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束骨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吾的春夏秋冬 2014-10-17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头晕,癫痫,精神病;   
2.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聋,眼结膜炎,泪管狭窄;   
3. 其它:高血压,腓肠肌痉挛,疔疮,肛门手术后疼痛。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足背部扩散。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第五跖骨骨膜。皮肤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腓肠神经沿跟腱外侧缘下降,经外踝与跟骨之间,在外踝下方转向前行,改称为足背外侧皮神经,沿足及小趾外侧缘,达小趾末节基底部。
【功用】通经活络,清头明目。
【临床应用】

【癫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丰隆
配穴 肝郁气滞者,配行间、期门、膻中;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哭笑无常者,配间使、百会;纳呆者,配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之背俞穴心俞相配,可调养心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宁心化痰;治疗癫证不离化痰,故用丰隆健脾化痰,诸穴相配,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定癫之效。

【狂证】

主穴 水沟 大椎 内关 大陵 中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内庭、曲池、隐白;火盛伤阴者,配行间、太溪、三阴交;气血瘀滞者,配血海、膈俞、肝俞。
方义 治疗狂证不离清火,泻水沟能清热祛邪,醒脑开窍;大陵为心包经原穴,五行属土,取之为“实则泻其子”之意,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善于泻热,再与络穴内关相配,清泻心包经,心经之火力著;大椎泻火定神;丰隆健脾化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