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竹

 江山携手 2014-10-29
          喜竹
 
 
喜竹
 
 
  竹在江南,是最常见的了。所以我对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奇。我曾也养过文竹,也说不清因它不能与竹笋成长的自然竹的气节相比,还是因为客观上的种种造成,终于还是放弃了它,在我的办公桌上,再也见不到我养了几年的那盆文竹了,但也不以为憾,我总感到文竹不是我心中真正的竹。
  我喜欢真正的竹,倒不全是因为竹的气节,而是因为竹身上无一不是宝,可谓是功能齐全,妙用多多,人们可以根据各自实际需要对竹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你可以选一根细嫩坚韧的小竹,做成简易的鱼杆;你可以选一根粗细适中的竹子,在自家的凉台上随意那么一搁,它就成了凉衣服晒被子的好帮手;你可以将一些老竹根洗净自然吹干,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制成实用的竹根饰品;你可选一段竹做成笔筒点缀自己的书桌;竹制家具、竹制农具、竹制文具、竹制饰品……,竹制品的种类也实在是太多了。
  从务实的角度看,竹子的实用价值在“四君子”中可是无可相比的。
从浪漫的角度看,竹子也是最婀娜多姿的,一片细竹植于房前房后,便使整个院舍多了几分秀气。
至于那漫山遍野的竹林,只要你往林中一站,那清凉的绿意,伴着淡淡的竹香,能沁入心里。
  历代文人骚客,咏竹的诗文不计其数,赏竹、咏竹、画竹、慕竹,竹的高清坚贞,总是被人歌颂,或以竹比喻品质气节,或者以竹喻事明理,或以竹抒情言志。宋代文豪苏东坡喜竹成癖,留下“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名句。
对于画竹,据说画竹画得最好的是郑板桥,郑板桥大概也是以竹自比的典型人物了,寥寥数笔,其笔下的竹,更为神韵,所以画师争相效仿。
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这样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这也成就了“胸有成竹”的一段美谈。
早年当知青时.曾到过一些种植竹林的地方,去竹林转转,吸引我去竹林的,与竹子的务实并没有太大的联系,那才是因为竹本身的气节。凝视着柔韧细竹,任凭大自然的狂风暴雨,照样坚忍不拔,自生自长,我行我素,笑对自然。
竹,夏不畏酷暑,冬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后可复生的顽强特点,对于以物明志的中华民族来说,人们可从竹得到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我也便是其中之一。
 
 
喜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