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西安

 我的弟弟 2014-10-27

   继续走西安。

   到了西安,有谁不去看望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博物馆?

   说起来有点囧,来西安之前俺并不知道兵马俑的具体位置,以为在咸阳---秦帝国的都城,就从兰州买了到咸阳的车票。到了咸阳,发觉情况不对,车站怎么这么冷清呢?应该是热火朝天才对呢!于是打听,嗨......走西安---秦兵马俑博物馆  在咸阳吃了早点----油饼和胡辣汤(好吃!),在火车站花5块钱买了张汽车票,一个小时后就到了西安。

   塞翁失马.....俺顺便在车上看了咸阳市容,也很漂亮!

   看兵马俑交通很方便,从西安火车站有直达的公交车,7元。如果想看华清池、骊山、秦王陵,可以半路下车参观完继续上旅游车到兵马俑,很多的车。俺准备花大把时间在兵马俑博物馆,就没去这些景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看到这个雕像,就到了兵马俑博物馆了。这是现代人想象中的秦始皇,和教材里的相比有一点不太一样-----头顶的冠冕上没有成串的“算盘珠子”,俺怀疑是雕刻难度大的原因。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博物馆票价90元。去兵马俑博物馆可以花5元钱坐电瓶车直接到,或像俺这样步行1公里,穿过密集的卖旅游品的商业街溜达过去。这里没有大树,夏天走过会很晒的。  走路时会路过这个雕塑。秦人先祖以养马为生,因马发迹,马为秦的政治经济军事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秦始皇为颂扬马对秦人的功德,曾为七骏命名---追风、白兔、蹑景、奔电、飞翮、铜爵、神凫。俺数了数,这个雕塑共七匹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兵马俑博物馆有一、二、三号三个坑,还有放铜车马的博物馆。其中最宏大的一号坑博物馆是1976年正式破土动工建设的,那时我国的财政还很困难呢。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俺先去一号坑,先像这些游人一样看大全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全景

 

    一步步接近秦始皇兵马俑,近距离感受秦人强大的意志和力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感受秦军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军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平静中蕴含动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刚毅中流露着智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既阳刚又善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俺拍的微笑的秦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他们是俺的老朋友了,曾经在北京的秦汉罗马文明展上见识过(除了中间那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俺仔细看了兵马俑坑的建筑遗存。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砖墙,用来修补局部倒塌的俑坑夯土边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隔梁,夯筑的承重墙,凹槽是棚木的痕迹,黑色的炭迹是棚木被烧的遗存。据司马迁、班固等古人记载,项羽入关中后,一把大火烧了秦始皇留下的所有宫殿,兵马俑从葬坑也被项羽焚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坑内陆面是夯筑的,夯土约45厘米,夯土上用秦砖铺地,不错缝,排列整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门道。俑坑四边各有五条门道,是当时施工的斜坡道。完工后,门道口即用立木封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和教材上不一样的兵马俑的造型,比如这个身材细长的人俑,像极了俺们所称的“豆芽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这片领地他们有整齐的铠甲,也有一致的发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但在另一片领地,他们却梳着各种各样的发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看看这个发型是怎么梳过去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有的身上的衣服还有留有彩绘的痕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或者还是位红脸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二三号坑没有一号坑规模大,但在二号坑出土了很多立射俑和跪射俑,三号坑被考证为军阵的指挥部,也都是兵马俑阵中的精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在一号坑里可以看到继续进行发掘工作的考古工作者。复原和回归是考古工作者的职责。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个艰苦细致的工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需要向陶俑堆中喷水(也许是什么保护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像拼图一样拼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该拼那一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还有很多残破倾倒的陶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即使残破了也雄风不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也许他们本来就由黄土塑成,终将又化入黄土。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经过精心修补已拼装成型的陶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手腕上系着识别号,像我们的宝贝婴儿刚出生一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束阳光透过天窗撒了下来,照在严阵以待的秦军阵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秦朝战士沐浴在阳光中,纵横成列,肃穆以待,等待着将领的召唤。不知怎么,俺在这次拍的兵马俑中最喜欢这张背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铜车马博物馆,有一个高大的俑人木偶拉着小孩子的手,强生公司的作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青铜之冠--- 秦始皇的御用车仿制的。大小为真实大小的一半,结构一模一样。共有两辆---前面用来起保护作用的兵车“高车”和后面的主人乘坐的“安车”。看了这两辆车,有一种要头撞墙的感觉,2000年前的秦人就做出了这么精致细致的青铜器,技艺卓绝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威风凛凛的高车驭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可以看到他左手边放着一把弩机,可以在危险时刻用于射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背后还背着一把长剑,右手随手可以拔出来格斗。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两车的御官俑面庞丰腴,发丝、眉毛、睫毛到胡须都像天生的一样。两袖及腰间因束带而产生的褶皱都用曲线来表现出来,体现出服装柔软的质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第二辆车----安车   注意秦人是将马的缰绳套在强壮有力的胸肩部来拉车,从而使得战马的拖拉能力成倍增加,而大约同时代的西方人却只会将缰绳套在马脖子上,马一用力,缰绳便勒紧了马的喉咙,容易被勒死。曾有实验证明,西方人的系驾方式两匹马能拉0.5吨重物,而秦人的系驾方式两匹马能拉1.5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车和马共由3000多件部件组成,各部件都是铸造而成,车、马、俑有彩绘,马的彩绘有白色为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马装饰了大量金银小件、铜丝璎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可以在博物馆里看车的伞把的功能演示,离的近的可以摸到这个复制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铜箭一号车共出66只铜箭,形象逼真,与实物无异。箭分两种,一种为尖峰四棱镞,62支,另一只为平头无头镞,共4支。前一种箭用于强弩,杀伤力强。后一种箭用于习射,不能伤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箭盒,用于盛放铜箭。看那个链子,和现在的表链似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铜盾,底宽23.5厘米,厚0.4厘米,是目前仅见的一个完整秦盾。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在上世纪70年代。这是俺从上个世纪的“人民画报”上翻拍的出土和修复时的宝贵资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走出兵马俑博物馆,意犹未尽。借某个导游的话,真是“越看越奇妙,越看越后退,越看越想掉眼泪。”

   门口有KFC,但好像处于停业状态。吃了餐馆里的哨子面,12元一碗,比城里贵N倍。看到金发碧眼的母女在翻看兵马俑的画册,拍下,留个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