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改变命运 学习方法总汇

 普化散人 2014-10-27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唯一的善,无知则是首恶。”
    犹太人七大成为富翁的第一个秘诀就是:“可携带的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
    高尔基有着苦难的童年,但知识的力量使他比谁都坚强;贝多芬的耳朵聋了,但听到心在演奏;霍金是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学习能改变人的品性,学习能提升人的智慧,智慧是人生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买了很久的书,翻看了无数遍的开头,都没能进行下去,这就是我为什么做什么事都会把自己逼到瓶颈的原由吧,没有毅力,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耐心,这是我最大的弱点,更是至命的缺点。我总是感叹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我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现在想想都是为自己开脱所编织的托词。以我现在的问题,就是我经历了我所缺失的人生经历,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我不懂得珍惜和满足,更不懂得博爱和宽容。好在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我要通过我的努力来改变命运,我要通过读书来增强自己的智慧,女人可以没有美丽的容貌,可以没有迷人的身材,但绝不能没有智慧。太多的真实案例摆在我的面前我却从来没有留意过,更没有去深思,回想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常常会后悔,后悔自己的无知与愚蠢,在没有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之前觉醒,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改变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心态,到那时候,看世界的眼光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一定会有别样的风景。

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皆是学而知之、学而能之。
    偶然的机遇不足恃,到手的财富不足恃,唯一可靠的保障是才能。才能从何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给出了答案:非才无以为贵,非学无以广才(才能从学习而来)。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尼采说:“我对有的知识永远不想知道---智慧给认识也划清了界限。”有所不知,才能有所知;有所不学,才能有所学。不仅要有所学,有所不学,还要有所深学,有所浅学。
    即要因材---根据自身资质而学;又要因志---根据自身志向而学。
    富兰克林说:“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把所有的钱都倒进了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
    人们总是把钱和时间花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和事物上,虽然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但都不肯把钱花在学习上,宁可去买名牌、吃美味也不会用在学习上,总是待到知识用时方恨少,太可悲了。大家应该意识到知识创造的财富要比做房地产、炒股票来的安全实惠,更不用担心被盗版,抓紧时间吧,人生过半,不要等到风烛残年时才觉醒,为时已晚也。
   
    每天早晨醒来,非洲草原上的雄狮就知道必须拼命奔跑——它必须比跑得最慢的斑马快才能捕捉到猎物;
    每天早晨醒来,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就知道必须拼命奔跑——它只有比跑得最慢的同伴快才能生存下来。
    生物进化系统显示一种被称为“红后效应”的现象:你必须竭力奔跑才能保住同一位置。
    “红后效应”在人类世界中也同样适用。因此,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获胜,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
    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红后效应”在人类世界中的作用,当自己失败的时候往往总是指责别人,而没有反思自己是否为了保存同一位置做出过努力,没有付出当然没有收获。虽然,不无一些幸运的人,有不劳而获的成功者,但那毕竟是极个别的现象,人类社会的发展永远都是邪不压正的。不要心存幻想自己是那寥寥无几中的一员,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花朵才值得去欣赏。竞争永远都会存在,有竞争才有动力,平和的心态是动力转换的标尺,只要肯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学习会帮助我们勇敢的走出去,更会帮助我们走好每一步。
 
    有这样一个传说,犹太人在父亲和老师一起被海盗抓走时,如果所有的金钱只能赎回其中一个,那么他就会先把老师救出来。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箴言就是: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段妙语:“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那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他为什么如此自信,因为他拥有知识与能力这种无尽的财富,同时他也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台湾著名企业家陈茂榜,他的讲学经常折服所有的听众。尤其是他记数字的本事超人一等,举凡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事实上,陈茂榜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但他却荣获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能够荣获名誉博士学位,主要凭持他的实力,这个实力就是一辈子坚持每天晚上不间断的自修。陈茂榜15岁辍学到一家书店当店员,他每天从早到晚工作12小时。但是下班后,读书就成了他的享受。日子久了,他养成了每晚至少读2小时书的习惯。他在书店工作了8年,也读了8年的书。陈茂榜说:“学历固然有用,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实学。”记住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知识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识就像机器也会折旧,数年不进步就会被淘汰。
    一个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学科知识,“博”是有限度的。但要能比较广泛地掌握与经营目标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管理和哲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和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技术经济学、未来学等综合性、边缘性的学科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万事通晓的杂家,万金油效用的通才。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博中求专,干一行爱一行。设法掌握它的全部真谛,成为专业中的权威专业。“博”了会拓宽他的视野,丰富他的头脑;“专”了会热爱他的事业,增加胜利的信心。
    美国时代华纳公司董事长理查德·芝罗有句话:“仅有聪明是不能把任何人带到高职位的。今天商业界的领导人士其高考分数并不理想。”高学历、高分数只能说明你本身聪明,在掌握知识方面的能力超然卓越。你的确需要这些基础和能力,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你更需要增加和传达你的精明和能干。
    是啊,干一行爱一行是从我懂事起大人们就教育我的话,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即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但我做的很不好,我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已经让我产生了厌倦情绪,根本没有了当初的热情,更缺少了对工作的责任感。我对自己的心态感到内疚,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接班人的使命,虽然我的学生并不是有着优秀潜质的高材生,换句话说有可能是一些边缘学生,但他们最终选择了走进学校,就说明他们还有再造的价值,他们及他们的家长都没有放弃他们,交给了我们,我们就更不该放弃他们。对于从事了近二十年的专业,我厌倦了,但的我良知告诉我,我不能那样想,我还很年轻,正是发奋工作的好时候,我没有了再择业的机会,那何不踏实下来,努力的做好现在的工作呢。今天通过看书,我受到启发,世上没有笨人,只有不学习的人,我不要做那样的人,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让生活紧张起来,不要为自己的将来留下遗憾。
 
    成人想要学习,或有去学习的欲望,中是究竟要学什么,又成了困扰他们的新问题。尬与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没提供意见的教师,也没有人提供教材。而且,你能挪出来学习的时间也不如学生时代多。你面临着如何兼顾工作和学习的问题。因此,成人学习必须顾虑到目的性和实用性。
    1、学习要有娱乐性或实益性的东西。
    2、开拓新领域,必须具备知识的总合。
    3、不妨调查比实际需要更多的信息。
    4、从身边切身的东西学起。
    5、提高语言能力很实用。语言能力可以增加你收集信息的渠道;借由语言能力,可能啬你学习的来源;透过语言,了解语言背后所存在的外国人思考方式、习惯、特色,了解到人我之分。
    6、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7、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
    我曾经的困惑就是我想学习不知识该学些什么,怎么学。现在我知识了,我要围绕着我的工作展开学习,确立自已的学习目标,到底我想做什么。我在想,我现在的首要目的是要评职称,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论文和外语。那我就从这两个方面开始学习,但我找不到学习的兴趣,我怕坚持不下来。这是我最担忧的,因为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专业书看不下去。我知道是我自己的问题,但我还是解决不了。曾经跟朋友聊天时谈起过这个问题,朋友们也有同感,我觉得是缺乏危机感,太安逸了,如果说我今天如果写不出论文就会丢掉工作的话,我一定写的出来,真是可笑,自己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却纠正不了自己,太丢人了,为什么自己这么没有责任感呀,我都觉得自己丢人。我太不成熟了,对别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很多人都羡慕我的工作,但我自己却不以为然,生在福中不知福,我要加把劲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有什么呀,也不疼也不痒,也不少块肉,怎么就写不下去呢,还是心不在蔫,自找麻烦,我得好好收拾一下自己,想想该怎样做,我就不相信我不行。


做好学习的准备

管理学大师彼德·杜拉克所说的“只有可以量化的东西才是可以管理的”。只有能被别人复述的内容,才是比较客观的内容,才是基本可以量化的内容,才是可以管理的内容,才是可以成为动力的目标。
    我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功,原国是我没有梦想,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对比我强的人都很崇拜,但从来没有去思考他们比我强的原因,他们的人生目标都很明确,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我没有,我真的太笨了,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努力呢。
    在利用时间的诸规律中,有一条聚焦原则。要依据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长目标,将我们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利益、愿望或是任务棋手成明白的意图并且精准地表述出来,以及将我们的行动对准这些目标使其实现。
    一则寓言故事:在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它们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一块石头受人敬仰,一块石头受到别人的唾骂。原因是三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一个是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会痛,就只让简单的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别一块则想象未来的模样,不在乎割在身上的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两者的差别:一个是关注想要的,一个是关注惧怕的。
    回答以下的问题
    我们期望自己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生活富足,包括精神和物质。游历于世界各地,放眼大千世界,博览世界文明。
    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要活的精彩,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
    自己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知识。
    不管我们希望拥有财富、事业、快乐,还是期望别的什么东西,都要明确它的方向在哪里?
    知识就是财富,财富可以满足我的人生愿望,实现愿望又可以丰富我的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得到它?
    不想枉费此生。
    我们将以何种态度和行动去得到它?
    毅力、自信、坚强、心态。
    “人生教育之父”卡耐基说:“我们不要看远方模糊的事情,要着手身边清晰的事物。”
    如果梦想可以成真,第一个想要的:丰富的知识。
    人生最大的遗憾:没有好好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
    如果重生,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努力学习。
    如果发现了我们最想要的,就把它明确下来,明确就是力量。它会根植在我们的思想意识里,深深烙在脑海中,让潜意识帮助我们达成所想要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要能想到,下定决心去做,就一定能得到。
    武侠小说家温瑞安说过:“真正高手会把精、气、神集中于一击。”而在生活中,真正的高手也会把集中精力作为一种明智的生活策略。所以,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把时间聚焦在自己的目标和想要的东西上。目标是有效时间管理的关键,目标对我们应该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具有推动和引导的作用。若没有目标,每一个活动和工作结果既可以说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错误的。缺乏一个评估的标准,就无从检验工作成绩。
    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一定要是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第二,目标必须是长期的。
    第三,目标一定要远大。
    第四,目标要配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
    我终于知道我想要什么了,我一直不敢这么想,我想生活过的好,我希望别人都欣赏我,但我不敢把这些当成是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认为太市侩了,太庸俗了,怕自己是一个贪财的人。现在我知道,想过好的生活没有错,想受到别人的尊敬没有错,这样的目标只会让我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我的目标明确了,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成功女人,要内外兼修,拥有渊博的知识,美丽的外表,是年轻人的榜样。我要努力积累自己的财富,为走遍世界各地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没有行动主无法接近你真正的人生目标。但行动的死敌是犹豫不决。即遇到问题,总是不能当机立断,思前想后,从而制定的学习目标没有付诸实现,或者半途而废,甘于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的生活。
     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当你认为起订是件不愉快的事是,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即使这么简单的起床动作,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恐惧。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的时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的妙用无穷,而用“明天”、“下个礼拜”、“以后”、“交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时时刻刻记住班哲明·的话:“今天可能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英国社会改革家乔治·罗斯金说:“从根本上说,人生的整个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个性成型、沉思默想和希望受到指引的阶段。青年阶段无时无刻不受到命运的摆布—某个时刻一旦过去,指定的工作就永远无法完成,或者说如果没能趁热打铁,某种任务也许永远都无法完工。”
     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去做”。
     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的乏味和无趣。拖延通常意味着逃避,其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没有任何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及奇活斯说,“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着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涨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会消磨,都会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我的问题就是激情来的快,退的也快,没有长性,一遇到困难了就退缩了,没有毅力,任何有作为的人都是通过努力和在努力过程中经历的那份孤独而超产模块成功的,不要等天上掉馅饼的事,永远不会落到我头上,相信这一点没有错的。我现在就开始行动,首要任务是把过动产是奖的论文重新整理一下,找到杂志进行投稿,继续按我的时间表进行和学习,提高外语学习进度,博士一定要考,不能再把它当成考不考都行的事,一定要考。加油,向着我的人生目标努力,一定要坚持不懈,遇到任何事都不能中途放弃自己的目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米开朗开春罗73岁时已经衰老不堪,难以垆身。教皇请他去绘制圣彼得堡教学圆顶,他三思再三后同意了,但他说不要报酬,因为他认为自己活不了多久,既然注定完不成就不应该索取报酬。教皇同意了,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徒手爬上五层楼高的支架,仰着头创作,竟然越画越有劲,老教皇死了,新教也死了,再新上任的教皇也死了,一直死了三个教皇,他还在画。他足足画了16年,到他89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了这项永载史册的艺术巨作。在完成这项任务不到一年,米开朗琪罗去世了。他创造了两个,一个是壁画的奇迹,一个是生命的奇迹。答案很简单---热情,创作的热情。成功和失败的人在技术、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别通常不大,但是如果两个各方面都差异不大,具有热忱的人将更能如愿以偿,一个足,但是具有热忱的人,通常会胜过能力高强,但欠缺热忱的人。
    坚持不懈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品质,正如学习专家盖奇·克拉克斯顿所说:“如果没有决定学什么、何时学、在哪儿学以及为什么学习的能力,没有忍受学习带来的负面情感的能力,尤其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习的力量就没有构建的基础。”不要急于马上在学习中尝到奖赏,不要苦于自己还没有显著提高知识水平。宋朝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唯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人的心,一般生来是脆弱的,而挫折却有可能使之顽强起来。
    我现在就是没有构建学习的基础,我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毅力。以前也是常立誓,而不是立长誓。通过学习,我知道自己要想重生,必须要有坚持法懈的精神,要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生活的琐事,工作的辛苦,人性的懒惰,别人的笑话等等。我都要坚强面对。

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都是读书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有人做过调查,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你每天读15分钟书,你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年之后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每天只需10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易地读完120本书,它可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更加富有修养。
    萧伯纳曾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来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创建的五项修炼是我要努力的五个学习方向:
    第一,通过自我超越,可以伸展“向上的张力”,突破“成长上限”,不断实现心中的梦想。
    第二,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可以消除“藏在内心深处的顽石”,实现“心灵的转换”,开启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户”。
    第三,通过建立共同愿望,可以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四,通过团队学习,可以彼此以诚相待,在深度会谈中实现沟通,在互动中提高智商。
    第五,通过系统思考,可以廓清思想上的迷雾,更清楚地认识我们面对的世界。
    当你月收入上千元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办法把自己所赚的10%的钱都拿去学习。你收不够,就表明你懂得不够,表明你学得不够,表明你行动的次数还不够。
    古希腊学者可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利用杠杆作用可以减轻我们的大部分负担,使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在杠杆作用的驱动下,在成长中获得比自己原先想象的还要多得多的成就。
    你要像雷达屏幕一样,不断地扫描,搜索书本、杂志、音带、文章和各种会议,利用各种机会以获得能够用来帮助自己更快地实现自己目标的想法和洞察力。
    一个好的想法是成功的开始。你读书越多、学习越多、讨论越多,就越可能碰到一个好的想法。把这个想法与你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相结合,你一定会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巨大的成功。
    人们已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相等,知识并不等于能力。”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
    学会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知而善行。
    将学到的知识按照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归纳成几类不同的信息(诸如领导类、管理类、时间控制类、生涯规划类、沟通类、团队领导类等),分别整理进不同的档案。
    学问是学了以后要去问,光是学问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常常不断地榫、思考,不仅将原来没有做好的地方加以高速、改进、做好,也要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对了,可能往更好的方向扩展。
    你必须把你所学会的东西不断地分享,你分享知识的速度越快、分享的知识的人数越多,你能带给别人的影响也越大,你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
    对于学习来说绝对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不可能今天看了一本书,明天你就是教授的人选了,更不可能知识的积累马上就会用到,所以读书时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读书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性的去读是对的,但不能为了读而读,要培养爱读书的习惯。给自己定的指标不是每天15分钟,而是必须保证一小时。这样我就可以积累下更多的知识。我要从三方面读书,一是读专业方面的书,为将来考博做准备,也为写论文做准备;二是读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三是学习英语,为了掌握一项技能,为考博及对外交流打下基础。这三方面的学习必须是齐头并进,同时进行。马上要开学了,我给自己定的学习计划就是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基础上,上午以外语为主,下午以写论文和看专业书为主,晚上读扩大知识面的书,晚上读书的时间可能要少一些,因为要去健身,回来的可能要晚,但我可以抽出白天做事做累的时候放松头脑的时候来读。
    专家说人对一件事形成习惯的周期是21天,形成爱好的周期是90天,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坚持21天,我相信我行,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学会学习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也曾深有感触地说:“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把学习分成四个层次:第一是需要精读;第二是需要熟悉;第三是需要涉猎的;第四是可以忽略的。
    一切学习的最终落脚点,必须是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调整。第一点是“框架式的学习”,把问题和理论的大框架搞清楚;第二点是“下围棋,不下象棋”,学习是要解决自己工作生活当中最紧迫的问题,自己的薄弱环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等。要带着问题学,急用先学,活学活用,在用字上下狠功夫;第三点是善于利用“外脑”,能够利用别人的资本发财是大本事,同样,能够利用别人的知识和智慧--知识也是资本--是更大的本事。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自主学习是学会学习的基础:包括四个方面:⑴对自己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⑵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并制订一个长期目标;⑶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并不断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⑷在实践中能够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在时间上合理分配和调节,在思维方法及处理相互关系上注意经常总结、调整和完善,以达到最佳效果。
    巧妙运筹时间的方法;利用运用大脑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方法;记忆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等等,都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基本方法。
    华罗庚说过:“对一个人来讲,一辈子总是自学的时间多”。钱三强说:“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主要是领先自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工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1分种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计每一门学问所饮食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他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1000个小时,以每星期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居里夫人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使锥子往前钻进。”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这就像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个小时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小时就够用了。
    《华盛顿邮报》曾报道:德克萨斯州一个双腿残疾的年轻黑人男孩戴维·汉姆生,17岁那年立志要当一名音乐家,他对每天10小时的时间苦练1年钢琴,终于使音乐专家也为他高超的钢琴演奏艺术叹服。然而由于练习太猛烈得了无法治愈腱鞘炎,于是他又以每天10个多小时的时间攻读法语,只用了2年时间就学完了法语专业的全部课本,最后以法语第1名的成绩考入了康奈尔大学法语系,插班2年级。不久他又攻读考古学,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考古专业4年学完的课程,并一举夺魁考了个考古研究生第1名,师从著名考古学家怀特·邦德教授。
    持续不断的学习的本身就包含着对学过知识的不断使用,所以就可以省去复习所浪费的时间。又由于进攻的态势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所以还会产生质量优势。马太效应在这里的表现是越是很短时间里精通了这门学科,就越容易灵活运用。
    须知1万个正确的考虑不如一个有缺点的行动。
    俄罗斯之父罗蒙诺索夫了,他仅从《小学算术》的序言中知道有个“莫斯科”,猜想那里一定有学校,借了3个卢布,步行1千多里到莫斯科,最后不是成了大科学家了吗?
    人的知识面总是大于实际需用的知识,按有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应从实际出发按创造目标的需要选修知识。这样学习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像锥子一样,照准一个眼深钻下去是取有效的。传统的学习方法是砂子和金砂混在一起来找金砂,而采用本蒙学习法,则是直接得多,是从砂子中吸金砂。
    热爱学习的人没有课堂的限制,没必要反怀切都往脑子里塞。如果你是天鹅,请选择湖泊;如果你是鱼儿,请选择大海;如果你是莲藕,请选择沼泽;如果你是想做一颗闪耀的星星,请选择黑夜;如果你想锻炼一下海燕的翅膀,请到暴风雨中去翱翔吧!
    事实证明只要你想,就一定能实现,但你不想,就永远不会实现。这么多通过学习成功的案例,真正的调动起了我的学习欲望。我对自己没有底气的原因就是文化底缊不够,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出来,就是说出来了也不够上层次,只有多读书,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在用时随机的运用出来,如果连看都没看过又怎么能运用出来呢。

循序渐进学习法

人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由未知到已知,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前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一个赶车却未曾把货捆结实的醉酒的车夫,他不往后面看,只是往前赶,赶回家去的仅是一辆空车,反而夸奖他走了很长的路。”同样的道理我们读书可不能像醉酒车夫那样,只顾快读、多读,而不管到头来的实际收获如何。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向学生出示一系列几何图形,要求甲组按图形顺序记忆,对乙组只提出尽可能的多地记,没有提出按顺序记忆的任务。结果,甲组学生平均记住图形的70%,乙组学生只记住28%。很多科学家也都谆谆教导我们,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打好基础。还记得第一个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的教导吗?“我对有志于科学的青年的祝愿是循序渐进。在未掌握前一项时决不要开始后一项。但是,切勿成为事实的保管员。要透彻地了解事物的奥秘,持之以恒地搜寻支持它们的法则。”
    循序渐进记忆法是在不装饰复习和巩固已识记过的内容的基础上,以累进的方式逐渐扩大记忆量,以记忆更多的内容的记忆方法。
    平时学习中的四要:
    第一,要勤。要做有心人,一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随手记下来。
    第二,要广。学贵博而能专,除了遵循一定的专业目标外,还要触类旁通,兼收并蓄。
    第三,要恒。“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第四,要理。注意及时整理,帮助记忆,加深理解,有助消化。
    不要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踏实的脚步才能稳,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是如此。

学会质疑

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在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环节。关于运用假设提问这种方法进行读书学习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正如心理学理论所提示的那样,大凡在科学上能独树一帜的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解决者的功劳,毌宁说是问题发现者的功绩。
    在学习的时我们可以从不同书本不同理论之间、不同推导与叙述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进行比较;从正面叙述的反面去思考;从概念、判断、揄等逻辑结构上去分析;从论述的原和结果中去验证,用多种方法,去提出疑问,去发现问题,从耐注得提高。
    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系统设计、围绕重点,不枝不蔓地提问。也就是说,不要对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东西过多纠缠,同时要简洁明了。提问要探明自己的疑点难点所在,总到关键处,还有一个小经验就是提问要推陈出新,不落俗套。
    提问的设计有三种方法以:
    第一,分解整合法。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分几个小问题来问,然后再加以概括归纳,这样比较容易把问题讲清楚。
    第二,阶梯设疑法。就设计问题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晚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切不可企盼一锹挖口井,一口吃个胖子。
    第三,正反问结合法。孔子说:“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意思是有人向我问难,我什么也不回答,只是昼指出问题的正反面,让他们多动脑筋,自己做结论。

学会读书

贫者因书而富,贵者因书而裕。
    人的需要分为五大项:即生理的、安全的、爱恋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就是先读序文的学习方法。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不需要逐字读,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三合: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有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的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
    高效率获取资讯的实用技巧有:
    1、为了要有效率的读书,要扬弃“必须将整本书读完”的观念;
    2、要在读书之前明确地了解“为何而读此书”的目的;
    3、为了要养成资讯的选择,必须先设定像“想知道些什么”之类的具体目的;
    4、对只需跳着读的部分及需要花时间慢慢研读的部分,要清楚地加以区别;
    5、在阅读顺有时也得回顾一下自己的问题意识;
    6、“前言”是每本书的总结,最好先读一读;
    7、看完目录,脑海里便能掌握大概,即使只读该书的必要部分,也能大致的了解;
    8、看完目录而不能抓住整本书的大要时,最好考虑不读;
    9、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读读开头的前10页便能知道;
    10、主题→前言→目录→标题,循此顺序,将资讯的“点”造成“线”加以追踪,纵然是再难看的书,也能看出它的大概的目的。
   11、为了后面能顺利地跳着读,开头的前10页要仔细详读;
    12、标题若用色笔加以区分做记号,以后复习时,检索时间便能大幅缩短。在小标题处画上红线,以防漏看了目录里没有标出的重要项目;
    13、仅是在小标题画上红线的时候,也能自然地吸收小标题周边的资讯;
    14、读书并不是依页数顺序,而是由重要的部分先读;
    15、“脱线读书法”能体会“为何想换读其他的书”的效果;
    16、在书籍的速度训练方面,可将在无意识时速读的报纸当作训练材料。
    精读细读法可分三步进行:首先,仔细阅读每一段,找出它的段落大意;然后,再次阅读各段,找出表述主要内容的重要细节;最后,把各段的要点列在一起,从而确定什么是整篇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
    这些方法很实用,可以按此方法试一下。真没想到看书还有这么多的技巧,怪不得有很多人看的书又多又快,知识的积累如此的迅速,原来是读书的方法如此巧妙,尝试一下看效果如何。

 “SQ3R”五步读书法:过程包括五步,即S-Q-R-R-R
    第一步:Survey,概览材料,获得大体印象。也就是通过阅读要学习的材料的部分章节。比如章节要点、概要、学习目的的列表、序言、结语等。
 
    第二步:Question,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大正式开始详细阅读资料片断之前,要有明确百乘法的问题,最好是写下来。提问阶段有三类基本问题:
            第一类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第二类问题:作者想告诉我什么?
            第三类问题:我想要得到什么?
 
    第三步:Read,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认真、积极而带着批判性的眼光阅读。
    画重点的原则:读完一个段落后再画重点;
                  不要画太多重点;
                  用双线“=”、曲线把最主要的概念画出来;
                  用单线“--”画重要细节;
                  用“*”号画最重要的概念;
                  重要的学术名词定义可用“O”注记。
 
    第四步:Recite,叙述、详述。
    第五步:Review,适时温习材料,达到长期的记忆。
    我感觉这种读书的方法适合应对考试的人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