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谣谶里的五凉》之一“秦川中,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

 昵称14979747 2014-10-19

秦川中,血没腕,

惟有凉州倚柱观。

 

这是一首在西晋怀帝永嘉年间长安城里广为流布的歌谣,《晋书》、《十六国春秋别传》、《资治通鉴》等史籍均有记载。它预言了此数年后,关中百姓惨遭屠杀,血流成河,而偏隅西北的凉州却成了当时北中国惟一安全地区的史实。

西晋末年,中州兵乱,匈奴和羯人起兵,中原成为军阀军队和少数民族酋豪的骑兵纵横驰骋的疆场。建兴四年(316)八月,后汉国大司马刘曜率领大军进逼长安,西晋统治岌岌可危。各路“尊晋”势力纷纷派兵勤王,前凉王张实也派出以王该为将军的五千步骑兵驰援长安。九月,刘曜的大军攻陷长安城的外城,晋军退守在内城。与城外断绝联系,城内军民缺乏粮食,不久发生饥荒,物价飞涨,二两金子才能兑换一斗米,更严重的是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城内军民死伤大半,士兵纷纷逃亡,唯有前凉派来的五千凉州兵誓死不动。史书中这样盛赞这群不要命的凉州士兵:“唯凉州义众千人,守死不移。”(《资治通鉴·卷九十》)就是这些勇猛刚强、视死如归的凉州兵使刘曜的攻城计划迟迟不能实现,让西晋王朝的运数延长了三个月。这场历时四个月之久的围城战中,西晋朝廷艰难地死扛着,由于城内粮草已绝,外无援兵,十一月十一日,年仅十八岁的晋愍帝谦恭地乘着羊车、袒露着臂膀、口含玉璧,率领百官,用车拉着棺材从东门出来投降。至此,西晋灭亡。

这年正月,从长安逃出的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来到凉州,称晋愍帝投降的前一夜,派他二人携带诏书赐封张实,拜张实为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希望他协助摄政王琅邪王共度难关。张实虽辞谢不接受封职,却依然派遣太府司马韩璞、抚戎将军张阆等再率领步骑兵一万人向东攻击刘曜,并且命令讨虏将军陈安、安故太守贾骞、陇西太守吴绍各自统率本郡兵马为前锋,准备进攻刘曜。当韩璞率领的一万多凉州兵行至南安时,被多支羌族武装截断退路,双方相持一百余天,眼看着自己的一万士兵要箭尽粮绝了,韩璞命令士兵杀死拉车的牛,用大锅煮熟了犒劳士卒。在吃牛肉前,韩璞流着泪与这些生死与共的凉州兵进行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将士之间最为悲壮的一次对话。

“你们想念父母吗?”

“想。”

“你们思念妻子儿女吗?”

“想。”

“你们想活着回家吗?”

“想。”

“你们愿意听从我的号令吗?”

“愿意。”

驻地上空,将士们振聋发聩的呼声久久回响。于是,一万凉州兵再次擂鼓呐喊,发起冲锋,与羌兵决一死战。适逢张阆率领的金城兵随后赶到,夹击羌兵,大破敌军,斩首数千。

而此前准备救援长安的焦嵩、陈安等听到晋愍帝投降的消息后,便乘机揭竿反叛,一边率兵攻打西边的陇右,扩大地盘,一边进攻已占据关中地区的刘曜。一时间,烽烟突起,雍、秦两地的百姓又处于战争的屠戮之中,“死者十八九”,秦陇大地,血流成河,白骨遍野。而凉州陇右边防坚固,反叛没能得逞。至是,流布于永嘉年间的这首歌谣应验了。其实“血没腕”是文学性的夸张说法,“惟有凉州倚柱观”也不是有些学者认为“张实为自保,不肯出兵讨贼,靠着柱子看热闹”的肤浅解读,而是凉州是“永嘉之乱”后最安全的地方。

为何“惟有凉州倚柱观”呢?这与割据凉州的前凉政权的历任统治者所奉行和实施的经济、政治政策有关。

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受命任凉州刺史领护强校尉,前凉由此肇基。张轨任期实施“尊晋攘夷”、“保宁域内”政策,在经济上,劝课农桑,恢复货币流通,设置侨郡县,统筹土地和赋税;在政治上,拔贤才,平定分裂割据,抑制地方豪强等,这一系列措施,使其治下的凉州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中原逃难的百姓纷纷来这里避难。张轨死时,又遗令“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其子张实摄理凉州政务后,依然推行“保据”政策,并不断强化陇右防务。所以,在西晋末年,中原大乱,不论是后汉,还是前赵的军队不敢进犯陇右,凉州成为北中国最安全的地区。

《谣谶里的五凉》之二“蛇利炮、蛇利炮,公头坠地而不觉。”

 (2010-12-29 09:31:33)

蛇利炮、蛇利炮

公头坠地而不觉

 

在前凉的九位君主中,张实是第一个死于非命的国君。史书载:张实“学尚明察,敬贤爱士”。非常不幸,杀害他的却是帐下的亲兵阎沙、赵仰二人。

永嘉五年(311)后,张轨患风痹病不能主政,张实代父处理凉州政务。建兴二年(314),张轨病故,张实受晋愍帝册封,为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郡公。张实嗣位后,遵从父亲遗命:“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当然,在“弘尽忠规”之外,鉴于西晋亡国而琅琊王司马睿又“远在江表”的形势,张实还必须作出自己的打算,即积蓄力量准备对付刘曜的西侵。这决定了张实不能不对政治方略作出某些改变,使其更带有凉州本位性和家族利益性。如对待司马睿和司马保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即遥尊司马睿,近拒司马保。建兴元年(317),焦嵩、陈安的军队进攻上邽(今甘肃省西和县),司马保派使者向张实求救。张实以金城太守窦涛为轻车将军,率领威远将军宋毅以及和苞、张阆、宋辑等人率步骑两万前往支援。行军到新阳(今甘肃省秦安县),接到愍帝在平阳被杀的消息。张实因愍帝有“挟赞琅邪王”的遗诏,加上张洗等又说司马保有谋称尊号的野心,建议他从速上表江南,劝司马睿即位。于是,张实派牙门将蔡忠为使节,往建康献表。在愍帝被杀后,司马保也在上邽称晋王,并署张实为征西大将军。但不久,司马保被陈安逐出上邽。继而韩璞驱逐陈安,迎司马保重返上邽。大兴三年(320),刘曜发兵进攻陇右。司马保无力抵抗,准备投奔河西时,张实担心司马保会取代自己家族在凉州的地位,给“保据”带来不利影响,便以“以其宗室之望,若在河右,必动物情”为借口,又假意派遣大将阴监率兵去保护,其实“声言翼卫,实御之也。”没过多久,司马保被杨春所杀,其残部一万余人逃到凉州投奔张实。

此时,前凉经过张轨、张实父子的经营,不论是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势力都逐步增强,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陇右防线的加强和跟陈安、刘曜等的几次交战都取得胜利,使张实“自恃险远,颇自骄恣”,以为占据关中的刘曜也奈何不得他了。谁知,一场危险却悄然来到自己的身边。

那时,京兆人刘弘客居在凉州的天梯山,用妖术来迷惑百姓,就是现在所说的邪教。他在山洞中燃灯悬镜,说是太阳。一时受迷惑的百姓有千余人,甚至前凉朝廷里的一些要员也被迷惑,加入了邪教。其中张实帐下的亲兵阎沙、赵仰是刘弘的老乡,自然这二人也加入了邪教。一天,刘弘对这两位老乡说:“上天降下神玺,说我应在凉州称王。你们要先把张实杀掉。”信了邪教的人,就是教主让他杀自己的亲娘老子也不会犹豫的。于是阎沙和赵仰又纠集张实左右亲信十余人,准备刺杀张实,然后奉刘弘为王。据说此前,凉州城的大街小巷里儿童们突然传唱一首童谣:“蛇利炮,蛇利炮,公头坠地而不觉。”这首童谣被张茂听到(张茂,张实的弟弟),他发现其中的秘密,连忙告诉张实,并求张实杀了刘弘等人。张实听到后大吃一惊,连忙令牙将史初率领禁军去杀刘弘。史初还未到天梯山,阎沙、赵仰等人就怀揣短刀,在外寝杀死了张实。史初赶到天梯山时,见到了刘弘。刘弘对他说:“张实已经死了,你就不要杀我了。”当他继续用妖术迷惑史初时,史初大怒,割了他的舌头,关在囚车里,拉到姑臧城后在闹市斩首示众。

这首童谣出自北齐史学家魏收编撰在《魏书》。“蛇利炮” 即“掉脑袋”的意思。“蛇利”与“舍利” 同音,“舍利”即佛骨,引申为身体、头颅。齐地(如今山西省临县)方言中,“掉”即以“炮(pao)”字借读,去声。故“炮”,意思当为“掉”。公,即张实。这句童谣预言张实会稀里糊涂地被人砍掉了脑袋。同时,这则史事也告诉我们:邪教的危害不可小觑;反邪教是历朝历代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常抓不懈。

 

《谣谶里的五凉》之三:手莫头,图凉州

 (2011-03-09 14:08:15)

标签: 

杂谈

前凉肇基时,张轨依靠河西著姓势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前凉的立国,是安定官僚和河西官僚缔结政治联盟的结果。张轨到凉州后,重整凉州政治,其中之一就是“拔贤才”。他将“拔贤才”的立足点牢牢放在河西著姓一边,“以宋配、阴充、汜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宋氏、阴氏均为河西大族,有记载说:“(张)轨保凉州,阴澹之力”。这些进入前凉政权的河西著姓视张氏为晋室的象征,对张氏家族竭尽忠诚。

张轨死后,因张寔、张茂名威尚轻,一些地方著姓势力权倾一方,野心勃勃,开始危及张氏统治。张寔、张茂贯彻其父“抚宁域内”的方针,严厉镇压分裂割据和豪强著姓势力的反抗活动。可豪强的头子贾摹却“权倾西土”,张寔拿他不得。

张寔死后,儿子张骏嗣位,但由于年纪太小,政务都是有张寔的弟弟张茂处理。史书载:张茂“虚精好学,有志节,能断大事”。当时,凉州境内分裂、反叛势力基本被镇压下去,可豪强势力依然很强大,官府拿他们没有办法,因为这些豪强的幕后主使是贾摹。贾摹何许人也?他是张寔的妻弟。张寔在位时,碍于妻子面子没有动他,而贾摹也顺势借着张寔的势力在凉州横行霸道,这就为其他豪强做了一个榜样。

张茂嗣位后,为进一步发展家族政治、发展割据事业,对内严厉打击豪强势力。张茂明白:要想治住豪强,必须先拿贾摹开刀。于是,他就想用什么办法来除掉贾摹,这样既不引起其他豪强势力的反对,又能借此巩固统治。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他决定制造一条谣谶来除掉贾摹。于是,一首谣谶在凉州城里流传开来:手莫头,图凉州。

这是一条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的谣谶。“手”字加上个“莫”字头,不就是“摹”字么,“图凉州”更明摆着不就是要造反夺权。这谣谶一出,贾摹是有口难辨,只能乖乖自认倒霉。一天,张茂将贾摹诱骗到宫里,一刀杀了他。贾摹一死,其他豪强如“树倒猕猴散”,谁也不敢再造次。此后,张茂令行禁止,威行凉州。

这则谣谶告诉我们:文字学与谣谶一旦结合,就会绽放出流血的香花。

《谣谶里的五凉》之四:鸿从南来雀不惊

 (2011-03-25 15:29:49)
标签: 

杂谈

  314年农历五月十四日,凉王张茂病逝,张骏以张实世子之名嗣位。当时,姑臧城里流传着这样一首谣谚:鸿从南来雀不惊,谁谓孤雏尾翅生,高举六翮凤凰鸣。这首谣谚中,雀和凤凰均指代张骏。意思是:纵然从南方传来东晋的消息,但张骏却不诚惶诚恐;谁说他是一只羽翼未丰满的雏鸟,他是一只正翻飞于云际,冲腾于九霄,放声鸣叫的凤凰。
  张骏嗣位前,天下局面已是四分五裂。北方,除前凉占有河西和陇右以外,关陇以东辽阔的黄河流域为前赵和后赵所瓜分;南方,成汉割据巴蜀,而东晋建号江南。面对南北对峙和相邻政权间相互对抗,天下纷纷扰扰、兵戈不息的形势,年轻的张骏如何从“孤雏”变成一只“高举六翮”的“凤凰”,使家族利益兴盛不衰,前凉霸业兴旺发达呢?这还得从他执政后采取的政治措施来寻找答案。
  首先,积极开展谋略外交。张骏嗣位后,为了给自己一个“名分”,他想到了早先晋愍帝派来的使臣史淑。于是,他指示汜袆和马谟暗示史淑“封拜”自己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按西晋制度,使持节对郡太守以下官吏有生杀之权,大都督得都督中外诸军,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通过史淑做戏,张骏既为自己正了名分,又取得了专制一方和辟署官吏的权力。接着,他下令“大赦境内,置左右前后四率官,缮南宫”。此外,对劲敌前赵也卑辞修好,接受刘曜给他的“大将军、凉州牧、凉王”等虚号。在这执顺的背后,张骏则紧锣密鼓部署防务,他指派宋辑和魏纂带领军队到陇西和南安,将居住在两郡境内的两千多户人家搬迁到姑臧,将两郡地带完全变成军事防区,准备随时对前赵作战。这些谋略性外交是使前凉在割据政权林立的大乱世保持稳固,继而走向兴盛。
  其次是张骏本人善于纳谏,勤修庶政。张骏虽“性严猛”但善于纳谏。他嗣位后的这年冬天,将军辛晏占据了枹罕,不听从他的号令,准备派武威太守窦涛等率兵讨伐辛晏。一日,张骏在闲豫堂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从事刘庆劝谏他说“霸王的军队,必须占有天时、人事,然后才能出动。辛晏凶狂残忍,必定败亡,何必在饥荒的年份大举兴兵,在严寒的时节攻城呢!”张骏从从他的谏言,停止讨伐辛晏。
  史载:“骏有计略,于是厉操改节,勤修庶政。……至骏,境内渐平”。张骏嗣位时, 东晋在江南立国已经七年,但张骏按父祖遗规,不尊东晋正朔,仍用西晋建兴年号。323年,晋元帝司马睿病逝,由于河西通江南之路间阻,直到325年农历二月,张骏才得到死讯,“大临三日”。当时有官吏多他说有人在偦次县的嘉泉看到有黄龙飞翔,右长史汜袆乘机提议改年号,以彰显吉祥。但张骏未采纳改元“龙兴”的建议。
  再次,确立立足河西,向西拓展的发展思路。327年,张骏与前赵的姚水一战,以他的惨重失败告终。这一战,使他和凉州的官员们认识到国力有限,不可能逾越陇西防线去逐鹿中原,只能效仿窦融,立足河西,向西扩充,图谋发展。四年后,即331年,张骏兵出阳关,在戊己校尉治地高昌壁设立高昌郡。345年,张骏“使其将杨宣率众,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并降”。从此,西域成为前凉的管理区域之一,结束了晋初以来西域阻绝的局面,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以行政方式管理西域的先河。
  张骏是张实的长子。320年,张实被谋杀后,因张骏年幼,由张实的弟弟张茂“摄事”。五年后,张茂病逝,他便以张实世子之名嗣位。在那五年里,他“常夜微行于邑里”。嗣位后,更是“勤修庶政,总御文武”,以非凡的韬略和魄力将前凉一步步导向兴旺强盛,写出了前凉霸史中最为雄浑的一页。史书载“时骏尽有陇西之地,士马强盛”、“跨据三州,带甲十万”。这正应验了 “鸿从南来雀不惊;谁谓孤雏尾翅生,高举六翮凤凰鸣”的谣谚。
  

《谣谶里的五凉》之五: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2011-04-18 09:38:35)
标签: 

杂谈

西晋永嘉二年(308)四月,王弥包围洛阳,京师告急。凉州刺史张轨派北宫纯、张纂、马鲂、阴浚等率领凉州铁骑驰援京师,大败拥有数万骑兵的王弥,被洛阳百姓传为美谈,街头巷尾遍唱:“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这是一首“诗妖”,记载于《晋书·张轨传》,被明朝学者冯惟讷冠以“凉州大马歌”,收录于《诗纪》。反映了古代凉州的强大的骑兵力量和勇猛无比的凉州军士。

汉魏时期的凉州,地广人稀,水草丰茂,宜于畜牧,是汉武帝以后历代封建政府重要的牧养官马的地方。据有关史料推算,公元前112年左右,凉州境内至少有6000多名官家奴婢专门牧马,马匹存栏数量约在5万匹。这些马匹大多是经西域马种改良本地原马后的新生马种,当地军方专门挑选、培训其中体格雄健、能走侧步的马匹充当军用坐骑。这些军马一经训练,行走如飞,而且因走对侧步而无颠簸之感,耐力持久。凉州马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好的军马。

由于凉州地处西北,周边有匈奴、鲜卑、吐蕃等游牧民族,凉州军人兼有胡人能搏善射和中原骑兵谙熟阵型变化的优点。他们博采众长,研究运用新兵器,创新骑兵作战阵法。《后汉书》记载了汉代凉州名将段颖创造的一种新颖的集团作战阵法:“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这种阵法,分左、中、右三块,中间部分有三层长矛,长矛下方列三层弩队,用来正面拦截敌军。一旦交战,两翼轻骑突出,迂回包围,敌方往往就遭覆灭之难。此外,凉州骑兵还较早装备了鞍、蹬等先进的骑战术工具和轻便的皮马铠,加上当时国内体形最雄健、能走侧步的良马,凉州铁骑对敌时总屡战屡胜,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各类史书上均有详细记载:

公元32年,凉州牧窦融率“步骑数万“,策应光武帝讨伐秦州军阀隗嚣,一战而定陇右。公元72年,窦固、耿忠引凉州大马万余匹,西出居延,击败呼延王,“斩首千余级“。公元160年,凉州人段颖率万余铁骑,与西羌军发生遭遇战。段颖率军大战,西羌兵溃逃。段颖率部大破叛军,“杀其渠帅,斩首三千余级”……

凉州骑兵最辉煌,使其名扬天下的的战役当属发生在308年的那场洛阳保卫战。

3084月,西晋首都洛阳告急。匈奴汉王刘渊的大将王弥一路攻克青州、许昌,兵锋直指洛阳。西晋王朝羽毛、檄文火速西传,几日后信使抵达凉州。凉州刺史张轨紧急点兵,派都护北宫纯等率凉州铁骑驰援京师。

凉州铁骑绝尘东进,在王弥把洛阳合围猛攻,京城摇摇欲坠的危急关头,及时赶到了洛阳城外。419日,北宫纯挑选100多名凉州勇士,催铁骑,舞长矛,直扑在津阳门外的匈奴大营。凉州铁骑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王弥被凉州铁骑的英勇无敌吓得魂飞魄散,打马就逃,数万骑兵纷纷逃避。凉州人用百骑解开洛阳铁桶般的重围。不久,北宫纯率领凉州骑兵,在黄河东岸,与匈奴大将刘聪展开骑兵集团作战,刘聪大败。

谶言大多是对未来的预兆,而这首谣谶却是对现实的反映。“横行天下”隐喻凉州骑兵英勇无畏、天下无敌的力量;“鸱苕”则借指凉州铁骑。汉魏、十六国时期,凉州骑兵是中国北方最骁勇善战的骑兵,东越黄河,强弩长矛,或逐鹿中原,或拱卫京师,令无数豪杰惊惧。这正好印证了这首谣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