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代”政治散论

 故乡的云300 2014-10-29

“吾国历史,世推悠久。溯其渊源,可至四千年以上,然研究政治思想史者,不能不断自晚周为始”(萧公权 P1)萧公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分为“创造时期”、“因袭时期”、“转变时期”、“成熟时期”,关于“”
一、“禅让”制知识考古

三代禅让,为中国政治遗产之一,可列为优秀文化遗产之端(求是杂志2013/09:《中国最高权力更替有“禅让”色彩》,类比恰当与否,姑且不论,足见禅让政治还在深刻影响着国人之政治思维)。
1、儒家学派中的禅让
尧舜之政治,虽或失传,尧舜之政理或有存于口说简载者。它不可知,其宽简朴质更甚于殷,则可断言。故孔子称尧则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也”。其称舜则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者”

孟子:诗曰:"不衍不忘,率由旧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见其所称先王之法,殆不过就古制之轮廓加以自创之理想,融铸混合而成,不必全有历史之根据(萧公权,思想史94)
“人皆可以为尧舜”
荀子:“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三王既已定法度,制礼乐而传之,有不用而改自作,何异于变易牙之和,更师旷之律”

2、道家学派中的禅让
3、墨家学派中的禅让
“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所以得其赏者何?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尚尊天事鬼,爱利万民。是故天鬼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
4、法家学派中禅让
二、作为一种政治理想的“禅让”制
按照"古史辩"的观点,"禅让"制是通过层累的构造古史"发明"出来的,其基本的历史史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从政治学理论的角度分析,禅让制度实际触及了古史政治威权人物产生的方式,这种方式事实上是现代政治学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而不是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回答禅让制度的有关问题更有意义,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几乎被所有研究中国政治史的人被忽略。

禅让制是英雄时代的政治符号,尧舜禹的历史事实尽管已不可考,但英雄时代的历史轮廓在先秦古籍中还是依稀可循。问题在于,先秦古籍描写的英雄事情与诸子记载的英雄人物,已是完全二种不同的版本,中国政治史的源头在此被彻底篡改,并影响了国人2000年的政治思维。


"禅让"之政治理想,与其说是在陈述过去的历史事实,不是认为是诸子皆神话传说的渺茫事实,寄托自身的政治期望,至于“禅让”是否属于历史之真实,并非诸子所考虑的事情。“孔子之言,凡超出周礼范围者,每托之尧舜及禹。”(萧公权,思想史,P89)
“禅让”之政治理想托体于入学之中,随着儒学的昌盛而被不断赋予道德上的崇高意义,而逐渐剥离了政治实践价值。事实上,从其提出之初,
三、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的“禅让”制
四、余论
禅让制与”循环论“:孟子有五百年为治乱之一循环之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禅让制与”天命论“
禅让制与“托古改制”
禅让制与“帝制运动”(顾颉刚语)
禅让制与“政治空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