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记之肖家巷

 真友书屋 2014-10-15

图文/鹿茸哥


巷子里的苏州,真切而温和,比起园林里的精致,我更爱这朴实的生活味。


当你用“苏州肖家巷”上百度搜索,你会发现,关于巷子的记载和故事,少之又少,即便有,也是寥寥几十字。而关于租房,美食,特色店铺的消息,确是满满一屏。这大抵也是传统失落的一种现象。世俗生活成为人们最关切的事,而所谓的探幽寻古,就成了不接地气的“文艺”生活了。


说着,话题沉重了。我们还是回到肖家巷吧。



肖家巷,西起临顿路,东至平江路。也是两端繁华中间静。那为什么叫肖家巷,莫不是古时有肖姓状元或肖氏大家族居住于此?肖家巷原名周将军巷。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王鏊先生编纂的《姑苏志》云:“周将军巷,醋坊桥东,旧名九曲墙巷。吴周瑜故宅,宋周虎居此,故名”。一条巷子里,住了两名周将军,一位是三国周瑜,一位南宋抗金名将周虎,真是厉害。


说道这里,还是没有回答为什么叫肖家巷。诸君莫急,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所以,今天一定有答案。说法有两种——


【有巷子的地方,就有沙县……】


肖家巷临顿路口,有个醋坊桥,古时有肖氏双节堂(也有人说是萧氏),当年周虎将军在的时候,把它纳为己用,所以就改为肖(萧)家巷了。说实话,这个逻辑很不清晰。姑且听听。


还有一个说法是,齐梁时期萧氏贵族居此,甚至还有人说,有萧氏皇帝就秘密得葬在巷子里,所以叫“萧家巷”,久而久之,因为名字在接地气的改变中,就有了肖家巷了。


历史久远,名字越发无从考据,而千百年的相传,自然更是各种传说。



我去走访,就是冲着周瑜古宅,但遗憾的是,早已无踪无迹。于是,走在巷子里,会想象,当年的将军,带着随从,是如何走在这巷子里。而此时,我走过的青石板路,竟然是当年周将军走过的路。虽然跨越那么多朝代,但仿佛在某个时刻,会有所感应。这,就是历史奇妙的地方。


而那位周虎将军,又是何许人?翻阅资料,终于有他的踪迹。周虎,字叔子,祖籍临淮,后迁居常熟,宋宁宗庆元二年考中武状元,授殿司步军同正将,任和州知州,在金兵侵犯和州时,周虎誓死守城一个月,激战三十余次,杀死敌将十余名,使金兵败退而去,周虎誓死守城,成为抗金名将,受到朝廷褒奖。退官后归居苏州,所住之处就是三国时期周瑜故居。不同朝代的同姓将军,住在同一古宅,想来,也是一件美事吧。



除了将军之外,巷子里还有一位名医,叫艾步蟾。艾医生的故居位于肖家巷15号,即饴德堂。是清末建筑。据说,艾医生是吴中专治伤寒名师,光绪六年(1880)在此悬壶行医治病。可惜,在现有的资料中,我没有找到更多关于先生的介绍。但找到了民国时期的京城四大名医中的汪逢春,12岁时就成为艾步蟾学生。这汪逢春也是苏州人,1938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所谓名师出高徒,艾医生的医学造诣,就不用多说了。



逛苏州的巷子,还有一种体验,就是可以看到巷子里老苏州人朴实的生活。巷子里的生活条件相对差,低矮的房子,潮湿的地气,窄小的居住空间,拥挤的住户。可就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雅的苏州人。




已经腐烂的门牌号,执拗得挂在门框上,再苍老,也不愿被遗忘。




围合出的院子天井,用来采光,邻里交流,孩子的共享空间,还能晒衣服。



茂盛的植物有不知名的小花,有垂下的吊兰,还有可以吃的丝瓜。生活,就是这样不经意间被一点一点装饰。



现代社会几乎消失的行当,在巷子里,可能还有一点生存空间,不知道你家的剪刀菜刀钝了之后,怎么办?



我无从考证这个石牌是用来干什么的,上面的文字是“桑二房瑞”,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块石牌就立在巷子和小弄堂的交接口。



墙和瓦,有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年轻的时候,他们是文明大院里的模范夫妻,年老了,他们依然在一起做晚饭。



巷子里弄堂,老苏州人,每天就是从这里来来回来。狭长的巷子里,静静得,如同他们波澜不惊的生活。


【这座雪糕桥光绪年重修了,石头上还留着刻的字】


在肖家巷与平江路,是一座桥相连接,名叫雪糕桥。特别奇怪的名字。这里有个典故,说的是一个姓张的孝子。在一年冬天他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米粉做了个米糕给母亲,自己则把雪盛在碗里陪着母亲进食。此事流传开来让人们钦佩敬重。为了纪念,所以将相近处的桥起名字为雪糕桥。


无从寻觅的将军旧宅,低调无声的伤寒名医,孝子的感人故事,植物的寂静生长。老苏州人在狭长的巷子里,波澜不惊的生活,新苏州人,在高楼林立的世界里,再也回不到当年的慢心情。


历史,总是这般无声的向前,而我们,也一点一点被便利光鲜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所侵蚀。所有的苏州人,可能心里都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活从哪里来?所有的新苏州人也该有了问题,我现在所居住的苏州,以前是什么样子?


也许,只有当我们心中,有了这个问题之后,再去寻求答案,苏州,这座你可能要一生居住的城市,才真正走进你的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