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绩不好就禁足

 yagi1 2014-10-30

以前听过一个状况,有一位妈妈,为了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就禁足孩子一学期。另一个状况是,孩子忘了带东西到学校,经过许多次提醒依然如此,家长就不让孩子去他喜欢的才艺课,以兹惩罚。 

有时候,处罚孩子,是为了发泄大人的怒气与挫折。至于是不是有帮到孩子,好像就不一定了。 

一次处罚就是一学期,这下手不轻,不太符合比例原则。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很多,临场表现不佳,也是常有的事。假设孩子是沉迷某种跟课业无关的事物,导致成绩不佳,那么,真正要处罚,也是要针对那项事物,不是吗? 

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出去跑跑跳跳,是强健体魄、稳定情绪、培养专注的好活动。不能因噎废食,对孩子的不良好行为不高兴,连带把对他好的事,也一并剥夺了。 

孩子对才艺有兴趣,或者喜欢跟同学相处,或者喜欢亲近老师,都是很好的事。说不定这项才艺,将来成为孩子谋生的工具,就算只是纾心解忧的方式,那也都求之不得。正向行为越多,孩子越快乐,也更能适应这个社会。 

改变的两个目标,是增加良好行为,减少不良好行为。增加良好的行为是基础,良好行为增加,不良好行为会自然减少。 

然而,为了减少不良好行为,竟以移除孩子有兴趣的良好行为为手段,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此,即使让孩子停止了不良好行为,也同时让孩子的良好行为减少,这一加一减,只落得破坏亲子关系,捞不到什么好处。 

我常看到处罚,是把两件风马牛不相干的事绑在一起。父母可能都还搞不清楚状况,情绪一来,就冲动地给予嫌恶或剥夺酬赏,引起了孩子的情绪,才好像感觉自己有在管教。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个心底的声音在回荡,「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快乐到哪里去!」 

像我最近听说,孩子的学校考试成绩不好,就处罚孩子练钢琴。孩子钢琴练得痛苦,长期会耗损孩子学习钢琴的动机,此外,额外增加练钢琴的时间,对成绩不但没帮助,又排挤了孩子念书与休息的时间。 

这是我们的人性,未经深刻思考的自然反射,任何人都有可能如此,别过度怪罪自己。可是,教养的目的,是在帮助孩子,而不是解决大人的情绪。尽量别在情绪当下执行处罚,冷静才有好逻辑,也比较能解决问题,特别是教养孩子这种日积月累的事。 

常有大人一气之下,就出口要孩子接受严厉的处罚,结果之后觉得自己太过分,不了了之,反而又影响了自己的话在孩子心中的重量。发泄情绪式的处罚,真的要尽可能减少。如果自己又冲动说了过分的话,立即道歉,冷静之后再说。大人犯错之后的行为表现,跟我们要求孩子犯错之后的行为表现一样。

我本身不强调处罚,因为我非常重视鼓励,没把鼓励的基本功练得纯熟,处罚效果也不彰。真的把鼓励孩子的心法与招式通透,有良好的身教,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实际上就不太需要处罚了。孩子做错事,常常就自然有环境的负面反馈,以及自责会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