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转个别的信息,《日本乱扔垃圾可判刑5年 公益活动免费给垃圾袋》,我觉得中国可以借鉴类似法律,特别是对付那些网上跪舔完了网下扔垃圾的jr。
日本《废弃物处理法》第25条14款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3万元);如胡乱丢弃废弃物者为企业或社团法人,将重罚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法律还要求公民如发现胡乱丢弃废弃物者请立即举报。
正因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很多日本人对《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表示,与被判徒刑、重金罚款相比,买那些指定垃圾袋的钱实在是微不足道了。
再转个别人的分析吧: 《从日本人扔垃圾的习惯所想到的》
卢神州
日本的垃圾处理是非常好的,马路上基本是干净的当然也有一些乱扔的垃圾,但是总体上是非常干净的。考虑到他们的街道清洁工的总数是非常少的,都是人们自觉的不乱扔垃圾的结果。 日本的垃圾处理是要钱的,垃圾处理费的来源据说是垃圾袋的使用。有几种不同的垃圾袋,白色的、绿色的、红色的等,每种放置的垃圾种类不同,当然垃圾袋的价格也不同,所有的垃圾必须分类放在不同的垃圾袋中。据说一开始对于乱扔垃圾也给予了严厉的罚款措施(日本的罚款可不是中国那样罚个几十几百那样轻松,往往会罚的你肉痛,可能会造成破产的那种罚款,人人都怕罚款,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学的),当然现在已经是全社会都会遵守的美德了。
日本的大街上是没有垃圾桶的,这样就造成了自己的垃圾必须自己买单,而不能随意乱扔。随意看见日本旅游区的游客把垃圾装入垃圾袋中带回家是很正常的事,这一点中国大概再化50年也无法做到。因为中国的街道、旅游区到处都是垃圾桶,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造成游客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没有垃圾桶的地方也就随手乱扔垃圾了,而理由还是为什么不多放几个垃圾桶(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以为垃圾桶越多,地上也就越干净了)。
实际上扔垃圾的习惯是与中国的国情相符的,并不是中国人不爱干净,一定要乱扔垃圾,主要还是中国多数的人口还是在农村,城市化还道路还很漫长。在农村的生活和在城市的生活是完全两样的。我是从农村上来的,在我小时候确实没有过扔垃圾的概念,因为农村中的生活几乎完全自给自足,有一些生活垃圾也都是可以降解的,农村中面积大而人口少,垃圾扔在路边一方面根本太少而注意不到,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垃圾都可以自己腐烂降解掉,没有几天就看不见了,不会越堆越多。当然现在不同了,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垃圾量的大量增加(想想我们小时候什么都舍不得扔掉,凡是花钱买来的东西都是宝贝),另一方面也带来的非常多的不能自然分解的垃圾。因此,我老家的农村中也开始仿照城市建立垃圾站,发展下去自然也会象城市中的居民一样形成新的扔垃圾的习惯。但是苏南的农村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他地区还没有那么快,那么有钱到建立垃圾站的程度,所以扔垃圾的习惯的改变还得等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我要说得是在农村,随地扔垃圾不是一个坏习惯,因为对于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带来什么不良影响。而在城市,人多地少,每人扔一个,垃圾很快就会成堆,而且垃圾很多都不能自然分解,就算能分解的垃圾也会产生恶臭妨碍人们的生活,所以垃圾必须集中处理。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而不是乱扔是一个利他同时也是一个利己的行为,在城市中还乱扔垃圾就是一个不理智的人了,或者说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因此,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产生的行为习惯不同是可以理解的,没必要一定拿扔垃圾来说事,认为农村的人道德差,城里人道德好,而日本人在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把垃圾带回家就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就像日本人在有垃圾桶的情况下还是把垃圾扔到垃圾桶中的,有几个人真正愿意把垃圾带回家?景区旁边店铺中的垃圾桶以及高速公路边的服务区中的垃圾桶里经常是堆满垃圾的。再提到高架路上特别是在堵车时,日本人的随地小便,在高架上象狗一样对着柱子小便,那就不是道德败坏的表现?既然能把垃圾带回家,为什么没有把尿憋回家的觉悟?其实也就是憋不住无可奈何的行为罢了,也没必要硬给戴上道德败坏的高帽子。
话说回来,并不是给乱扔垃圾说好话,实际上农村里也并没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因为以前的垃圾都是可以分解的,分解完了是可以做肥料的,所以所有的垃圾也都是尽量带回家放入自家的肥堆(堆肥的一种)上,特别是大小便也是不可肥了别家田,只能拉在自家田中或者自家粪坑中。在那个时候(二十年以前吧),由于化肥的缺乏,垃圾可以分解做肥料的特性使它们不令人讨厌而是有价值的,所以农村中也很少看到乱扔垃圾的现象,小孩不懂事乱扔还会被骂为“败家精”。那么扔垃圾也只是在近代工业化以后,因为垃圾没有用,化肥又得到大量的使用,所以造成了扔垃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展经历的过程就是扔垃圾的不断变化。首先就是垃圾没用只好随用随弃,乱扔垃圾;然后发现垃圾成堆妨碍生活而建立垃圾站,设立垃圾桶;垃圾的增加造成处理垃圾的成本越来越高,政府在垃圾处理方面增加成本太多只好收取垃圾税来处理垃圾,通过卖垃圾袋来收取垃圾税的结果就是逐渐取消街头的垃圾桶,逼着把垃圾带回家装入统一的垃圾袋中,当然强制的罚款措施是少不了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人们又养成了把垃圾带回家的习惯。从垃圾留在家中到扔在外面再到带回家中,经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看似回到了起点,实际上当然是对于垃圾处理的一种进步。这种进步在日本已经完成了,我们中国大概不久的将来也会实现吧。
对于日本的垃圾分拣也是比较科学的。一般家庭的垃圾分类较为简单,分为可燃物、不可燃物、有毒物三类,一般的民众是能够区分这些的。不像国内也作垃圾分类,但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就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连我都很难分清楚,不知道那些制定这种分类的人能不能区分清楚,所以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根本没人能区分,即使专家对于相同的垃圾仅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大概也有不同的结论,可能只有回收站的人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卖钱,所以归为可回收。这种分类只是方便拣垃圾的人或者环卫站的人,让他们不用费劲就能捞点外快吧。不用想着捞外快,仅仅把垃圾分为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可燃物送去垃圾焚烧厂,不可燃物送去填埋场已经可以使环卫人员少做很多工作了。有毒有害物质另外处理。这样的三种分类能方便一般居民分类,又方便环卫工人处理,为什么不推广,而非要弄什么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真不知道制定政策的人是怎么想的。强烈要求设立可燃物与不可燃物的分类垃圾箱!在日本,当然有更细的分类要求。在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大超市中一般设置4个垃圾桶,分别放置4类垃圾,除了上面提到的可燃物、不可燃物以外,还有一个是塑料饮料瓶,一个是金属饮料瓶,这两个大概就是属于可回收垃圾了。在机场还有一个是报刊杂志垃圾桶,也是属于可回收垃圾,但是写的比较清楚,不会产生误解。而在学校中,垃圾的分类就更细致。至少有6个垃圾箱,除了上面提到的5种以外,还有一种是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桶。比如,对于饮料瓶,还不能直接扔入饮料瓶垃圾桶,需要处理。首先要把饮料彻底喝掉,或者倒到厕所中,然后把盖子旋下,扔入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桶中,把瓶子外面的印刷的塑料包装膜撕下来,也扔入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桶中,然后才能把瓶子扔入可回收饮料瓶垃圾桶中。这样,对于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垃圾分类也是比较科学的。
比较国内来说,也有借鉴的地方。比如对于我们高校来说,就应该实行比较严格的垃圾分类标准,大学生通过教育应该很容易区分不同的垃圾(去日本留学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垃圾分类)。取消校园内的垃圾桶,而把垃圾桶放在宿舍、教学楼和试验楼中,并且制定校园垃圾分类投放标准,通过对于学生的教育而把垃圾分类的习惯带到社会上也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公务员的素质应该高一点,也可以在各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先实行比较严格的垃圾分类标准,而其他地方垃圾分类标准可以仅仅分为可燃物与不可燃物就可以了。在这里建议苏州大学先提出计划,制定标准,首先在校园内做到垃圾分类,然后逐渐向外推广。这样经过十年的熏陶,大概中国的垃圾分类也能真正实行,至少在沿海地区,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好处也会逐渐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