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流转是万能灵药吗?

 广平人 2014-10-26
农村土地已经近30年没有进行有效调整了。我们这里25周岁以下的人都没有分到土地,也就是说小于25周岁的这些人,虽然仍是农民,却没有土地!土地现在的实际状况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很多人已把户口迁到城里了,城里有份稳定的工作,可在村里还拥有耕地。如今又流行“土地流转”,又让一部分耕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或者村干部,或者有钱人。如果目前土地政策再不改变,势必将加剧农村的贫富差距,导致各种不合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现在农村人都不指着耕地生活了,有的人称耕地为“鸡肋”。土地真是“鸡肋”吗?谁离了粮食能活?可土地如此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在农村分配却不合理,有的户有几十亩上百亩,有的户有几亩,有的甚至一分没有!
  以我们这里为例:目前私下买卖,占用一亩土地,农户可得10万元。照此计算,100亩就是上千万,几辈子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而没有耕地的或者当初没有要地的就一分钱没有,这些合理吗?土地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财富!那些有钱的、有势力的都或多或少与土地有瓜葛。
  当前最火的是词语就是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中都说农民得了实惠,好像农民成了最幸福的人似的。但请大家注意,如今土地流转中还存在着许多未解的问题。河北农民报官网——农民互联网经常刊文:南宫大葱滞销、保定红薯销售不畅、易县磨盘柿低价。为何滞销?简单来说,市场已饱和,没有利润空间。也就是说你是合作社也好,种植大户也罢,你辛辛苦苦的付出、投入,到头来可能就是一盆冰水。
   今年的蔬菜、瓜果低价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今年几乎所有的农产品价格都很低,处于滞销状态,不管你种植的品种优劣、好坏。
   另外原先就是靠近京津等大城市的周边有菜农,而现在几乎所有的小市小县都一起发展蔬菜种植,不管区域、不分条件、不管种植结构是否合理、也不考虑销售成本,许多地方竟把蔬菜发展当成政绩考核的一项,使得种植盲从性、盲目性凸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数量逐年增加,供大于求,烂市、滞销、低价也就在所难免了!
   现在的农产品滞销已经影响到农民的收益,也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现在不是农产品丰收了就有效益了,也不是农产品丰收了农民就有收益了。今年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收益要高于蔬菜种植效益,种植甜糯玉米也要比种植蔬菜要强一些。
   土地流转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不是所谓的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的个人问题,应该把产供销更好地衔接起来。现在的合作社有多少是空壳合作社,有多少有种植经验及技术能力?合作社、种植大户目前根本没有把握市场的能力,没有抵御风险能力,也没有种植销售远景规划,完全属于被动、跟风的局面,很多存在赌一把的心理,许多种地大户完全缺乏科学决断,这些都需要有关部分加强引导。
   许多农业专家说过:载入我国农村发展历史的事件一共有两件,一件就是江苏华西村的“和”;一个就是安徽小岗村的“分”。农户一家一户种植也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缺乏远景规划,不利于土地整合,机械化作业、新技术推广等等。但耕地目前转为非农耕地也不利于国家的土地政策,并且我国十几亿人口,考虑第一的还应是吃饭问题,我们现在还有多少耕地,我们需要多少耕地养活我们!
   政府应彻底打击土地流转当中的各种非法行为,包括假借流转之名行自私之利,借流转土地变卖土地等行为!粮食安全应放到重要位置,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辛福生活与土地有很大关联。尤其是农民,他没有高收入、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钱,他的手上只有仅有的那么一点土地。有句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是说农民虽然没钱,但手上还有土地心里就会踏实些!因为那是他的根!
        本报通讯员 周士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