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九○、虚心明理 实心却欲

 ldjsld 2014-10-16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译文】

  人的心胸不可不谦虚,谦虚道义真理就能来凭居;人的心意不可不诚实,诚实物质欲望就不能入侵。

  【注解】

  义理: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见○一七【注解】。犹道理。宋·苏轼。《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居:〈动〉本义蹲着。《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居住。《吕氏春秋·离俗》:“仁者居之。”凭居,据以为居处,犹言盘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渠》:“晋世丧乱,乞活凭居,削堕故基,遂成二层,上基犹方四五十步,高一丈餘,世谓之乞活臺。”

  实:〈形〉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说文》:“實,富也。”真实,诚实。《广雅》:“实,诚也。”

  【评语】

  心如果能够向于道,就能常常保持空虚,物欲和邪念就侵不进心里来,物欲和邪念既然不能侵入,代之而入的当然是正义和真理的观念,而心就成了有德的器皿。同时,心又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是充满了正义和真理,整个心既然充满了正义和真理,当然物欲和邪念就无隙可乘了。于是,所说出来的是善言,所做出来的就是德行。“虚”非“空”,空者纳物,填欲而已。“实”非“满”,满者意竭、气衰也。人类和普通动物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人类能在漫长的进化奋斗过程中,把世代的经验和学识累积而成智慧,而智慧的功用就在于辨别善恶是非。反之假如人一味自以为是,排除外来的一切意见,那他的生命就有如一潭死水,永远得不到社会人群给他的应有灌溉。现代人更需要虚怀若谷的胸襟和谦虚谨慎的态度,拥有坚强执着的精神和坚定无私的意志。这样才能使自己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稳脚跟,不被历史所淘汰。今人所谓的“自我价值实现”也并非对自我欲望、物质的追求,而应该是刻苦获得真知灼见,实践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