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味道的七件事:柴

 佳梦书屋 2014-10-18
关于味道的七件事:柴
 
 
  其实说喜欢柴火煮食的味道,并不只是回忆的美好或者情感的抒发,实际上柴火燃烧的时候,内里的油分会随之被燃烧释放,化作一阵阵木头独有的香气,而这股香气分子或多或少都会被食材吸收,原理就如烟熏一样,相比如今煤气炉灶烧出的味道,效果自然会是天壤之别。尽管柴火在城市中心难寻,可一旦到了偏远的郊区却依旧不算太难找到。尤其一些对柴火有坚持的人们,更是以各种方式各样不同的菜品,将柴火的味道一直流传下去。

  虽说木柴烧出的菜品都有一种柴火香,可柴与柴之间却又有不同,使得彼此燃烧后也带着不同的风味。就像来自梨和杏的木柴,密度高的特点会使其燃烧时产生极高的温度,让食材表面的水分在瞬间被锁住。木柴会散发出一股暖人的木香,通过烤制的过程渗入到食材当中。著名的北京烤鸭,表面那股温暖木香的味道,就正是从梨、杏、苹果等果木而来,自然又环保。

  相比煤气的明火,木柴的高温更加具有穿透力,会使食材的受热更为均匀,然而木柴的火候掌握却极其考究厨师的经验。尤其在将火烧透的部分,稍微少点经验与耐心,就会在柴火未完全烧透时就开始烹饪操作,一来弹出的柴灰会粘在食材上,木柴冒出的黑烟会把食材熏黑,而且因为火力不足,亦使食材的香味难以被激发出来。至于何时添加木柴、每次添加多少,更是一门学问,控制柴火的厨师就如一台人肉控温机,每个添柴的时刻与分量都了然于心。火力不足不行,太旺亦不行,要保持柴火的稳定温度,这份功力不是一天能练成的。

  要说柴火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中山沙溪的荔枝柴可算其中之一。由于当地盛产荔枝,自然就会有不少荔枝木柴出产,而以枯干的荔枝木作柴,是柴中的上品。由于荔枝木天生坚硬,燃烧起来温度极高,而且恒定,烟火更是微乎其微,加上经过其烧制后的食材浑身都会散发着一股浓郁的甜香,这股有如红茶般的香气,香到婉转艳丽,从内到外,通过食材逐渐渗透而出。

  当地人以其作为烧鸡与烧鹅的材料,正是将再熟悉不过的烧鸡烧鹅从此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或许甚至能如此想,什么鸡啊鸭啊鹅啊,统统都是假象,这一切为的就是成为一个载体,来将荔枝柴穿透力的高温与蜜般的甜香好好表述,让人从此魂牵梦萦,深印美食的记忆之中。

  或许烤鸭烧鸡不会是我们天天都吃的食物,但若能够喝上一碗柴火熬煮的白粥却一定是种福气。无他,在如今一切讲究速度的社会里,能够长时间守候在炉边,等着锅中每一粒米都被柴火煮至爆花的白粥,真的是一种幸福。绵滑的粥体以及透心的热度,加上淡淡的柴火香气,堪称美好生活的典范。
 
 
  荔枝柴古法烧鸡

  关于这个烧鸡,有一段故事。据说几十年前因为桂味荔枝太美味,在成熟的时候,当地不得不派村中的民兵看守,他们在半夜肚子饿了,也没什么别的吃的,于是就将放养的走地鸡用盐调味,再用荔枝树的干树枝将村民们常用的瓦缸烧热,放入全鸡焗熟来吃,简单烹饪却发现了好味道,因此也成为一道特色菜式流传下来。

  选取农家放养的走地鸡,用卤水和药材先将其腌制好,再放入大瓦缸中用荔枝柴吊烧。在一间专门为烧鸡而设的小屋内,两口大瓮里正在烧柴取火,火星劈里啪啦地蹿起。

  如果想吃到味香醇正的烧鸡,就要待荔枝柴被烧到没有烟的时候才能将鸡放入,这样使得鸡肉既渗进了荔枝木的香味,又不会有丝毫烟味。

  鸡肉中的油分在热力的作用下不断外渗、吱吱作响刺激着我们的耳朵,外皮逐渐变得焦黄,香气阵阵飘出瓦缸,眼看着烧鸡就快成熟了。

  从瓦缸里将刚刚烧好的鸡提出来,热辣辣的油还在不断往下滴,外皮因为受热后温度突然下降而变得紧绷有张力,金黄微焦油亮亮的,看着已经叫人很想吃。

  这里吃烧鸡不用切而是大力撕,手法快的人一两分钟就能将其大卸八块,香脆的外皮下裹着的是汁水依旧丰富、滑溜溜的肉质,荔枝木的淡淡清香和木柴香渗入肉中,连骨头嘬着都感觉好香。吃完后香气充盈口中,久久不散。

  去平谷吃柴火煎饼

  天气晴好,适合去郊外走一走,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不如去趟平谷吃柴火农家菜。如果你对此行程有所质疑,那么我们告诉你,这绝对值得专门一去。平谷的太后村是辽国萧太后的出生地,当地有很多以太后故里为招牌的农家乐,口味各有千秋,若说最好吃的一家,则非兴隆农家山寨莫属了,这也是村里最早做起来的一家农家乐。

  兴隆山寨像家一样亲切,院子里绿树成荫,空气比城市里不知道要好几倍,天气晴朗时,几张桌子就放在树下,恍惚间觉得不在北方农家里,反而像是南方的秀气庭院。每天这里都是忙碌的,周末有很多北京城区过来的食客,平日则多是平谷镇里的熟客,所以去之前最好电话预订,才能保证山长水远地过去有桌子有饭吃。

  农家的菜肴都是用柴火烧的,三个入柴口里是木柴燃烧的熊熊火焰,对应上面三口大锅,老板和善又干练,她说既然是农家院,就要用柴火来煮食,虽然周边很多农家乐也用上了燃气,但她仍然觉得用柴火的感觉才对。城里的人们到这里,不就是为了感受这种气氛吗?况且用柴火煮的食物有种特殊的香气,真实温暖,更有人间烟火味道。店里的柴火都取自于后山,什么柴都有,如柿子树、桃树等,收集来为我们煮一顿好吃的饭菜。

  最经典的便要数柴火煎饼了,说实话,很多人都是为了这一张煎饼而来。后院里有个小小的作坊,一半堆满了柴火,柴火堆前面是两口大大的平底铁锅和炉灶,炉子里的柴火正噼啪作响地燃烧着,这就是煎饼诞生的地方了。两位大姐熟稔地将面糊舀到平底锅上,再用木质的推子将其画圈推开,这样面糊就薄薄地摊了一层在锅上,她们时而从身后抽一根木柴填到炉中,火太大了就即时从炉中再抽出半段,保证火力不大不小正正好。因为,如果火太大饼容易煎焦,火太小饼就不会脆,太大太小都不成,所以对火力的把握很重要。柴火的能量透过铁锅很快就将饼煎熟了,掀起来叠放在一边的容器上,不停地端送到外面,因为点煎饼的人实在太多了。

  柴火煎饼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和黄豆磨成的粉,与有韧性的山东煎饼相比,这个更为酥脆,要趁刚刚煎好的时候吃,又香又脆,折叠起来时能听到清脆的断裂声。吃在嘴里也是一样,薄薄的,油润的,清脆的,柴火烘托出杂粮的香味,吃了一张,忍不住又来一张。乡里乡亲也喜欢这里的煎饼,爬山或出门前都来这里买几张带着当干粮,老板也不收钱,和气地装好在袋子里,让老乡们拿走便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