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疗效仅增10%

 nizijun 2014-10-29

个体化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专家:倾家荡产治肿瘤不值得提倡,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才是正道

  家里的独子得了绝症,穷困父母为了让孩子用上最好的药,不惜孤注一掷卖房卖地;千万身家的企业老总得了晚期鼻咽癌,医生认为已经不可治愈,但患者却放出豪言:“只要能把病治好,花多少钱都无所谓!”……日前,在2008年POST-ASCO信息交流会暨广州肿瘤论坛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林桐榆教授向记者讲述了很多肿瘤患者的治疗故事。

  故事的背后是医生的忠告:面对肿瘤等恶疾,并非越舍得花钱就越能获得好的疗效,患者和家属应该更理性地看待肿瘤治疗,应该有药物“效价比”的概念。“现在肿瘤治疗的药物越来越多,但一些新药、贵药却并不是对每一个病人都有效,患者要做的,是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千万别花了冤枉钱却成了用药无效者。”林桐榆恳切地说。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内科化疗首席专家林桐榆教授

  1

  卖房治病换来“低效价比”

  小伟是广西人,20多岁,几年前来广州打工,一个月挣一千多元。去年小伟被诊断出患上了胃肠间质瘤,住进了肿瘤医院。小伟是家里独苗,父母均在家务农,一想到将来二老可能无人照顾,他迫切希望自己的病能治好。住院期间,小伟向隔壁病房一个私企老板打听到有一种抗癌药对胃肠间质瘤非常有效,于是主动向医生提出,是否可以为他采用该药?面对小伟的要求,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种药非常昂贵,属于自费药,并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一个疗程就得花费几万元。“你积蓄不多,连一个疗程都满足不了就得面临停药,怎么办?”医生告诉他,大部分患者都没有用该药,但同样可能治愈,劝其继续采用“实惠”的药物。谁知,小伟想了几天又与老家父母商量后,毅然决然告诉医生:“您还是给我用那种最贵的药吧,我们家打算把房子给卖了!”

  专家观点:“我们真的不支持患者治病不算经济账。”林桐榆教授说。小伟不顾自身经济实力,执意卖房子用好药,一方面可能人财两空,另一方面,就算治好,也会因一人生病拖累整个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其父母本已老无所依,如果连仅有的一套房子也没了,接下来生活怎么办?

  “关键是小伟要用的‘贵药’,费用是其他药物的三四倍,但其疗效与其他药相比仅仅增加10%。这意味着小伟此阶段治好的可能性最多也就是从60%增加到了70%,而且他还不一定是这种药的有效人群。而在他经济条件并不好的状况下,有这样的必要吗?”

  2

  用药双管齐下 副作用反而增加

  一年前不幸患上肠癌、在珠三角某医院治病的阿峰是个公务员,家境宽裕。治疗期间,阿峰经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在网上咨询病友,一心想找最前沿的治疗手段和最新的药物。

  最近,阿峰从网上得知某新型抗癌药+化疗治疗肠癌非常有效;又从病友口中打听到另一种抗癌药联合化疗也很见效。阿峰心想:如果把两种药都用上,再配合化疗,岂不是疗效加倍?于是,阿峰向医生提出了他的新方案。偏偏地方医院的医生对于两种药物叠加的使用没有任何经验,于是就给他用了。结果证明:效果并不明显。

  专家观点:“鱼翅是好的,燕窝也是好的,但鱼翅加燕窝就能保证双倍吸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且这样对很多人来说反而可能导致营养过剩。”林桐榆教授指出,临床出现了很多像阿峰这样治病心切的患者。他们往往希望通过几种好药叠加、多种治疗方法齐上的手段达到促进治愈、增进疗效的目的。然而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像阿峰那套方案,已经被证明两种好药外加化疗混合在一起并不能提高疗效了,副作用反而可能双倍增加。”林桐榆表示。

  3

  晚期肿瘤患者 冒死也要根治

  郭某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年过不惑,身家千万。本来过着安乐生活的他不久前检查发现患上了鼻咽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包括骨、肺、肝在内多处器官、组织已经被侵犯,癌细胞在全身大面积转移。“像他这种情况,理论上来说是不可治愈的,如果选择姑息治疗手段,可以减轻痛苦、暂时控制肿瘤生长、获得一段时间的‘正常’生活。”林桐榆教授介绍。然而患者自身和家属都提出了强烈的愿望:“医生,你就跟我博,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希望也行,花多少百万都没问题!”

  专家观点: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郭某的病情就属于后者。合理的姑息治疗对于癌痛厉害、广泛转移的癌症病人是很好的选择。此时应该尽量使用药毒性低、可以控制肿瘤生长的药物,让患者能回家度过一段比较舒服的日子。

  同时,我们会尽全力在保证其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延长他的寿命,但却有很多人不能面对这个现实,非要冒死采用更猛烈的治疗手段。林桐榆表示,“死马当活马医”的根治疗法意味着药物剂量更猛、副作用毒性更强,反而可能加速摧残病人,缩短他们的生命。

  4

  肿瘤治疗新方向: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

  “动辄为将疗效从50%增加到60%就多付出三四倍费用、患者受尽折腾,最后却被证明使用该药无效,这种情况临床并不少见。”林桐榆介绍,靶向药物治疗肿瘤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效。“拿一种治疗肠癌的药物为例,患者每个月药费在6~8万元左右,很多人踊跃采用,但是40%的人用了以后没效。”如何避免治疗不被耽搁、药费没有白花?“循证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就派上了用场。

  他告诉记者,循证医学可以清楚观察到某一种药物在使用人群中疗效如何:如某些人的疗效增进了30%~40%,而某些人只有10%,还有些则无效等。但具体到某个患者头上,怎么分辨他是用药疗效好的还是完全没用的?个体化治疗此刻就很有用了:通过部分生物学标记预测、检测、判断出患者究竟是治疗有效人群还是无效人群,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用药,以免治疗浪费。

  “这将是今后肿瘤治疗的大方向。”他说。林桐榆感慨地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以个人经验治疗为主;进入90年代慢慢开展循证医学;到今天,现代医学已经既非经验用药也非简单循证,而是在循证指导下个体化治疗,让患者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