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飞涨,停车费飙升,人们驾车出行成本迅速提高;早晚高峰的拥堵,也使驾车出行慢慢地由享受一步步转向折磨。难道我们要回归原始?由威廉·米切尔(William J. Mitchell)教授领衔的麻省理工“智慧城市”研究组,告诉我们:其实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按需出行(Mobility on Demand,MoD)[1]。这个设计早在2009年就获得了当年的巴克明斯特·富勒挑战奖(Buckminster Fuller Challenge)十万美元奖金。 MoD,就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安排出行。通过智能的城市交通网络,以租借和共享的方式使用车辆,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实现低能耗的短途运输,补充公共交通网络没有覆盖的地区,减少总数量,缓解交通和环境问题。 MoD使用小型轻便的电动汽车(CityCar)、电动摩托车(RoboScooter)和电动自行车(GreenWheel)作为主要的运载工具,实现低能耗和零排放。其中电动汽车和摩托车是可以折叠的,在停放充电的过程中,可以折叠成更小的体积,占据更小的空间。 MoD倡导分享和按需索取的理念。使用者无需拥有车辆,只要按照自己的出行要求付出相应的使用费即可。负责该项目在中国运作的香港低碳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梁咏雩女士在福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家研讨会上接受了果壳网的采访,她认为,我们的地球和城市是不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汽车的。而在MoD这个系统中一辆车可以被多人使用,这对降低汽车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对城市空间的占用都会有很大助益。 MoD作为公共交通网络的补充,主要的服务目标是每日行程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first mile & last mile)”——从地铁站到家和上班地点。使用者可以在最近的网点取用或停放车辆,但是由于城市中居住区和工作区的分布相对较集中,这就会产生车辆或停车位需求的不均衡,进而使车辆或停车位的分布发生倾斜。这就造成使用者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取车或者停车。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这种倾斜带来使用上的不便,需要一个强大的运筹管理系统。根据使用程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安置取放点和配置车辆数目。 对于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车辆分布不均匀,有两种解决方案。当出现比较大的倾斜时,可以将这些小型车辆集中转运,从停车位紧张的站点运送到车辆需求紧张的站点。这种方法需要额外的一些车辆和停放站点作为缓冲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比较明显地调整平衡。 另外一种调整平衡的方式就是根据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制定动态的使用价格。管理系统通过对所有车辆的定位,并对取放点停车位以及待用车辆的数目实时监控,以此制定出相应的取用车辆或停放车辆的价格。在急需车辆的取放点,停车花费小,取车花费大,而在车位紧张的地方则相反。以价格的不同驱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支付意愿选择更加灵活的位置取用或停放车辆。 MoD对消费者采取会员制,人们只需找到最近的取放点,凭借自己的会员卡取用自己需要的车辆,行驶到最近的地铁站或者是公交站附近的取放点,停靠车辆,完成一个周期的使用,费用则根据自己的使用状况支付。 MoD是公共交通的补充,所以除了技术上的支持,MoD更需要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不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车,而是采取租用车辆的方式与其他人共享车辆,并且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网络。 2011年创立的智能城市联盟 (Intelligent City Consortium),研究了包括柏林、洛杉矶、巴塞罗那以及香港在内的多座城市,已经在巴塞罗那对MoD进行了尝试,香港的试点计划也已经开始,并且中国内陆也有可能成为试点[2]。 MoD这种新概念的出行方式,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绿色出行提供了可能。目前对未来绿色出行的研究,多数是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除了行驶过程中的低排放,生产商还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到生产环节。比如在本次上海车展上,福特公司推出了福克斯电动车,它的制造平台为福特全球中级车平台,将于 2012 年在中国投产的新一代福克斯也同样出自这一平台。这样,福特就可以在制造环节部分地实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的零件通用,不用为电动车专门设计和制作新的生产线,在降低边际成本的同时,也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3]。环保的出行方式和清洁的交通工具两个方向平行发展,相互渗透和补充,才能为未来提供完美的绿色出行方案。 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