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小知识:收藏工具的经验之谈

 Confucius365 2014-10-15

古语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制其器”。纸币收藏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本人就这几年收藏过程中使用过的收藏工具及其心得和藏友们分享一下。希望能对新加入的藏友有所帮助。

  一、钱币册及活页

   本人最初的纸币是放在装A4纸的文件夹中,两层透明页之间放一张A4纸,纸上有三栏简易透明条,这种“高级”册最大的缺点倒不是做工粗糙,而是看不到背面,这种只看“半面”的情况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这种“邮票专用册”还是不买为好。

   之后购买的“殷氏”册子也出了状况,两次购入的页子居然质量不统一,第一本稍好,第二本活页右边的压印槽宽窄不一,有的单张上下也不一致。对品质要求苛刻的我不得不拿裁刀和尺子把不齐的地方裁齐,裁剪厚实的塑料着实费了一番气力。另外,保护壳及册子外壳明显偏软。欣慰的是页子还比较厚实,两页之间摩擦痕迹较小,吸尘效果也不明显,“殷氏”页子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比起“灯塔”三分之一的价格,已经算物美价廉了。

   再之后买了现在的收藏册 --“灯塔”,本人的加厚型真是“大容量、重量级”,里面装了六十多页透明页和三十多张黑隔页,仍然还有三分之一的余量。目前两外壳再册子重约十多斤,翻看一遍需要相当的臂力。“灯塔”的优点是保护套和册子外壳很厚且非常硬实,里面的页子和黑隔页的宽度细节很值得玩味,黑隔页比透明页窄2MM,使得每一次翻阅总是翻到下一张而不用考虑错翻到黑隔页上,这个细节可以看出“灯塔”设计的严谨与细致。

   它最大的问题出在透明页子上,页子偏薄,而且吸尘情况明显,页子之间摩擦也出现不少磨痕,影响纸币的观赏,而且页子里面一旦进尘或纤维,基本上无法清洗。纸币袋携带的灰尘更是如此,本人最初也很纠结于此,以至于全部不装纸币袋直接入册。但时间长了还是想通了一个问题,“到底是纸币重要呢?还是页子重要呢?”两者间还是选择了前者,于是纸币又重新穿上“衣服”。毕竟页子可以换,纸币一旦出问题可就不好换了!

   至于灯塔的黑隔页,确实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但易磨损的缺点同样突出,时间长了黑色表面呈现泛白的絮状不规则磨痕,曾使用多种清除手段均不见效。藏友将黑卡纸制作成黑隔页,这种即经济又起到同样作用的方法还是值得推广的。

   最近买了新的灯塔页子,情况明显改善,页子厚度明显增加,至于摩擦和吸尘情况还待进一步观察。综上,本人认为灯塔外壳配殷氏页子不失为一种选择,或者干脆使用殷氏也未尝不可,殷氏近些年对外壳硬度及页子的规整度都有了明显的改进,最关键的还是经济实惠,够使就是它最大的强项。

  二、放大镜



   最早买的放大镜是山寨版的“德国造”,下面赫然写着“MADE IN GERMANY”(上图),上面的30*40在放大镜的相关参数介绍中应该是30毫米宽与放大40倍,实际上放大倍数仅仅只有8倍而已。放大镜的倍数越大,它的目镜的面积应该是越小,所以这样大的镜片是绝对不会出现大倍数的,这是卖放大镜教给我的常识。

   至今一直在用的是带托的放大镜(右图),10倍放大,放大镜之于收藏者是必备工具也是鉴伪的利器,而且在近乎微观的世界里更能体会到纸钞收藏的奥妙与乐趣,因此,没有的藏友一定要购买一个,银行职员尚且必备,更何况我们呢。

   带托放大镜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力、省眼睛,不用像手柄式那样随时调整距离,对于纸币这种平行的物体,它是最好的观察工具。至于不少藏友使用更大倍数甚至是显微镜观察,基本上就是仁者见仁了,本人认为10倍足够了!

三、紫外灯





   本人最初买的紫外鉴伪设备就是上图中的“钥匙链式紫外灯”,这个拾元钱的“设备”甚至一直使用到现在。当然,它所能显示的效果只能达到70%,日元上的荧光章、丹麦克朗的背面都无法显示,但绝大多数纸钞的无色及有色油墨印刷部分均能够呈现,这么廉价、皮实的“设备”真的不能再要求什么了。它应该作为初级藏友的必备收藏工具。

   “灯塔”紫光灯是一次钱币会上以超过“钥匙链紫外灯”十倍的价格购入的,显示效果自然提高不少,本人认为它的显示效果可以达到纸币所应显示效果的90%,荧光亮度差强人意外其余效果还值得肯定的。而且其显示效果如何与四节电池的电压有很大关系,新电池显示好些,旧电池效果明显下降,而且最近一段时间,灯管亮度明显下降,效果大打折扣,成为较少使用的工具了。

   最近,财务部的朋友送我一台专业设备--“台式验钞灯”,这种设备目前各个企业基本淘汰了,但它对我来说无所不能,几乎100%的显示出荧光印刷所有最好的效果,很多精彩的荧光图案都是从这台荧光灯下看到的,建议中级以上玩家配置相关设备,它堪称鉴赏与鉴伪的神兵利器!

  四、护币袋

   护币袋就像是一件纸钞的“衣服”,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纸钞的主要成份为棉、麻等纸浆构成,防潮、防霉是纸钞保护的关键,保护袋则较好的起到了隔绝潮湿空气的作用,再加上纸币册的双重保护,正常情况下存放一两百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此,高值或稀少纸币必须放在护币袋中保存。本人的做法是将护币袋开口处与纸币边缘留1厘米左右的余量,而不是裁剪到正好,余量的部分可以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护币袋的规格一般是按照宽度与长度的比例依次递增的,殷氏是每包100张。本人从宽度5.5cm到10.5cm每个规格各买一包,实际上并不需要这样购买,大多数纸币的宽度在6.5cm到8.5cm之间,过大或过小的一般很少用到。本人最常用的是7.5cm和8cm的护币袋,目前已经在用第二包了。

  五、其他

   除上述必备工具外,本人经常使用的还有尺子、小手电、裁刀等简易工具,物件虽小,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其中尺子也买过钢制的,但使用起来不管是测量长度还是裁剪护币袋都不如塑料的效果好,坚硬的边角也有伤及纸币和塑料页子的可能,现在基本被淘汰了。

   当然,上述工具和使用的方法只代表个人的观点,每个藏友都会有自己的专属工具和检验习惯,大同小异而已,但如果没有上述工具那是万万不行的,钱币册可以使纸币得到很好的保护,放大镜可以观察微观下的印刷手段的变化,紫外灯可以看到多出票面30%的内容,护币袋可以防止你的纸币变黑、变皱、品相缩水。所以,收藏工具还是非常有必要配备的,至于贵贱,自不必拘泥,够使、好用就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