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云晓网站

 fdshan 2014-10-26

  当“先锋派”们的实验性小说“向内”无度,淡化情感、淡化人物、淡化情节,以致于阻断了作者同读者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时,当审美感受的共鸣被置之度外,理论家们赞颂、阐释得最多的那部分“先锋”文学
  陷入了难堪和尴尬。这时转过头来审视新时期儿童报告文学,我们发现它虽然总体上稍嫌平了些,但它始终一定的是正道。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人渴望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自身,迫切需要科学理性文明来更新和武装自己的精神;从神的意志束缚中求得解脱的中国人又渴望了解普通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更广阔、更深入地了解
  人生,直面纷纭复杂的生活原生相。顺应这种社会需求,作家将报告文学的笔触深入到构成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人们获得了认知欲望的满足,获得了渲泄情感、寻求理解、平衡心理机制的愉悦。新时期的报告文学就是这样越来越热的。与此同时,适应少年、家长、教师的需求,儿童报告文学也跟着逐渐兴旺起来。它对开阔少年儿童视野、满足其了解世界的渴切欲望有着深远切意义。

  成人报告文学不断有作品产生轰动效应,鼓舞着一批少年文学刊物,诸如《少年文艺》和江苏《少年文艺》、《东方少年》、《儿童文学》、《当代少年》等发表报告文学作品。最早引起反响的是《访“神童”》(理由,1979)、《生活的斗士》(李楚城,1981),其后有备应的《他们都是小英雄》(1982),黄祖培的《高个子姑娘》(1982),孙云晓的《美的追求》(及其续篇,1982),韩静霆的《摔倒自已冠军》(1982),陈祖芬的《只不过是一刹那》(1983),黄修纪的《帮帮我们的小伙长》(1983),王安忆的《小松树,轻轻地响》(1984),孟晓云的《春城的一场暴风雪》(1984)等。

  新时期儿童报刊发表报告文学作品,就其篇幅的总量而论超过了儿童散文,其反响也比散文强烈,所以,儿童报告文学也继成人报告文学之后,于1988年开始举行“征文大奖赛”。据儿童文学“园丁奖”评奖委员会1986年六月公布的五届评奖结果看,五年中儿童报告文学获奖的有六篇,比散文多四篇。诸如此类的情况都表明少年儿童对写给自己阅读的报告文学作品有更多的关注。读者的关注往往重在内容,并不意味着有些报告文学作品思想上还比较粗浅,技巧上还比较粗糙,语言上还比较粗砺的状况是可以原谅的,可以不如计较的。

  新时期的儿童报告文学从写智力超常的儿童开始,一层层往外拓展其题材和主题,但报告文学的重心始终不离“小新星”。他们有的是智能被及早发现和开发,有的是智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有的是因为信息交流便利、生活节奏加快而变得更加聪慧,有的是意志特别顽强而能在逆境中奋发。有的是兴趣和爱好得到了保护和有效的引导,有的是精神品质表现特别感人,如此等等。这类报告文学作品的内容反映了这样一种新局面:“老年人面临青年人的挑战,青年人也面临少年儿童的挑战。”(孙云晓:《哦,黑螃蟹——小经理吴(日下加文)的自述。)这种生活海洋里后浪推前浪的势头,是新时期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儿童文学界有些已为人所共知的作家写了这类作品,如李楚城(《比金子还珍贵》《她一直调整着琴弦》等多篇)、胡景芳(《小作者之谜》等)陈模(《蒲柳人家出英才》)、邱勋(《欢腾的生命之歌》)、康文信(《译坛新秀--记少年大学生常青》等多篇)肖复兴(《爱》)等。新时期崛起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家们也从写“小新星”、“小名人”、“少年创新者”、“少年强者”、“才智出众者”开始自己的创作,例如孙云晓、刘保法的为数颇多的作品;还有思羽、许金华也以这类作品引起人们注目。此外还有张成新、关夕艺、沈碧娟、任素芳、白冰等30几人也写了同类作品。

  新时期,一些写小说、散文、童话有成绩的作家为孩子写了报告文学作品,奉献了他们的激情。诸如董宏猷的《王江旋风》,陈丹燕的《请你牵着我的手》,董天柚的《逐日的女孩》,郑渊洁的《她才是“佐罗”》
  ,程乃珊的《从台湾归来的孩子》等。

  引起小读者注意的还有一些写成才者的。成才之路的报告文学作品,例如宗介华的《成才之谜》,还有许金华、刘克、梁秉?、吴继路、傅溪鹏、崔亚斌、陈淀国等人写的画家、音乐家、作家、排球女将、破案能手
  、象棋大师等的成长过程。引起读者兴趣的还有四篇报告文学作品写了冰子、秦文君、相峰、范小青这四位青年作家的成长道路。

  同样以赞赏笔墨写成的报告文学中,管乐的《红梅,在南极盛开》、肖复兴的《南极探险记》、燕平的《来自碧波深处的报告》等探险题材作品以其新奇的描述俘虏了大批的少年读者。题材相近的佳作还有刘兴诗的
  《北冰洋考察散记》。

  生活作家呈现的,和作家介入生活所获得的,还有新时期全方位改革所牵动的一切;首先是教育制度的改革举步惟艰、难于完善,教师和家长的传统观念、陈旧意识和罚难处境,给孩子造成束缚、扼杀和烦恼,造成
  价值扭曲,从而使孩子忧郁和忿懑,而作家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考虑,为培养新型的一代而呼号和呐喊,这样的作品有《“邪门大队长”的冤屈》、《相信自己的眼睛》(孙云晓)、《“小爱迪生”的失落》、《七月的思索》(许金华)、《星期日的苦恼》、《迷恋》(刘保法)、《作家与少午犯》(胡景芳)。

  社会生活的阴暗面也不可避免地在孩子心灵上投下阴影。当作者以忧患、冷峻的心态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到个体户家庭,集中到上海鸡肠般弯曲的小街上的暴发户,集中到“流生现象”,儿童报告文学就透露出作者清
  醒的良知和深造的悟性:张成新的《父与子》、许金华的《少年启示录》、孙云晓的《沉默的世界》、王慧骐、曹义田的《流,流,流,明流暗流”》。还有一些含藏了警戒意味,旨在启人思考的作品,如《初涉入世的选择》(陈粤秀)、《胜者与败者》(赵丽宏)。

  新时期儿童报告文学的作者们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其中一部分是可以寄予厚望的。而应当着重提到的是孙云晓。孙云晓的工作岗位、目光的穿透力、敏锐性、文学学涵和创作修炼,使他具备了成为一个出色的报
  告文学作家的诸种条件。他终于被时代推涌出来,为“一代巨人”而泼了满腔激情。孙云晓为数众多的报告文学作品,加一排排海潮,饱蕴着作家的憧憬和瞩望,激起清新明快的浪花,发出响亮的潮声,涌向中国少年
  的心怀,召唤着一代新人向上攀登,向前奋进。少年读者因为孙云晓的出现,从大量的“真人真事真我”中加深了对自己所处时代和使命的认识。

  孙云晓“尽情讴歌小主人公的特殊长处和优点的同时,并没有回避或掩盖他们的短处和弱点,他写了他们在某件事情上的成功,也写了他们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的曲折和挫折,他写了他们的幸福和欢乐。也写了他们的烦恼和悲哀,他写了他们的志气和奋斗,也写了他们那个年纪特有的情趣……”(刘厚明:《少年巨人》序)总之,作家不是在提供“榜样”,而是在描摹生活中的孩子!因此,孙云晓被广大少年引为朋友。

  孙云晓少儿报告文学的特点,在于他的着眼点始终在时代折射在新一代人身上的新观念、新气质和新风貌上,在新的国民性格的构建上。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淀在中国国民性格中的许多东西是必须有勇气自省的。而孙云晓具有这种清醒的品格和深沉的理性精神。他用自己作品从各个角度来发现、鼓励、强化我们民族的少年一代需要大力倡导和培育的理想性格。

  自主意识。不依附、不迷信、不盲从,有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旋涡里的自由》(1987)中所热情赞赏的就是一个敢于把“敢于走自己的路”、“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已“在自己的旗帜上并高高扬起的少女。

  --竞争意识。“五千万中学生,像一片沸腾的海洋。它,千姿百态,每一朵浪花都各不相同;它,互不相让,每一座浪峰都试比高低”。到“北京中学生通讯社”里的,都是“尖子”,“这里,没有人哄着你,供着你,有本事就上,没有本事就拜拜”。(《青春社会场——当代中学生社团活动纪实》)。

  --创新意识。--奋斗精神。--坦诚品格。--务实精神。

  确实,我们从孙云晓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中看到了社会改革、民族奋起带来的一种希望之光。

  孙云晓是有着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讴歌有着新质而同时又得到褒赞的小名人、小尖子是有责任感的表现,而针砭禁锢新人个性发展的传统习惯势力,同样也是有责任感的表现。孙云晓的报告文学在打破单调的格局方面、在题材的广度方面和思考的深度方面都作出了自己的卓然气概。

  其他引起过社会注意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中,给人印象较深的有《春城的一场暴风雪》、《王江旋风》、《少年启示录》、《秦淮小渔夫》(许金华)、《泅出海面》(思羽)、《请你牵着我的手》、《胜者和败者》、《初涉人世的选择》。

  《请你牵着我的手》(1986)是陈丹燕的力作,以真诚、开放、浓情、细腻的描写赢得了小读者的喜爱和大读者的称道。这篇以29省市盲童夏令营为题材的作品,敏锐、秀颖、风趣的文思中藏含着入木三分的意蕴。女作家用一串串细节描摹着盲童们的难堪心境和此时此刻幸运的感觉,然后从夏令营活动写到它的组织过程中动人心魄的一幕幕。其间,女作家“第一次看到为了普普通通的中国孩子,武警拦住了外国人”;广西的一个盲男孩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折了一斤斗,也许,这是大会堂最温柔的时刻”。确实,“世上有的人是脏水冻成的冰”,而这里,盲童所接受的却是同情和爱!“等人把心里的魔鬼锁到小瓶子里,人是那么美好的啊!“世间梦都做不到的美好的事,像手掌轻轻抚摸着被人冷漠的眼刺伤的地方。”这种爱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的幸运”。

  当你要上台阶的时候,必有人对你说:请你牵着我的手。从前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一定会有的,因为同行的都是人。将来也一定会有一天,你站在台阶上,有人想上台阶,那么请你也一定说一句:请你牵着我的手。等别人上了台阶,你再接着走。

  陈丹燕用生活里提炼出来的这样一个道理,对盲童夏令营这一善举的意义作了生活化的然而却是其妙无比的概括,将其镶嵌在文尾呼应标题,使作品增色不少。

  许金华的《秦淮小渔夫》(1998)通过秦淮河上渔家的新变化,来反映十年改革对社会一个角落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喜人变化。报告文学以精巧的小说结构方式,生动而丰满地刻画了林帆这个秦淮渔家新一代的形象,新鲜、可爱--如果说现今城市孩子因散发出太浓重的奶油味而令人忧虑,那么这个小林帆扑面而来的这股男子汉阳刚之气,就让人觉得殊为难能可贵了。他感动了作者,感动了教师,感动了同学,也感动了读者。

  在新时期的十年中,儿童报告文学已发展成了少年文学的让要样式。这种有着同少年的心灵“直接对话”功效的文学样式,将会受到少年读者更多的关注。(韦 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