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七擒孟获纯属劳民伤财

 山爷wzs0718 2014-10-26

诸葛亮七擒孟获纯属劳民伤财
诸葛亮七擒孟获纯属劳民伤财

 /姜卫华

 

“七擒七纵”解释为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七擒七纵,首载于《华阳国志》南中志一篇:“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生虏孟获,置军中,问曰:‘我军如何?’获对曰:‘恨不相知,公易胜耳。’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诈。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亮复问获,获对曰:‘明公,天威也!边民长不为恶矣。’秋,遂平四郡。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治味县。”

  “七擒七纵”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于是不是历史事实?我们暂不考证。三国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演义》取材于三国历史,经过作者罗贯中的文学创作,把《三国演义》描写得有声有色,脍炙人口。

  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马谡送诸葛亮出城,临别的时候,马谡说:“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险要,离开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我听说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够一劳永逸。”马谡的话,正中诸葛亮的下怀。《马谡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根本没有把刘备的话当一回事。于是,七擒七纵的表演终于拉开了帷幕。

  一擒一纵:诸葛亮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

  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但是,孟获不服气地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一笑之下放了孟获。

  二擒二纵:放走孟获后,诸葛亮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诸葛亮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诸葛亮用计两次擒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

  三擒三纵: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诸葛亮献宝,借机杀了诸葛亮。诸葛亮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诸葛亮看后大笑。。。

  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进帐才知道上当了,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说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不作数。诸葛亮便第三次放虎归山。诸葛亮七擒孟获纯属劳民伤财      

   擒四纵: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诸葛亮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孟获仍然不服,诸葛亮又一次放他回去。

  五擒五纵: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诸葛亮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诸葛亮。孟获当然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诸葛亮又放了他。

  六擒六纵: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诸葛亮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诸葛亮得到孟节的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诸葛亮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然不服,但不好意思开口了,诸葛亮看出了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

  七擒七纵: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像这样捉了又放,放了又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可谓劳民伤财。诸葛亮七擒孟获纯属劳民伤财

  诸葛亮手下的大将们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将士们长途跋涉而来,就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诸葛亮却冠冕堂皇道: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三国志·蜀书·张嶷传》记载:“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是说:诸葛亮平定南方后,叟夷多次造反。杀死太守龚禄、焦璜,以后的太守不敢在郡内居住,只能住在离郡八百里的安定县,越巂郡名存实亡。

  建兴九年,汶山的羌族反叛,建兴十一年刘胄造反,这些事件的发生距诸葛亮平定南方还不到十年光景。以后,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又造反。

  可见,诸葛亮的“七擒七纵”的攻心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为了所谓的“七擒七纵”,单这一项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造成了许多士兵不应该出现的人员伤亡。蜀汉在连年北伐的同时,还要对付南方的叛乱,国力消耗可见一斑。因此,盲目判断一个人的思想觉悟,自以为是的大胆使用,导致攻心战的失败是必然的。

  陈寿对诸葛亮评价曰: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战机稍纵即逝,军事行动不是玩过家家。时间就是金钱和生命,不计成本穷显摆,万万要不得!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民主意识,必然会导致决策的失误,栽了跟头悔之晚矣!前车之鉴,世人当引以为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