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秋重“五防” 平安过秋冬

 怡吾 2014-10-11

进入秋季以来,气温也持续降低,气候偏于干燥,导致肺病、感冒、中风、皮肤病等各种疾病高发。医学专家,教人们做好“五个预防”,远离各种疾病,平安度过秋冬。

    防肺疾

    中医学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秋燥伤人易伤肺。此外肺脏不耐寒热,中医讲“形寒寒饮皆伤肺”,就是感受寒凉或大量吃冷食,都可以伤及肺脏。寒为阴邪,伤及肺的阳气。感受热邪或身体内有热,都可以伤及肺的阴津,致使肺的功能失调。因此,气温突降时期,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可乘虚而入,多发的疾病包括老年肺炎、“老慢支”复发、哮喘病发作等。

    专家支招:

    秋季保健肺为先。

    第一,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减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复发。

    第二,肺喜润而恶燥,所以应注意补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每天饮水不低于1200毫升,饮食上也要少辛增酸、防燥护阴,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芡实、百合等。秋天大量新鲜水果上市,梨香甜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可以生吃、榨汁、煮水或熬膏,适合于肺热咳嗽者;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但梨是寒性水果,寒性体质、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香蕉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助消化和健脑的作用,但胃酸过多、胃痛、消化不良、腹泻者不宜多吃。

    第三,每天做一次呼吸体操可增强肺功能:端坐,全身放松,均匀呼吸,然后躬身弯腰,再使身体上抬,3至5次为1遍。可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反复做3至5遍。注意身体下弯时,宜屏住呼吸。这种方法可通达肺气,疏通肺脉,具有调养肺气的作用,对外邪伤肺及肺气虚损均有调理作用。

    防感冒

    气温多变,冷空气频繁活动,使得深秋成了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尤其近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大幅度下降,对这种突然降温,人们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不能适应。

    专家支招:

    秋冬感冒大多是由风寒引发,感冒后强化防寒保暖意识可以减轻症状,预防复发。

    一是增添衣被。感冒后身体防寒能力减弱,及时增添衣被,以防病情加重或反复。

    二是泡脚。患感冒后用热水泡脚,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加代谢,提高疗效。

    三是注意保证多种营养素的摄入。如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富含胡萝卜素的果蔬也要多吃,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换为维生素A,促进咽伤修复,消除呼吸道黏膜炎症。少吃大蒜、辣椒,别喝白酒。这些食物容易诱发或加重黏膜出血,尤其对有慢性咽炎的人群,更是火上浇油。

    四是参加体育锻炼。秋季要保护好呼吸道,应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每天进行30至45分钟的有氧锻炼,如散步、骑车、跳舞等,可极大增强人体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防中风

    入秋以来,前来就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特别是中老年人患者。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病例发生在秋末和冬季。

    专家支招:

    第一,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体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剧烈变化。

    第二,洗菜、洗衣服的时候水温不要过低,不然很容易刺激血管收缩。

    第三,早晨起床也不要突然起来,要做到缓慢起床,避免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

    第四,深秋时节人体血管收缩,并不适宜做举重、猛跑等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运动时间不宜太久。此时,最适合打太极拳、练气功、瑜伽等节奏舒缓、动作舒展的锻炼,可以调畅气机,促进经络气血运行,加强新陈代谢,从而调养身心、养阴护体。

    第五,一旦出现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等,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防肤损

    随着气温下降,皮肤瘙痒进入高发期。从10月开始,皮肤瘙痒患者逐渐增加。据该院皮肤科主任卢桂玲介绍,皮肤瘙痒是秋冬季常见病。这是因为气温降低,皮肤功能活动减弱,皮肤腺体分泌减少,加上外界空气干燥,水分流失,角质层破坏,造成皮肤干燥、易痒。皮肤瘙痒虽然不是大病,但因其瘙痒难忍,尤其在夜间发病,常常影响休息和睡眠,导致精神不能集中,影响工作和学习。如果是老年患者,则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目前,皮肤瘙痒有年轻化趋势,这与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

    专家支招:

    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分丢失,因此,在这个干燥的季节每天至少饮用10杯水,以及时补充皮肤角质层丢失的水分。此外,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饮食调节,蛋白质摄入充分,多吃维生素多的食物,如卷心菜、红萝卜、大白菜等。猪肘、猪皮中富含胶原蛋白,对增加皮肤弹性有帮助。冬季不要每天洗澡,每周1至2次即可,少用肥皂等碱性强的清洁用品,防止皮肤表面的脂肪膜受损。浴后适当使用含油分的护肤霜,像羊毛脂、硅霜、维生素E霜等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此外,生活规律,营养均衡也很重要。饮食上,可多吃青菜、梨、苹果、香蕉、葡萄、银耳等水果和蔬菜,以补充机体适应干燥皮肤所需的维生素和营养。食疗方面,可食用莲子、山药、扁豆、百合、沙参等益气养阴的中药煮粥。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少吃,以免加重病情。皮肤痒时,切忌抓挠,可涂抹一些润肤乳液。

    防抑郁

    中医认为,“秋”对应五行为金、五脏为肺,五气为燥,五化为收,五志为悲。秋令的燥气使人咽干、鼻燥、声嘶、干咳、皮肤干燥,这些症状都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常易产生悲伤消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深秋草叶枯落,花木凋零,敏感之人触景生情,生出凄凉、忧郁之感,使得机体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

    人体大脑内的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它不仅影响睡眠,也影响情绪,而光照则可以抑制这种激素的分泌。秋冬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褪黑激素分泌增多,情绪自然就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

    专家支招:

    “冬炼”、“茶疗”可改善情绪。“冬炼”能够改善抑郁情绪,增强体质。闭目静坐、吐浊纳新助养神,内蓄精、气、神。运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操、跳健身舞等有氧运动增加活力,并使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尤其是常年在室内工作者、体质较弱者、脑力工作者,每日不能少于半小时的活动。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作用。冬季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可补钙强身,对振奋精神、预防抑郁症大有益处。“茶疗”养神也有时令之别,秋季宜喝乌龙、铁观音等,因其性适中,介于红茶、绿茶之间,不寒不热,对金秋保健有润肤、益肺、生津等好处;如果在沏茶和饮茶的过程中,能注意静心、静思、静品,就更有益于休闲养神了。此外,还可以借助各种休闲的方式如郊游、交友、聊天、下棋等,来调整情绪,使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