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 1、银翘散加味(李春红,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第16卷第33期P4985) 药物组成:连翘20g,金银花15g,山豆根15g,板蓝根15g,牛蒡子10g,炒黄芩10g,薄荷6g,桔梗10g,仙鹤草15g,白茅根30g,生甘草10g。加减:发热重者加土茯苓30g,大便干者加生大黄9g,化脓者加浙贝母9g。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2次口服。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2、翘荷汤加味(郭苏云,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年第9卷第10期P32) 药物组成:连翘12g,薄荷10g,栀子10g,桔梗12g,牛蒡子15g,荆芥10g,蒲公英20g,板蓝根15g,生石膏30g,竹叶10g,大黄6g(后下),甘草8g。小儿用量酌减。伴咳嗽咯痰粘稠者,加黄芩、瓜蒌皮;咽痛红肿较甚者加射干、僵蚕助解毒消肿、利咽止痛之功;食少便溏,苔腻者,去栀子、大黄、板蓝根,加陈皮、苍术、白豆蔻、焦山楂以祛湿健胃。 用法:1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3、升降散加味(周嵘,光明中医2007年第22卷第6期P33) 药物组成:蝉蜕10g,僵蚕10g,姜黄10g,酒大黄5g。头痛恶寒鼻塞流涕表邪偏重者加荆芥10g,薄荷5g疏风解表;咽喉痛剧充血明显热毒盛者加银花100g,连翘10~20g清热解毒;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加浙贝母10g,玄参15g消痰败毒;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30g,栀子10g,芦根30g清泄胃热;若大便无干结者可减去酒大黄。 用法: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每日1~2剂,每剂二煎,四小时服药1次,以热退咽痛缓解或大便日行1~2次为度。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4、五味消毒饮加味(李星,四川中医2004年第22卷第2期P85)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20g,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各30g,紫背天葵、连翘、桔梗、牛蒡子、黄芩各12g,荆芥、甘草各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病程1~3天者。 5、普济消毒饮加味(王定康,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21卷6期P341) 药物组成:黄连、薄荷、僵蚕、升麻、山豆根、甘草各9g,黄芩、牛蒡子、玄参、陈皮各12g,板蓝根30g,马勃6g,柴胡10g,桔梗15g,银花20g。热甚者加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高热便秘者加生大黄泄热通腑,痰黄稠者加瓜蒌、射千化痰利咽,声音嘶哑者加杏仁、木蝴蝶开音利窍,咽喉干燥者加生地黄、麦冬滋阴润燥。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小儿、老人剂量酌减。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6、升麻鳖甲清咽汤(蒋甦,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年第28卷第l2期P24) 药物组成:升麻5~15g,鳖甲5~15g,生甘草3~6g,当归5~10g,金银花10~20g,连翘10~15g,山豆根5~10g,僵蚕l0~15g,生大黄6~10g。发热口渴甚加石膏、知母;咽痛甚加牛蒡子、马勃;往来寒热、口苦加柴胡,黄芩;咳嗽加浙贝母、前胡。 用法:每日1剂,水煎100mL分3~4次温服。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7、限蛾汤(《耿鉴庭论五官科·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 组成:山豆根4g,金莲花9g,马勃5g,浙贝母10g,甘草4g,玄参10g,橄榄12g,陈萝卜缨12g。 加减:内热重者,可加雪里青;阳浮于上者,加牛膝以引热下行;痰象重者,加桔梗、山慈姑;有血瘀现象者,可加紫荆皮;红肿重者加金果榄;若服五六剂后,症状未见变动者可加迎春柳叶2g(按:《卫生易简方》谓本品可治肿毒)。本方因苦寒药较多,若服后胃失冲和者,可加橘皮;若体质虚弱者,可加鲜赤首乌;若项外焮肿,可加夏枯草、郁金之类。 8、玉屏风散加味(崔锐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第21卷第4期P54) 药物组成:生黄芪40g,防风30g,白术20g,僵蚕20g,陈皮20g,紫河车20g。 用法: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5g,早晚空腹服用,15日为1个疗程,连续2~3疗程。适用于儿童慢性扁桃体炎。 9、复元活血汤(杨锐萍,甘肃中医2002年第l5卷第5期P23) 药物组成:制大黄4~0g,柴胡4~10g,当归5~10g,桃仁4~10g,红花4~10g,穿山甲3~8g,瓜萎根4~10g,生甘草2~6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续30天。 10、仙方活命饮加味(徐成兴,吉林中医药2005年6月第25卷第6期P31) 药物组成:金银花、当归、赤芍、天花粉、浙贝母各15g,红藤、败酱草各20g,防风、白芷、皂角刺各10g,陈皮、穿山甲、乳香、没药、桔梗各6g,甘草3g。发热者加柴胡、黄芩,大便秘结者加桃仁、大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为1疗程。 11、单方治疗急性扁桃体 (1)蒲公英(于艳玲,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6期P578:30g(干燥饮片),水煎服,分2次服,连续5~7日。 (2)重楼(王海涛,中国临床医生2002年第30卷第3期P53):研粉,每次1.5g,每日3次口服,连续几日。 (3)生大黄:(朱文付,中国社区医学2001年第7卷第2期P56):30g(儿童8~12g),以沸水400mL冲泡,待温后慢慢下咽,每日泡服4~6次。亦有报道(许海英,湖北中医杂志,2000,第22卷第10期P6),用生大黄9g,病情较重者可用12g,用150mL的沸水浸药,待温顿服,日服2~3次。 (4)山豆根(蔡姮婧,家庭医学,2006年第2期P58):山豆根、锦灯笼各30g。将上药水煎取汁,每日1剂,每天2~3次口服。用于外感风热、肺经有 热者。 (5)金银花(《中医喉科学讲义》):金银花l0g,甘草6g。水煎l0分钟,取药汁频频漱口,每日数次。 (6)马齿苋:50g(干燥品),加开水300mL,浸泡10分钟,再煎煮10分钟,滤渣浓缩至100mL,加白糖适量,以微甜为度。分早、中、晚及睡前4次服用,频频含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