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 白话译(39)
问道人译摘自中国佛教印经网
复次,王呼健人,亦名人师子;人称国王,亦名人师子。又如师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人师子。
(又,国王称呼强健的人,也叫人狮子;人称国王,也称人狮子。又如狮子,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也是这样,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有畏惧,所以叫人狮子。)
问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跏趺坐?
(问:有多种坐法,佛为什么只用结跏趺坐?)
答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隐,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隐。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如此坐者,出家人法,在林树下结跏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如偈说:
(答:众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隐,不易疲劳。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也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隐。此是禅坐,证道法坐,魔王见了,其心忧怖。像这样的坐法,是出家人的坐法,在林树下结跏趺坐,众人见这种坐的人都很欢喜,知道此道人必当证道。如偈说:)
若结跏趺坐,身安入三昧; 威德人敬仰,如日照天下。 除睡懒覆心,身轻不疲懈; 觉悟亦轻便,安坐如龙蟠。 见画跏趺坐,魔王亦愁怖, 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 以是故,结跏趺坐。 (所以,结跏趺坐。) 复次,佛教弟子应如是坐。有外道辈,或常翘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如是狂狷,心没邪海,形不安隐;以是故,佛教弟子结跏趺直身坐。何以故直身?心易正故,其身直坐,则心不懒; (又,佛教弟子应这样坐。有外道们,或常翘足求道,或常立,或荷足,像这样狂妄不遵礼法,心没邪海,形不安稳;所以,佛教弟子结跏趺直身坐。为什么直身?因心易正,其身直坐,则心不懒;) 端心正意,系念在前,若心驰散,摄之令还。欲入三昧故,种种驰念皆亦摄之;如此系念,入三昧王三昧。云何名三昧王三昧? (端心正意,系念在前,如果心驰散,摄之使还。因欲入三昧,种种驰念都收回来;如此系念,入三昧王三昧。为什么称三昧王三昧?) 是三昧于诸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缘无量诸法。如诸人中王第一,王中转轮圣王第一,一切天上天下佛第一;此三昧亦如是,于诸三昧中最第一。 (此三昧在各种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缘无量诸法。如众人中国王第一,国王中转轮圣王第一,一切天上天下佛第一;此三昧也是这样,在众三昧中最第一。) 问曰:若以佛力故,一切三昧皆应第一,何以故独称三昧王为第一? (问:如果以佛力,一切三昧都应第一,为什么独称三昧王为第一?) 答曰:虽应以佛神力故,佛所行诸三昧皆第一,然诸法中应有差降。如转轮圣王众宝,虽胜一切诸王宝,然此珍宝中自有差别,贵贱悬殊。是三昧王三昧,何定摄?何等相? (答:虽然因佛神力,佛所行众三昧都是第一,然而各种法中应有差别。如转轮圣王众宝,虽胜一切王宝,然此珍宝中自有差别,贵贱悬殊。此三昧王三昧,什么定摄?什么相貌?) 有人言:“三昧王三昧名为自在相,善五众摄,在第四禅中。何以故?一切诸佛于第四禅中行见谛道,得阿那含,即时十八心中得佛道;在第四禅中舍寿,于第四禅中起,入无余涅槃。 (有人说:“三昧王三昧称为自在相,善五蕴摄,在第四禅中。为什么?一切佛在第四禅中行见谛道,得阿那含,即时十八心中得佛道;在第四禅中舍寿,在第四禅中起,入无余涅槃。) 第四禅中有八生住处,背舍、胜处、一切入,多在第四禅中;第四禅名不动,无遮禅定法。欲界中诸欲遮禅定心,初禅中觉观心动,二禅中大喜动,三禅中大乐动,四禅中无动。” (第四禅中有八生住处,背舍、胜处、一切入,多在第四禅中;第四禅叫不动,无遮禅定法。欲界中众欲遮禅定心,初禅中觉观心动,二禅中大喜动,三禅中大乐动,四禅中无动。”) 复次,初禅火所烧,二禅水所及,三禅风所至,四禅无此三患;无出入息,舍念清净。以是故,王三昧应在第四禅中;如好宝物,置之好藏。 (又,初禅火所烧,二禅水所及,三禅风所到,四禅没有此三患;没有出入息,舍念清净。所以,三昧王三昧应在第四禅中;如好宝物,放在好的保存地点。) 更有人言:“佛三昧谁能知其相?一切诸佛法,一相无相,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余三昧尚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何况三昧王三昧!如此三昧,唯佛能知。如佛神足、持戒,尚不可知,何况三昧王三昧!” (更有人说:“佛三昧谁能知其相?一切佛法,一相无相,无量无数,不可思议。其他的三昧尚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何况三昧王三昧!如此三昧,唯佛能知。如佛神足、持戒,尚不可知,何况三昧王三昧!”) 复次,三昧王三昧,一切诸三昧皆入其中故,名三昧王三昧。譬如阎浮提,众川万流皆入大海;亦如一切人民皆属国王。 (又,三昧王三昧,因一切三昧皆入其中,叫三昧王三昧。譬如阎浮提,众川万流皆入大海;也如一切人民都属国王。) 问曰:佛一切智无所不知,何以故入此三昧王三昧,然后能知? (问:佛一切智无所不知,为什么入此三昧王三昧,然后能知?) 答曰:欲明智慧从因缘生故,止外道六师辈言“我等智慧一切时常有常知”故。以是故,言佛入王三昧故知,不入则不知。 (答:因欲明示智慧从因缘生,阻止外道六师们说“我等智慧一切时常有常知”。因为这个原因,说佛入王三昧而知,不入则不知。) 问曰:若如是者,佛力减劣! (问:如果是这样的话,佛力减劣!) 答曰:入是三昧王三昧时,不以为难,应念即得;非如声闻、辟支佛、诸小菩萨,方便求入。 (答:入此三昧王三昧时,不以为难,应念即得;不是如声闻、辟支佛、众小菩萨,方便求入。) 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令六神通通彻十方,无限无量。 (又,入此三昧王三昧中,使六神通通彻十方,无限无量。) 复次,佛入三昧王三昧,种种变化,现大神力。若不入三昧王三昧而现神力者,有人心念:“佛用幻力、咒术力,或是大力龙神,或是天,非是人。何以故?一身出无量身,种种光明变化故,谓为非人。”断此疑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又,佛入三昧王三昧,种种变化,现大神力。如果不入三昧王三昧而现神力的话,有人心想:“佛用幻力、咒术力,或是大力龙神,或是天,不是人。为什么?因一身化出无量身,种种光明变化,说为不是人。”为断此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复次,佛若入余三昧中,诸天、声闻、辟支佛或能测知;虽言佛神力大而犹可知,敬心不重。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中,一切诸众圣,乃至十住菩萨不能测知;不知佛心何所依、何所缘。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又,佛如果入其他的三昧中,众天、声闻、辟支佛或能测知;虽说佛神力大而犹可知,敬心不重。所以,入三昧王三昧中,一切众圣,乃至十住菩萨不能测知;不知佛心依在什么地方、缘什么地方。所以,佛入三昧王三昧。) 复次,佛有时放大光明,现大神力;如生时,得道时,初转法轮时,诸天圣人大集和合时,若破外道时,皆放大光明。今欲现其殊特故,放大光明,令十方一切天人众生,及诸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皆得见知。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 (又,佛有时放大光明,现大神力;如生时,得道时,初转法轮时,众天圣人大集和合时,或者破外道时,都放大光明。今天因欲现其殊特,而放大光明,使十方一切天人众生,及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得见知。所以,入三昧王三昧。) 复次,光明神力,有下、中、上:咒术、幻术能作光明变化,下也;诸天龙神报得光明神力,中也;入诸三昧,以今世功德心力,放大光明,现大神力,上也。以是故,佛入三昧王三昧。 (又,光明神力,有下、中、上:咒术、幻术能作光明变化,下啊;众天龙神报得光明神力,中等啊;入各种三昧,以今世功德心力,放大光明,现大神力,上等啊。所以,佛入三昧王三昧。) 问曰:如诸三昧各各相,云何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问:如众三昧各有各相,为什么一切三昧全入其中?) 答曰:得是三昧王三昧时,一切三昧悉得故,言悉入其中。是三昧力故,一切诸三昧皆得,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以是故,名为入。 (答:得此三昧王三昧时,因一切三昧都得,说都入其中。因此三昧力,一切三昧都得到了,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所以叫入。) 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中,一切三昧欲入即入。 (又,入此三昧王三昧中,一切三昧欲入即入。) 复次,入是三昧王三昧,能观一切三昧相,如山上观下。 又,入此三昧王三昧,能观一切三昧相,如山上观下。) 复次,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中,能观一切十方世界,亦能观一切众生。以是故,入三昧王三昧。 (又,佛入此三昧王三昧中,能观一切十方世界,也能观一切众生。所以,入三昧王三昧。) 【经】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 【论】问曰:云何世尊入三昧王三昧,无所施作,而从定起,观视世界? (【论】问:为什么世尊入三昧王三昧,无所施作,而从定起,观视世界?) 答曰:佛入是三昧王三昧,一切佛法宝藏,悉开悉看。是三昧王三昧中观已,自念:“我此法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然后从三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众生,知众生贫苦。此法藏者从因缘得,一切众生皆亦可得,但坐痴冥,不求不索。以是故,举身微笑。 (答:佛入此三昧王三昧,一切佛法宝藏,全部打开全部可以看。此三昧王三昧中观罢,自念:“我此法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然后从三昧安详而起,用天眼观众生,知众生贫苦。此法藏从因缘得,一切众生也都可以得到,只是住在痴冥里,不求不索。所以,举身微笑。) 问曰:佛有佛眼、慧眼、法眼,胜于天眼,何以用天眼观视世界? (问:佛有佛眼、慧眼、法眼,胜于天眼,为什么用天眼观视世界?) 答曰:肉眼所见不遍故;慧眼知诸法实相;法眼见是人以何方便,行何法得道;佛眼名一切法现前了了知。今天眼缘世界及众生,无障无碍,余眼不尔。慧眼、法眼、佛眼虽胜,非见众生法;欲见众生,唯以二眼:肉眼、天眼。以肉眼不遍,有所障故,用天眼观。 (答:因肉眼所见不遍;慧眼知一切法实相;法眼见此人用那种方便,修行那种法得道;佛眼名一切法现前了了知。而天眼缘世界及众生,无障无碍,其他的眼不是那样。慧眼、法眼、佛眼虽胜,不是见众生的方法;想见众生,唯用二眼:肉眼、天眼。因肉眼不遍,有所障碍,用天眼观。) 问曰:今是眼在佛,何以名为天眼? (问:现在此眼在佛,为什么称为天眼?) 答曰:此眼多在天中,天眼所见,不碍山壁树木。若人精进、持戒、禅定行力得,非是生分。以是故,名为天眼。 (答:此眼多在天中,天眼所见,不碍山壁树木。如果人精进、持戒、禅定行力得,不是生来就有。所以叫,叫天眼。) 复次,人多贵天,以天为主,佛随人心,以是故名为天眼。 (又,人多贵天,以天为主,佛随人心,因为这个原因叫天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