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蟹肥菊花香

 梓博书馆 2014-10-21
□ 张丽红
(汕晚2014年8月29日 星期)

  中国人吃蟹历史悠久。据传晋代有名叫毕茂世的小吏,常常右手持蟹,左手执壶,一边吃喝一边说:“此足够我餍一生了。”记得当年京师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即是位出名的食蟹家,他每年深秋必南下一次,目的地是南京和苏州,目的是食蟹,此公食蟹不用姜醋,不执酒壶,蘸点酱油便大啖大嚼。这一点连素以”李百蟹”号称的著名清道人李瑞清也甘拜下风。

  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蟹诗。如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咏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把蟹,酒、诗溶为一体了。宋代苏东坡亦写道:“可笑吴兴饶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圆”,传神地描绘了吃蟹的乐趣。

  古人诗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中秋佳节,金风送爽,菊黄蟹肥,正是人们啖蟹把酒,赏菊吟诗的大好时节。

  螃蟹一年四季皆有,而金秋十月才是螃蟹最肥的时候,也是吃螃蟹的最佳时节。秋风起时,正是海鲜丰收季节。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海边的人吃海鲜特别多。爷爷家靠近大海边,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爷爷总是来接我们去吃螃蟹。

  刚出笼的大螃蟹红得像关公的脸。我刚伸手一抓,烫得我连忙缩回手放在嘴边上“嘘嘘”的吹着。爷爷连忙说:“烫着了吧,小馋猫,来,爷爷弄给你吃。”爷爷将螃蟹的盖子扒开,螃蟹的盖子里满满一壳黄澄澄的蟹黄——这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东西。还有洁白的蟹肉,入口鲜美,蘸着佐料真的是好爽口好美味。我一边吃一边舔着小手上的蟹油。奶奶见状,忙拿来毛巾让我擦擦手。我连忙摇着头对奶奶说:“不擦,不擦!我还要吃呢!”惹得爷爷奶奶哄堂大笑。

  爷爷有一肚子的“螃蟹经”。爷爷说:吃螃蟹,首先要学会怎样选螃蟹,一要看颜色,要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二要看个体,大而健才是好;三要看肚脐,向外凸出;四看蟹毛,蟹脚上蟹毛丛生;五看动作敏捷活跃。螃蟹的“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鲜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食螃蟹还当在桂荫菊篱之中,才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氛围。

  螃蟹的做法很多,各有特色。脆皮蟹粉酿蟹盖,这是一道非常可口的小点心,我非常喜欢吃,它的味道也非常鲜美。做法特别新鲜,奶奶把已经蒸熟的糯米和蟹粉酿入蟹盖,再放到油锅里炸成薄薄的一层金黄,外酥内软,吃时只需优雅地动用小汤匙即可。小巧玲珑的蟹粉小笼包,内里蟹粉胀鼓鼓的,包尖上还露出澄黄的蟹膏,是一道颇有南方特色的“蟹点心”,让你忍不住想尝尝,只要你尝了,就再也不舍得走了,一定要一饱口福方肯罢休。

  我还最喜欢吃奶奶做的“清蒸紫苏叶大膏蟹”。这是一种最原汁原味的吃螃蟹方法,将螃蟹整只清蒸;这样做法虽然简单,但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螃蟹原有的鲜味不会散失。每当奶奶给我蒸螃蟹时,我就扒在锅台边上不愿意离开。热气从锅中喷雾一样的上升,瞬间屋里飘满螃蟹特别的香味儿。闻着这特别的香味,馋得我直流口水。一遍又一遍问奶奶好了没有,奶奶说:“馋嘴的丫头,再等一会,要蒸15到20分钟哩。”爷爷准备着蘸螃蟹佐料。取一块新鲜的生姜,洗净,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再往碗里倒半碗镇江香醋,然后再放一小勺红糖,拌匀。我看着小碗里的佐料,就忍不住用小勺子蘸点尝尝,好香!心想,那螃蟹的味道就更鲜美了。

  我妈妈却喜欢吃蟹粉吐司。用足蟹粉和蟹油,加酱油稍煮,煮出一碗浓稠稠的蟹汤。一小勺这样的蟹汁配上新鲜的烘烤、抹过蟹油的热吐司,将原本分散各处的香气汇集一处。一口吃来,随着轻微的“咔嚓”声,香滑、香脆在口中交融,真是韵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