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金偏方 16 肝病

 医林探宝 2014-10-12

山黄芪治黄疸型肝炎见效快

1988年3月初,我感到腿脚沉重,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伴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之感,小便发黄。于是去医院抽血化验,结果是黄疸型肝炎。我按孩子他舅所嘱,立即采来山黄芪(豆科植物,属矮小灌木,学名“金鸡根”,又称“锦雀儿”、“土黄芪”),买来红枣炖服。仅2天时间,吃了4次药,便胃口大开,食欲大振,小便也转清了。连吃10余天,吃红枣不足5千克。25日晨,再空腹去医院抽血化验,医生说我的肝功能正常了。孩子的舅舅告诉我,这个秘方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治愈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不计其数,未得肝炎的人吃一点儿,预防效果也很好。

具体方法:取山黄芪根,切短洗净,加红枣、冷水,先煮沸,再以文火炖熟,然后吃红枣和汁水。煮炖时,山黄芪与红枣的比例为1:2左右。山黄芪多放一些也无妨。同一份山黄芪还可配红枣再炖1~2遍。

注意:服药期间及肝功能正常后一段时间,少吃酸辣食物,禁酒,注意休息。

荐方人:浙江富阳县场口镇广播站 郑渔洋

引自: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老病号治病绝招》

整理:千金偏方()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单药生大黄治好一位学生的黄疸型肝炎

费某,男,15岁,学生。患黄疸病曾服中药19剂(茵陈蒿汤),黄疸未退,身目更黄,尿少,神乏。某医院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保肝治疗,巩膜黄染始终未退,邀余诊之。寸脉虚弱,右关脉略浮,苔霜垢,边稍红,未显齿痕,肝区触有压痛,尿色如浓茶,便溏,镜检“-”,询病史,患病初有往来寒热,自服止疟片,病未去,且右胁反感不适。施一味生大黄30克,嘱其煎服。当午,泻便呈煤渣色,解后体舒,是夜寐香。量日思纳,精神始振。共服9剂后,黄消尽。复以他药善后调理,病愈。

引自:《新疆中医药》(1986年第1期)、《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整理:千金偏方()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服用1个月蒲公英可治愈黑疸肝病

某中年妇女,病由黄疸后变成黑疸,面目青褐色,胸满腹胀,大便秘结,邻人悄悄说:“黄病变成膨胀,怕是不治之症了吧!”患者呻吟病床已年余,因长期负担医药费用,家中已变卖一空,寡女孤儿,情殊堪怜。故给予免费诊治,并送了几剂药,稍稍好转。于是,教给其10多岁的儿子自挖蒲公英(当地农民叫“奶汁草”),每天大量(90~120克或更多)煮汤喝,服用1个月,不花分文,竟把这迁延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慢性肝胆病治愈了。

黑疸:多因疸证经久不愈所致,表现为目青,面额色黑,心中懊丧,肤躁,搔之不觉,大便黑,膀胱急,脉浮弱,甚则腹胀,如有水状,面浮,脊痛不能正立。

引自:《名中医治病绝招》、《中医单药奇效真传》

整理:千金偏方()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吡喹酮连服2日可治愈肝胆内寄生虫病

肝寄生虫病是分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道系统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亦称为肝吸虫病。轻者无症状,重者感染引起胆管炎、胆囊炎、胆管阻塞、肝硬化等。

配方及用法:吡喹酮。每千克体重25毫克,每日3次,连服2日,总剂量每千克体重150毫克。

疗效:1983年第4期《中华传染病学杂志》报道治疗127例,虫卵阴转率为100%。

引自:《实用西医验方》

整理:千金偏方()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疏利清肝汤治急性甲型肝炎60例全部有效

配方及用法:藿香(后下)、薄荷(后下)、五味子各6克,车前子(包煎)、龙葵、马鞭草各30克,生大黄(后下)3克,飞滑石(包煎)、生苡仁各15克,茯苓、白芍、枸杞各12克。每日1剂,分2次服。

疗效:治疗60例,其中痊愈4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疗程最短20天,最长90天,无一例失败,有效率100%。

注意:黄疸显著者加用静滴,在5%~10%葡萄糖液中加入10~20毫升茵栀黄注射液,每日1次。肝大明显者加用肌注田基黄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2次。

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年第12期)、《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

整理:千金偏方()

来源:《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



  1. 前一页
  2. 1
  3. ...
  4. 23
  5. 24
  6. 25
  7. 26
  8. 27
  9. 28
  10. 29
  11. ...
  12. 357
  13. 后一页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