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新加坡如何治理百姓陋习(图)

 南街西巷 2014-10-29
日前的一场香港地铁内大陆游客吃东西引发的争论让我想起了《李光耀回忆录》一书中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治理百姓陋习的理念和措施,其中的确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日前的一场香港地铁内大陆游客吃东西引发的争论让我想起了《李光耀回忆录》一书中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治理百姓陋习的理念和措施,其中的确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公共场合禁烟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禁止一切香烟广告,主要目的是防止年轻人染上危险和令人讨厌的烟瘾。他们逐步禁止在所有公共场所吸烟电梯、巴士、地铁车厢和地铁站,最后是所有办公室和餐馆。

  全国禁止口香糖早在1983年,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便建议禁止口香糖,因为有人把吃过的口香糖塞进大门和信箱的钥匙孔,或粘在电梯按钮上,也有人把它随意吐在地上和走廊上,打扫的开支因此增加,也损坏清洁设备。多位在美国上过大学的内阁部长说,有人吃过口香糖之后,随手把它粘在大学教室座位底下,粘上就清除不了,使座位脏得不得了。口香糖被禁止后,情况大大改善。在商店里的存货都被处理掉后,地铁站和地铁车厢里禁止口香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禁止燃放鞭炮1970年华人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新加坡因燃放鞭炮发生了一场规模极大的火灾,五个人丧生,许多人受伤。于是李光耀决定明文规定放鞭炮是犯法行为,禁止了这个长期延续下来的华人喜庆传统习俗。两年后,两个没有武装的警察试图拦阻一群人放鞭炮,却遭到残酷殴打。此后新加坡完全禁止鞭炮进口。

  禁止随地吐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便展开反随地吐痰运动。尽管如此,到上世纪80年代,还有许多的士司机向窗外吐痰,一些人也仍然在巴士和熟食中心照吐不误。新加坡政府通过学校和媒体传播信息:肺病等疾病会因随地吐痰而传染。现在很少看到人们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

  李光耀说:“新加坡过去算不上是个有教养的文明社会。我们先教育和规劝人民,待多数人都接受了,我们就通过立法惩罚叛逆的少数人。新加坡才有了一个更加适合人的居住环境。”

  据《都市文化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