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线莲种植栽培的四大挑战

 南山古月 2014-10-19
    组培苗在瓶内经过驯化后,种植于设施内之栽培技术对于一般栽培者是极大的挑战。例如成长慢、病虫害多、存活率低,以及成株重量不足等,这些问题造成了在栽培过程不易成功。而且国内相关之技术资料不多,种苗繁殖场于《丰年月刊》《花莲农改场》《花莲区农技报导》各有一篇推广报导,其他学术刊物如《科学农业》《中华农学研究》,也有些学术性的文章。民间则已出版售价高达两仟元的巨书《金线莲繁殖技术》。


金线莲种植苗




一、栽培环境




    光线为3000-5000lux,温度在25℃以上气温下生长停顿甚至枯萎,最适宜的温度是15~20℃;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则为75~85%。




二、栽培场地




    以遮荫网之设施为主的温网室(即防雨网室)高2.5~3.0公尺之屋顶,屋顶上下1公尺为遮荫网。栽培场地在平地,可在地面挖浅沟或以砖块围成浅水槽,上覆覆胶布,贮水于水槽内,以提高空气温度,但必须注意通风。




三、病虫害




    金线莲的病害有镰刀菌、疫病菌之猝倒病以及细菌软腐病等。害虫有蛞蝓、蜗牛、红蜘蛛和璊类等。




四、采收




    平地因夏季高温多雨,70%以上植株容易猝倒死亡,因此平地宜于春秋两季或是在冬天种植,但无法越夏。以海拔600~1,000公尺之地区为例,平均株重10个月株龄每棵约重2公克,18个月株龄每棵约重3.7公克。以一年至一年半的栽培期而言,每公顷产量可达2,000~ 3,700公斤。




    上述栽培技术中,最大的关键点在于设施结构与环控设备。以具有屋顶、四周有网、屋顶上下有遮荫网的栽培设施,其主要的环控作业只有内遮荫网的收启。通风作业只有凭借外界的自然风力。但是由于四周防虫网与遮荫黑网的阻挡,自然风力的通风量大减,少数设施虽然加装了机械通风扇,但是由于通气量不足,墙壁为防虫网的网目非气密物质,因此风压生了短路无法有效进行内外换气。对大多数的设施而言,除非位处山风盛强大的地点,否则在炎夏期间,设施内部都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各种病害丛生。而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区,几乎有半年仍无法逃避此种内部热累积效应。在冬季,由于以网室墙壁为主,无法以温室效应进行内部加温,山区之气温更低,因此更不利金线莲成长。在春天多雨季节,设施内部高湿加上通风不良更容易得病。因此在遮荫网室内真正适合种植金线莲的季节只有秋天。此外,设施内部以浅沟或浅槽聚水以增加相对湿度。




    在自然蒸发状态下,加湿效果有限。相反地??导因空气中的灰尘逐渐沉积水槽内,因而青苔丛生,形成病菌繁殖温床,使内部病害更加严重。有些农民以逐次施用高浓度药剂进行防治,不见得有防治效果,反而会增加消费者疑虑。由于国内的主要栽培时期在秋天开始,此时设施内部微气候为最适合的环境,为秋高气爽的季节,因此刚种下后成活率很高,农民信心因而大增。但是冬天来临后的低温导致成长缓慢。




以水苔为介质的栽培情形:




    春天的雨季,因高湿带来大量病害。 4~5月以后的阳光,在设施内部开始严重的产生热累积,也正是病虫害的高峰期,因此通过整年的考验后,植株也就幸存不多,其鲜重也不足。




    此外,侵袭金线莲的病虫害有太多种类,推广刊物内列出的种类仅为其中一部分而已。但是由于价位高,给生产者一个期盼,一个希望。希望在于「只要能够种得活,种得久,一定能够赚到钱。」




    在金线莲的栽培环境中,主要的争议点在于温度。所有的推广刊物均强调在20~25℃之温度范围内。以国内的大气环境而言,仅有冬天才有此环境,夏天以水墙降温也只能维持温室内部温度于28℃。因此如果以温度为标准,国内不论平地或高山都没有种植金线莲的条件,然而市场上却见到鲜株的供应量,因此「20~25℃之生长条件」,仍有争议存在。在经过详细的栽培试验后,金线莲的适合温度应为20~30℃,而非20~25℃。




理想的金线莲设施必须含有以下的条件:




1.适合作物的气体环境(日照量、温度、相对湿度等)。




2.适合作物根部的环境(介质水分、通气性、肥分等)。




3.整体环境维持在无菌下,且将虫害控制在一定的密度之下。




    在国内民间的实际栽培试验研究中,已有成功的实例。在南投县、屏东县的两处平地试验场中,所用的温室为以塑胶布为覆盖物的半固定结构,不包括环控设备的造价每坪低于4,500元。配合遮荫网、机械通扇和喷雾设备,使设施内部夏天维持在25~30℃之间的温度;冬天温度则维持在20~25℃之间。喷雾设备除了夏天降温,也可以做为加湿设备。理想湿度为75%至95%。内部光量藉由遮荫网开闭加以调整。塑胶布温室再搭配适切的防虫网,以隔绝虫类进入。进入温室之介质,灌溉水,种苗均经过消毒或杀菌处理。依介质之水分状态加以灌溉,并适当施用花宝肥料。在严谨的管理作业下,自当年九月开始种植金线莲。到了第二年的四到五月间,植株已到达可销售阶段。经过九到十个月的栽培,每株鲜重平均约6~8公克,较大者可高达12公克,而每一栽培盘种植88棵,每盘约有1台斤,温室内植床上每坪可放置22个栽培盘。在一百坪温室内,以85%的栽培空间利用率,每期产量可高达1,800台斤以上。在农政单位推广手册的资料上写着,传统栽培产期18个月,每株约3.7公克。由此可见不同的栽培技术即有不同的显著结果。




    由民间成功的栽培个案可知,农政单位推广手册中所叙述的资讯(如温度20~25℃),因时间、空间的不同,并不是绝对的栽培限制条件。在设施利用方面,扬弃「以最低成本为选用标准而采用遮雨网室」,进而利用价格合理的半固定塑胶布温室结构与环控设备,使内部微气候得到调节,配合严谨的管理可杜绝病虫害的侵入,如此可以使传说中难以栽培的作物,成为工厂式的生产。由生产面积、生产季节的规划,即可控制产量与产期。这种传奇般的作物,只要用心研究,再结合设施环控等栽培技术,那么,生产金线莲将不再是神话,也不成问题,而真正尚待解决的问题,则是产品的利用与销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