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之:883.7及973高地战斗

 草庐经略 2014-11-01
 

                            
                                      抗美援朝之:883.7及973高地战斗

    1953年6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夏季进攻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一部在朝鲜鱼隐山以西北汉江以东,向南朝鲜军发动的进攻战斗。
 
  1953年4月,因战俘问题中断了6个半月的停战谈判恢复了,但美方一直拖延时间,不想很快达成协议。1953年5月,美第8军前任司令范佛里特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反对妥协,鼓吹要彻底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以军事方式解决朝鲜问题。5月7日,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在汉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要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必要时单独作战”。

    为了教训敌人,配合停战谈判,促进停战早日实现,志愿军领导决定对敌人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志司于4月20日向各兵团发出了战役指示。第
60军当时归第20兵团指挥。根据兵团首长的战役决心,攻击的目标是海拔902.7米、973米、883.7米等敌人占领的几座高山阵地。然而要夺取这几个高地并非易事。南朝鲜军3个营防守的883.7与973两高地,是其在北汉江以东防线的突出部,地势较高,而敌我阵地前沿都在高山顶上,中间深沟相隔,地形复杂,两军对峙相距300米—2000米,距离较远,从我方阵地出发,先要下山,走两三个小时;然后再过沟上山,要三四个小时。部队展开,完成进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要七八个小时。如果晚上8点开始行动,到达敌阵地前沿展开,就是拂晓四五点钟,离天明的时间不远。如果攻击战斗不能在预定时间结束,白天攻击,必然要增大部队伤亡。即使占领了敌人阵地,也没有充分时间作好打敌反扑的准备。反而第二天在敌连续不断反扑的情况下,坚守新占阵地的部队,就会处于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
 

    为此,第60军军长
张祖谅为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缩短进攻时间,减少伤亡,准备用潜伏的方法进行攻击,他想起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在列宁格勒战役中,有一个在敌前潜伏成功的战例;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也有过小分队潜伏成功的战例,伟大战士邱少云就是在潜伏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可那都是小分队的潜伏,如今要打的是敌人一个团,潜伏的部队少了不行,而是要二千多人,这使张祖谅倍感焦虑。5月上旬,第20兵团召开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0兵团的各军军长、政治委员和参谋长,还有新到任的第3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及从国内来观战的李天佑李成芳等高级将领。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在会议上也提出了大潜伏的设想,与张祖谅军长不谋而合。郑维山分析: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有利,但也容易松懈麻痹,戒备疏忽,造成可乘之隙。还说:我反复思考,敌人前沿和翼侧都有大片树林,可供部队隐蔽潜伏。如果我们提前把部队隐蔽集中在敌前沿,第二天黄昏发起攻击,前半夜就可完成进攻战斗,可以有4~6个小时的时间改造工事,部署兵力、火力,组织步炮协同,补充弹药。这样,在第二天拂晓敌人反扑时,我军已作好战斗准备,可有效地反击敌人。在敌人反扑兵力增多时,由于山地狭窄,不易展开,可以集中炮兵打击敌人,以巩固阵地。于是采用潜伏手段的作战决心就这样定了下来。

    战前,181师对咳嗽、大小便、打呼噜、受伤等有可能发生的困难做了充分准备,作到万无一失。志愿军代司令员
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参谋长李达等听取作战部队汇报后,邓华代司令员特别强调两手准备:潜伏暴露,奇袭不成,立即强攻,要及时投入后续部队。对于潜伏战士背上的手雷防止敌人打着的问题,张军长和战士一起商定,办法是,把手雷的背带用铁丝搞成活扣;或用一根绳子把背袋在胸前勒紧,潜伏时,解开它,使手雷带能够转动,卧倒后,转到胸前,把手雷压在身体下面,用身体作掩护。为了作好万一潜伏企图被敌人发现改为强攻的准备,张祖谅和王诚汉副军长等根据志司、兵团首长指示,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和部署。

    6月9日夜先将8个
步兵连、4个机炮连、两个营部,计2000多人秘密进入南朝鲜军第5师第27团阵地正面和翼侧,潜伏在3公里地带上,距守军阵地前沿200—500米处达19个小时。同时,为了加强进攻火力,在当时我军还没有空军支援地面作战的情况下,把一部分野炮利用夜暗,推上高山,悄悄地进入坑道工事。大部分火炮,分期分批被推进了距敌前沿几公里的一片杂木林。直到战役发起之前,敌人对我新的炮兵阵地和进攻企图竟毫无察觉。

    10日20时20分,张祖谅军长“声东击西”的
炮火准备开始。我即将发起进攻的敌阵地一片寂静。而两侧山头则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第181师担任助攻的师属侦察连,首先向第27团前沿警戒阵地向两翼山头发起攻击,以吸引守军火力,分散其注意力,敌人产生错觉集中一切兵力和火力还击。同时,第181师以各种火炮、追击炮153门向第27团基本阵地前沿各支撑点,实施炮火准备,之后,各突击分队从北、东两个方向朝该两商地发起冲击,并迅速突破守军前沿阵地。第181师第534团第7连1个加强排兵力向883.7高地反复冲击,最后仅剩7名战士,终于攻占高地。第4连于10日2l时许夺取973高地。接着对两高地附近阵地之残余守军,进行逐一清除。进攻战斗共历6小时38分。11日至14日,南朝鲜军第5师、第3师各一部约3个团兵力,在炮兵、航空兵支援下,向第181师发起反击。第181师投入预备队第543、第542团及第541团两个连,在炮兵支援下,打退南朝鲜军100余次反冲击,巩固全部既得阵地,战斗结束。

点评:此战,正如
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发来嘉奖令所说:“我军60军此次反击883.7高地(含973高地)和902.8高地战斗,是我从敌一个团阵地同时突击,并占领了该团的主峰阵地,仅经1小时零10分钟战斗即创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这说明了只要我们战前真正作到充分周密的准备和细致的组织步炮协同,并把指挥的技巧与部队的英勇顽强相结合,同时冲锋突破敌一个团的防御阵地是完全可以的。我60军首创我军防御作战以来一次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特予通报表扬。望再接再厉,继续稳扎狠打,争取更大的胜利。”此战,第181师共歼南朝鲜军5620余人。己方伤亡2200余人,涌现出30多名邱少云式的英雄。

 

 

                                                         夜袭 883.7 高地

 

  我們現在看到的地圖上的三八線,基本上是一條直線。然而在1952年,這條線并不直,它拐了一個彎,向北凸出了十來公裏。在1953年的夏季攻勢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把這個彎拉直了。在志願軍戰史中,這一仗被稱爲“創造了戰争史上的奇迹”。劉延志參加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并血灑疆場,至今他的右腿和左腋還留有被炮彈炸傷的偌大傷疤。


潛伏:在敵人眼皮下


  1951年3月,劉延志積極響應黨的号召投身軍旅,成爲60軍181師542團1營1連的一名戰士,當年10月10日,他與戰友們一起踏上了朝鮮戰場。

  “入朝後,60軍先是在東線執行防禦任務……朝鮮戰場沒有前方後方之分,敵人的冷炮随時都會落到頭頂上,我們駐紮的那座山,山上一棵樹也沒有了,都被敵人的炮彈打光了,隻剩下樹樁……南朝鮮平原地區多些,北朝鮮全是山,爲了對抗敵軍的空中優勢和炮火襲擊,我們的工兵在山裏挖了大量的坑道、防空洞,可以說北朝鮮山山有洞,洞洞有兵。”劉延志打開了記憶的閘門:“1953年上半年,雙方經過談談打打、又打又談的較量後,開城闆門店停戰談判陷入了僵局。爲了配合停戰談判,志願軍決定發起夏季反擊戰役。60 軍奉命對正面敵人占領的883.7、949.2等高地發動進攻,我們542團進攻883.7高地。”

  我們現在看到的地圖上的三八線,基本上是一條直線。然而在1952年,這條線并不直,它拐了一個彎,向北凸出了十來公裏。當時,我方陣地成“凹”字形,敵人陣地成“凸”字形。這個敵人“凸”進來的地區有938.2、883.7、949.2等幾座大山。在1953年的夏季攻勢中,志願軍把這個彎拉直了。

  “因爲敵人有制空權,志願軍爲了減少傷亡,隻能晚上發動進攻。”劉延志說:“敵我主陣地相距較遠,中間有深谷相隔,我們步兵不好集結,黃昏後從我方陣地出發,到達進攻位置需要很長時間,時間很緊迫,于是我們在前一天夜裏提前隐蔽到敵人前沿,待天黑後發起沖擊……1953年6月9日深夜,我們全副披挂,每人配備了四顆手榴彈、一把沖鋒槍和四梭子彈、一顆反坦克手雷……在6月10日天亮前,我們神不知鬼不覺地潛伏到了敵人陣地前沿……潛伏部隊距敵人很近,處于敵人的火力網中,一旦被敵人發現,就會遭受重大傷亡,戰士們在指定位置一動不動……敵人萬萬也沒有想到,我們竟有這樣大膽而又組織嚴密的潛伏行動,敢把千軍萬馬潛伏在他們眼皮下。我們的龐大隊伍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從淩晨潛伏到夜晚,而未被敵人發覺,創造了戰争史上的奇迹。”

攻擊:箭在弦上,勢不可擋

  “當晚20點20分,這是預定的戰鬥發起時刻——三顆紅色信号彈升起,我炮兵部隊的山炮、野炮、榴彈炮猛烈發作了,成千上萬發炮彈山呼海嘯般傾瀉在敵人前沿陣地上,炮聲震耳欲聾,來不及躲進坑道的敵軍士兵被炸得血肉橫飛……緊接着‘喀秋莎’火箭炮也發威了,伴着排山倒海般的巨大轟隆聲,在夜空中劃出整齊的紅色彈道,成千上萬條火龍飛向敵軍前沿野戰工事,敵人陣地頓時成了一片火海……敵軍的火炮也瘋了,炮彈密雨似地落下來,‘轟隆隆’的爆炸聲連綿不斷……雙方的炮彈把883.7高地‘翻耕’了數遍,地動山搖,陣陣炸雷撕裂天空,那晚的天空通紅通紅……”劉延志對那驚心動魄的場景記憶猶新。

  “經過20分鍾的炮火襲擊後,我方炮兵火力向敵人的陣地縱深延伸……聽着前邊激烈的炮聲,我們心裏早按捺不住了,就等着進攻的命令。”劉延志說:“随着三顆紅色信号彈飛向夜空,潛伏在敵人陣地前沿的各突擊連隊戰士一躍而起,如離弦之箭,向着各自的攻擊目标和早已選好的突破口,發起了勇猛沖擊,把子彈、手榴彈雨點般地投入敵人的防禦圈……883.7高地上殺聲震天,沖鋒槍聲、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成串成串的照明彈、信号彈在空中飛舞,美軍的飛機瘋了一樣,擦着中國士兵的頭頂把大量的炸彈和燃燒彈投下來……雖然遇到了敵人炮火攔阻和步兵的頑強抵抗,但戰友們勇猛穿插,奮力攻擊,勢不可擋……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我們都視死如歸,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奪取883.7高地……我們部隊被打散了,各自爲戰,看見敵人就殺,和敵人糾纏在一起,亂成一團……很多戰友都犧牲了或挂彩了,排長犧牲了,班長主動代理,班長犧牲了,戰士主動接替,文工團的四名女同志也參加了戰鬥……敵軍也傷亡慘重,當‘炮灰’的絕大多數是李承晚的步兵部隊,也有土耳其人、加拿大人……883.7高地上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屍體,屍體壓屍體,每走一步都能踩到屍體……我被炮彈炸傷了右腿和左胳肢窩,肌肉外翻,血直往外冒,一名戰友将我背下了戰場。”劉延志捋起褲子,露出右小腿,上面赫然有幾道烏黑的傷疤。


戰果:三八線被拉直了

  “挂彩後,我被安排回國治療,傷好得差不多了,又重新回到了朝鮮戰場……回來後,我發現連隊裏很多人都不認識了,補充了很多新兵……當時的部隊是四四編制,一個連隊大約有190人,經過883.7高地戰鬥,我們1連隻剩下三四十個人,其他人都挂彩或犧牲了……戰友們的鮮血也沒有白流,我們全殲了敵人,幾個高地全部拿下來了。”劉延志說。

  戰報傳到了漢城,傳到了“聯合國軍”司令部,傳到了闆門店。對方态度變得老實一些了,停戰談判文件全部達成了協議。久已盼望的和平終于來到了。雙方軍事人員劃分軍事分界線時,一條粗粗的紅杠把883.7、949.2、973、902.8等高地劃在了我方控制線之内。戰線拉平了,敵人的突出部分被切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