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U实用心电图(上)

 蠹书虫 2014-10-12

ICU实用心电图(上)


  来源:ICU护理之家NURSING HOME


  一、典型心电图


  1 典型心电图的波形


  典型心电图是由一组波形及各波之间的间期组成的,每一个心脏电活动周期由下列各波形组成:(图2-2-1)


  (1) P波:代表左、右心房肌的电激动过程。


  (2) P—R间期:代表自心房开始激动到心室受激动的时间(其中不包括心室激动波)。


  (3)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电激动的过程。


  (4) ST段:代表心室肌已全部受到电激动到开始复原的一段。


  (5) T波:代表心室电激动后复原时的电位改变。


  (6) Q—T间期:代表整个心室肌自开始电激动至恢复到没有电活动的时间(U波除外)。

  图1 正常心电图


  2 典型心电图的测量


  (1) 关于心电图纸的说明



  图2 心电图纸说明


  图2所示,每个小格1mm,代表电压0.1mv,时间0.04s。但必须符合标准电压10mm/mv,走纸速度25mm/s。


  (2) 心电图中各波、段的测量(图3)

  图3 心电图波高度及深度的测量图解


  3 正常心电图的诊断内容(即必备条件)


  (1)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波,呈圆滑的、同导联形态相同,时间≤0.11s,电压<0.25mv,Ⅰ、Ⅱ、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导联必须倒置,其余各导联任意。但是如呈双峰则间距时间<0.04s(P波的前部代表右心房的激动,后部代表左心房的激动),P—P间隔规律出现(间隔差距≤0.12s)。


  (2)P—R间期:


  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至激动传抵心室的传导时间,为0.12s~0.20s。


  (3)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除极波。时间≤0.11s,形态为Ⅰ、V5、V6导联以R波为主,极少数以S波为主,但绝不可呈QS。Ⅱ、Ⅲ、AVF导联呈rS或R波为主,但绝不可呈QS。以上各导联均可见Q波,但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AVR导联以负向波为主。V1、V2 导联,多呈rS,极少数呈QS,但至V3导联,必须有R波。胸前导联V1~V6 R波应逐渐增高,S波遂渐减小(胸前导联及AVR的R/S比值更为重要)。R—R规律出现,(间隔差距≤0.12s)。电压:RⅠ<1.5mv,RAVL<1.2mv,RV5<2.5mv,RAVF<2.0mv,RAVR<0.5mv,RV1<1.0mv,R V1+S V5<1.2mv,SV1+RV5≤4.0mv(男)、3.5mv(女)。


  (4)ST段:


  代表左、右心室复极。任何导联均不可下移(下斜型、水平型)≥0.05mv,除V1、V2、 V3可抬高至0.3mv,其余各导联只可抬高0.1mv。


  (5)T波:


  代表左、右心室复极波。一般与同导联R波方向相同,并大于R波的1/10,其形态是上升支慢,下降支快。Ⅰ、Ⅱ、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导联必须倒置,其余导联任意,V1、V2、 V3导联均可倒置,但也可直立,如果V1呈直立,则其后任何导联不可低平或倒置(小于同导联1/10R为低平,不应倒置的导联倒置为倒置)。


  如果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任意导联),则诊断为ST段改变。T波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或倒置(如Ⅰ、Ⅱ、V5、V6低平或倒置),则诊断为T波改变。


  此为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故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此形态多见于心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自主神经调节紊乱等,须结合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6)U波:


  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微小波,应小于同导联T波的1/2,并与T波同方向,一般在V2、 V3导联比较明显。


  (7)Q—T间期:


  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即从Q波开始至T波终结的时间,一般随心率的减慢而延长,正常在0.40s以内。


  图4 正常心电图1


  图5 正常心电图2


  二、心电图分析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