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食砚无田:#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江苏常熟老李 2014-10-20
食砚无田:#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1: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处,南接中山东一路,北连大名路。上海开埠前,此处设有渡口,称外摆渡。1856年,英商韦尔斯建木桥一座,称韦尔斯桥,通行收费(图1:早期韦尔斯桥)。1873年,英租界工部局在韦尔斯桥东侧另建一座新木桥,称公园桥或外摆渡桥、外白渡桥(图2)。1907年,工部局改建外摆渡桥为钢架桥(图3)。桥长104.24米,宽18.4米,其中车行道宽11.2米。钢桁架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孔,均跨。有多路公交车通过。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2:1864年,汇丰银行在香港成立,由在华的英商太古、沙逊、怡和、美商旗昌、德商禅臣等英、美、法、德十大洋行共同发起组织,其中也有华人入股。后因利益冲突,其他股东全部退出,所有股份归英商所有。1865年的4月,上海分行在沪建立,初址在今南京路外滩,即今汇中饭店旧址,是一座规模较小的英式3层小楼。1874年因业务量渐大,楼房不够用,购买了海关南面西人俱乐部的房子和大草坪,造了一座3层楼房,即在今福州路外滩(图1,1917年之汇丰银行、图2,汇丰与海关毗邻)。1921年汇丰银行又在原址上建造高七层,占地14亩的新楼,由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可尔洋行承建。于1921年5月5日开工,1923年6月3日竣工。汇丰银行大楼属新古典主义建筑,曾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豪华的建筑”。图3:1939年上海汇丰银行大厦,当年为远东第一大厦;图4:汇丰银行当年发行的货币。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3:横滨正金银行是日本半官方性质的外汇专业银行,成立于1880年。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开设上海分行,起初在南京路租房营业,后购进外滩32号地皮建造新楼(图1,1908年)。1923年又买下外滩24号老沙逊洋行行址,拆除原有的房屋,请英商公和洋行设计,特罗甫·柯尔公司施工。到1924年8月建成了一座六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花岗石大楼。抗战胜利后,横滨正金银行作为战败国产业,被国民政府没收,改为中央银行行址,大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中央银行,这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办公地。1956年,上海市纺织工业局迁人大楼办公。20世纪90年代初归建设银行使用。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办公地(图2)。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4:华俄道胜银行,1895年12月10日成立,资本来自俄、中、法三国,总部在圣彼得堡。次年2月13日开设上海分行。最初在外滩29号法兰西银行内,面积较小。1899年,该行购进外滩15号地块,1905年建成3层框架结构楼房。华俄道胜银行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其建筑属于文艺复兴风格,立面采用爱奥尼柱式。有彩绘玻璃的天棚和回廊。1928年11月1日,此搂成了中央银行的所在地。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5:沙逊大厦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公司投资240万元,于1926-1929年,在外滩20号(南京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局部13层),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图3)。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1877年在上海设立分行,买下外滩20号美商琼记洋行的房地产(11亩7分)。1926年4月开始拆除旧房,1929年9月5日落成新楼。大楼的建筑风格为装饰艺术运动,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成为外滩又一个显著的标志。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大厦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了当时上海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抗战之后,大厦被孔祥熙的山西裕华银行收购。1952年,新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并入后,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外滩20号)和南楼(外滩19号)。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图1:1908年的老沙逊洋行;图2:1928兴建中的沙逊大厦(路口的巴夏礼铜像,右侧的德国总会大楼还未拆除,中国银行收购后仍在使用,直至1935年中行建新楼)。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6:华比银行为比利时通用银行在1902年设立的银行,总部设比利时布鲁塞尔,同年12月在沪设立分行,曾经为在华最大的外资银行之一。中国总部曾租用沙逊大厦底层东大厅,与荷兰银行毗邻。建国后,华比银行曾被批准为经营外汇的“指定银行”,代理中国银行买卖外汇及国外汇兑业务。1956年申请停业清理,1976年正式停业。图1:华比银行大楼,地址不详。从建筑样式来看,此楼可能是早期外滩建筑之一,何时拆除,查无信息。图2:华比银行当年发行的货币。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7:怡和洋行于1845年在今北京东路北租了一块地,拿到英租界一号土地证,造了一座3层楼房(图1,箭头指处,在外滩北京东路口)。至1861年,洋行已在此翻造了三次,在原址重新建了一幢东印度式建筑(图2,1908年)。1920年,怡和洋行将原来的建筑翻建成髙6层,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图3,今外滩27号)。大楼外观,、建筑样式模仿英国文艺复兴时的形制(另说新古典派康林特式),采用科林斯柱装饰立面,柱头柱底为四方形。大楼由马海洋行英籍建筑师思金生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承建。怡和洋行早时称麦克尼洋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鸦片商。该洋行的创办人叫威廉·查顿,本来只是东印度公司轮船上的一个医生。1832年查顿和孖地臣在广州开设了怡和洋行。鸦片战争后,怡和卷土重来,在上海设立了怡和分行。怡和洋行在太平洋战争后被日本三井洋行强行接管,1946年恢复营业。由于业务日衰,大楼租给昌兴轮船公司、海外航空公司、香港航空公司,还有英国大使馆一等商务参赞、财政参赞室及新闻处等办公。上海解放初,生意日渐冷落。1955年,大楼交外贸局及所属单位使用。1983年,又在其上加了两层,使大楼顶部的原有风格走了样。现为罗斯福会馆。图4:怡和洋行冷藏公司;图5:怡和洋行酿酒厂。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8:台湾银行是台湾沦为日本之后,日本在台北开设的,1911年日本又在上海设立分行。早期的台湾银行大楼是一幢东印度式建筑,高三层,1924年被拆除重建。重建的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采用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台湾银行划归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所有。解放后,改名为工艺大楼,由上海工艺进出口公司等单位使用,现为招商银行大楼。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49:轮船招商局大楼(外滩9号),建于1901年,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大楼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外观仿文艺复兴式,每层有明显的腰线。底层外墙石砌;上面两层为清水红砖墙,各层均用拱形的木门窗。轮船招商局原是官商合办。1930年国民政府接手后又改回国营。抗战胜利后,招商局仍然是中国轮船业的老大。建国前夕,已有大小船只460余艘。大楼内还驻有西南的民生实业公司的驻沪办事处,以及大达、大道船务联营处。解放后,大楼为上海港务局、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局及上海海上搜救中心使用。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老上海影集#之外滩(5)
50:中国通商银行是上海最早的华资银行,1897年5月,由盛宣怀创办。外滩6号原是一家拍卖行,三层楼式建筑。1906年,通商银行大楼由玛礼逊洋行的格兰顿设计,建筑风格为仿哥特式市政厅式样,顶部有一排尖顶。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见图2,十字架清晰可见;此照是银行大楼失火场景)。第三、四层有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哥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民国初期,该行易英文名为“Commercial Bank of China”,成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36年,该行正式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此后,该行为国民政府所控制,与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合称为“小四行”。建国后,人民政府接收该行的官僚资本部分,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之一。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又名元芳大楼。现今为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