重生活品质。没事,就喜欢整一些“高端”的东西。

前一段,小李的朋友圈里,流行自酿葡萄酒之风。小李,也跟风似的,买了十几斤紫皮葡萄。可是,酿制过程,不咋给力。发酵得不好,没多久,就起了一股霉味。后来,她向同事请教,用要坏了的葡萄重新酿了一批。

这次,小李终于成功了。可正当她准备品尝时,麻烦来了。小李看到,微信朋友圈里,传出一个新闻。自酿的葡萄酒,含有甲醇,会导致中毒。这下,她不敢轻举妄动了。不喝,有点舍不得。有什么小妙招,能避免中毒?

少量饮用不会中毒

八一农垦大学,袁教授表示,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些甲醇、杂醇油和菌群。但酿制方法得当,甲醇含量就会很少。如果不过量饮用,摄入身体的甲醇等有害物质,也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所以,请市民们,不要恐慌。

很多人纳闷,自酿葡萄酒,怎么会有甲醇呢?

其实,酒里的甲醇,主要来自原料。原料中果胶物质分解,氨基酸脱氧和发酵原料的霉变,都会产生甲醇。发酵的越彻底,甲醇含量越高。也就是说,放的年头越久,自酿葡萄酒酒精浓度越高,含有的甲醇,也可能较高。

另外,居民在自酿过程中,很难实现过滤、杀菌等必要的工序。所以,自酿葡萄酒的保质期较短。一旦发现葡萄酒里,长白毛或酒有异味,那就说明,葡萄酒已经被细菌感染了。要是继续饮用,很可能引发疾病。

教授支招减少甲醇

如何减少甲醇的产生?袁教授给读者们支了几招。

第一,加一些纯度高的酵母。

葡萄酒的酿造,是通过自然发酵。所以,空气中或容器中,过多的杂菌和微生物,都可能产生较多的甲醇和杂醇油。加入酵母,可以防止腐败菌的繁殖。从而,降低甲醇的含量。

第二,选择新鲜未腐败的葡萄。葡萄的选择,可能导致中毒。

因为葡萄在生长过程中,被喷了农药。所以自制葡萄酒,一定要把葡萄洗干净。同时,选择新鲜的葡萄。有些人故意不洗干净,说是为了表皮微生物发酵。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像上文中提到的李女士,用即将坏了的葡萄酿酒,也是不对的。

第三,盛放容器要确保干净,最好选择玻璃、陶瓷等容器。

容器的选择,至关重要。整个自酿过程,要用到很多的容器。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发酵器。用玻璃、陶瓷等容器发酵,是最安全可靠的。读者们切记一点,不要把不锈钢或是铁制容器,作为发酵容器。不然,很可能酿出毒药。

第四,一定要保证卫生清洁。发酵时间,一般要7天。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被细菌感染了,那么很可能让葡萄腐烂。或者,发酵器没洗干净、搅拌时容器不干净,都会导致细菌感染。这时,读者们就得格外注意。酿造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容器和手的卫生。“无水无油”,是最佳效果。

第五,控制好温度。

温度过高,会引起酶的突变等因素,也会产生有毒物质。

第六,不易过量饮用。

在饮用自酿葡萄酒时,千万不能过量。特别是新酿出来的酒,要试着喝。如果感觉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