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科研出成果要做到两个“不”

 龙凤冈 2014-10-31
    近日,笔者从网络上获悉,一篇题为“一种中药复方改善糖尿病过程中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特征”的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对于中药复方的研究成果能够被国际认可,笔者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不该埋首于故纸堆

    中医虽然流传了数千年,却依然停留在凭借病人的自我感觉以及医生的感官搜集病人的异常信息,依据病人当时所表现出的证而不是确认的疾病进行施治。在美国新近公布的CAM整体医疗体系中,虽然承认中医具有成熟而独立的医疗理论与实践的体系,但认为其并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尚未被公众广为接受,在CAM疗法中的位置并不突出。

    上述状况迫使我们不能不考虑中医应积极实现现代转型,以加快迈向世界的步伐。我们不能再被所谓的疗效蒙住用科技诠释中医的视野,埋首于故纸堆里找灵感的思路来发展中医,这样只会丧失中医合法存在的机遇。

    不排斥现代科研思路

    中医大夫做科研是不容置疑的。如何做好科研呢?笔者认为,应在坚守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借鉴现代科研思路和方法去诠释中医,这或许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用科学实验来诠释中医疗效 中医能治好病,这只能说明它抓住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但要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扰,分清疗效的作用原理,则需用科研将其规律揭示出来,这样中医才能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立足。如中医用青蒿治疗疟疾是有效成分青蒿素杀死了疟原虫,中医用砒霜治疗白血病是由于三氧化二砷诱导了白血病细胞的凋亡,针灸镇痛是由于针灸诱生了具有镇痛作用的内啡肽所致等,这些都是中医发展的最高境界。

    用检测技术弥补经验主义的缺陷 中医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是用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太多,这也是神秘主义泛滥的原因所在。因此,中医应积极引进现代医学的检测技术,通过采集丰富的微观资料去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病情的变化趋势,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克服中医单纯经验主义的缺陷。

    用循证医学理论规范中医临床实践 我国病例资源丰富,中医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中医人完全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医诊疗常规,制定可行的临床路径,努力积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病例资料,用循证医学理论和科学的手段得出更多的中医科研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