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天文馆 天文学词典

 水共山华 2014-10-19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词义解释
monopole universe单极子宇宙安得列·林德新近提出的最富魅力的想像之一——整个宇宙存在于暴涨产生的单个磁单极子内部。很多大统一理论暗示我们的宇宙中存在大量磁单极子,但我们从未找到过它们。为解决这个“单极子问题”,标准暴涨模型认为发育成我们整个可见宇宙的种子是如此微小的量子涨落,以致它仅仅含有一个单极子。这个单极子仍然存在于宇宙的某处,但它也许永远不会同我们相遇。 但林德从理论上发现,导致暴涨的条件甚至在整体宇宙的暴涨停止以后仍然继续存在于一个磁单极子内部。这样的单极子就像一个把我们的宇宙通过时空中的虫洞与另一个暴涨时空区连接起来的带磁性的黑洞。在这个暴涨区内,量子过程可以产生单极子-反单极子对,随之这些单极子对因暴涨而按指数率快速分开。然后,暴涨停止,留下一个和我们自己这个宇宙很相似、可能包含一到两个单极子的膨胀宇宙,而每个单极子内部又有更多的暴涨时空区。 结果形成一种暴涨宇宙彼此镶嵌在对方内部,并通过磁单极子虫洞相互连通的永无穷尽的套叠结构。我们的宇宙可能就在一个单极子内部,后者又在另一个宇宙之中,后者又在另一个单极子内部,依此类推以至无穷。林德所称的“指数膨胀空间的连续创造”就是指“单极子本身就能够解决单极子问题”。虽然这看来稀奇古怪,但他强调这个思想是“极为简单,因而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任职于斯坦福大学的林德,是在罗马召开的一次关于宇宙诞生的研讨会上做报告时,宣布他那荒谬绝伦的思想的,而罗马人关于创造的观点通常是相当不同的。另见免费午餐宇宙。  
Moon月球我们的行星地球拥有的惟一天然卫星。它是离我们这个星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它还是人类至今亲身访问过的惟一天体。 月球是在大约46亿年前与地球同时形成的。它有一个小小的富铁核心,但大部分成分是岩石,它的表面到处是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在太阳系年轻时、主要是月球形成后大约5~7亿年期间内,被小行星轰击而成。一直持续到大约20亿年前的火山活动,将玄武岩注入月球表面的大片地区(叫做“海”,尽管那里没有水),玄武岩冷却变硬成为平原。月球基本上没有大气,因为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大约六分之一,这对保持大气层是太弱了。  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转减慢,直到它和绕地球的公转同步为止,这使得月球永远以同一边朝向地球。月球的直径是3 476公里,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 400公里(约1.3光秒),绕地球公转一周历时27.322天(恒星月)。同母天体相比,月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然卫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1.23%(冥王星-冥王卫一这个两体系统看来不是真正的行星-卫星组合)。在很多方面,地球一月球系统很像一个双行星。  
moons卫星严格讲,这里指的是行星的天然卫星(尽管英文“moon”偶尔被滥用来包括人造卫星)。除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和金星外,太阳系的其他每个行星至少有一颗卫星(虽然把冥王卫一定义为卫星相当勉强,把冥王星定义为行星也有点勉强)。  太阳系中总共有65颗已知的卫星,随着绕巨行星公转的越来越多的小天体被发现,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个总数不包括围绕行星的环系统,比如土星的环就含有无数细小的岩石和冰块,它们都可以看成名副其实的卫星。拥有大气的卫星有三颗(绕土星公转的土卫六、绕木星公转的木卫一和绕海王星公转的海王卫一)。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卫星,直径5 150公里;算得上是卫星的最小天体是绕木星和土星运行的不规则岩块,它们的大小只有几十公里,大概是被俘获的小行星。  
morning star晨星见金星。  
Mount Hopkins Observatory霍普金斯山天文台弗雷德·惠普尔天文台原来的名字。  
Mount Palomar Observatory帕洛马山天文台1947年建成的著名200英寸(5.08米)海尔望远镜所在地。由加州理工学院管理的这座天文台还拥有两具施密特照相机和一具1.5米反射望远镜,台址在洛杉矶附近的山上,海拔1 710米。  
Mount Stromlo and Siding Spring Observatories斯特罗姆洛山及赛丁泉天文台澳大利亚国家天文台所属的从事光学天文研究的天文台。台址有两处,一处是堪培拉附近海拔770米的斯特罗姆洛山,另一处是新南威尔士州海拔1 150米的赛丁泉山。主要设备为1.9米(斯特罗姆洛山)和2.3米(赛丁泉)两具反射望远镜。赛丁泉的台址亦由英澳天文台分享。  
Mount Wilson Observatory威尔逊山天文台直径100英寸(2.54米)的胡克望远镜所在地,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附近,台址海拔1 750米。威尔逊山天文台乃乔治·海尔用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捐赠的经费创建于20世纪初,目前由哈佛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杉矶大学学院共同管理。除1990年代初全面翻新仍在使用的胡克望远镜外,它还拥有几具太阳望远镜和一具1.5米反射望远镜。  
moving cluster method移动星团法测定太阳附近恒星距离的一种巧妙方法(也叫做移动星团视差法)。 这个方法全靠选取一群离我们足够近的恒星,使得能在合理时间(几年或几十年)内测出其横过天空的运动。如果这些恒星是在空间步伐一致运动的疏散星团的一部分,它们在天空上的个别轨迹看起来就像从天空一个点发散开来(或朝一个点会聚)。这是一种光学错觉,和两根平行直线铁轨似乎在远方地平的一点相交完全一样。发散点(或会聚点)指明了恒星群在空间的真实运动方向。 通过测量星团中个别恒星的光因多普勒效应引起的红移,天文学家能够算出恒星沿视线朝向或远离我们的速度分量。根据这个速度分量和恒星在空间的运动方向,就能得出恒星在与视线垂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表示为公里每秒,或光时每10年,或你喜欢的任何其他单位)。将这一速度与测量的恒星每年横过天空的角度结合起来,就能计算出恒星的距离。 这个方法只能用于离太阳系几十秒差距以内的星团,天文学家已经成功地用它测定了一个星团——离我们大约40秒差距的毕星团的距离。毕星团中有很多类型不同、颜色各异的恒星,它们的光度可参照它们的光谱分类来定标。
multiple stars聚星(多重星)至少由三颗通过引力束缚在一起的恒星组成的系统(只含两颗恒星的系统叫做双星)。复杂的聚星系统和小星团之间并无明确差别,但含六个成员的系统(如北河二)通常视为聚星。北河二有两个双星,它们各自绕系统的质心公转(以大约500年的周期互相绕着跳舞),另一对红矮星在远得多的地方绕质心公转。这样的等级结构在聚星系统中是很典型的。  现已查明全部“双星”的大约1/3实际上是聚星,因为双星的一个成员自身又是双星。同样,全部三合星的大约1/3实际上是四合星。类似北河二的系统可能含全部双星的大约0.1%,而全部恒星的大约60%至少拥有一颗伴星。组成聚星系统的恒星大概是单个太空气体尘埃云坍缩时一起形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