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卫:安塞尔

 水共山华 2014-11-03

一般来说,亚当斯的成功是由于宏大的自然景观,所表现出来的无数优雅和充分的镇静自若。且从技术角度来看,出挑的完美照片实在非常显眼。

宏大和优雅并存。但作为观众,常常留下的肤浅意识:只是认为他照片的大气和那叹为观止的细腻影调,而忽略了他照片中理性冷静的神韵。

当二战如火如荼的时候,亚当斯却做着风花雪月的事情。所以当现代主义横行的时候,比起他的朋友爱德华.韦斯顿,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他的现代主义成分毕竟少了点。更多的还是在体现美——当然不是画意般,甜美的沙龙美。所以我们可以估计,为什么顾铮教授撰写的《世界摄影史》中,把他只提个只言片语——亚当斯于那个时代的精神毕竟还是有点距离,不如韦斯顿的作品走得彻底,还是比较显而易见的。

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他风格中一些另类倾向,以至于失察!在顾铮教授的《经典摄影赏析》中的第78页《玫瑰与木板》中:象征着生命的花朵和时光流逝、经过日晒雨淋的木板,构成了一个颇具生命感慨的隐喻。这是一幅带有哲学意味的作品,已开了象征的手段,也好比如今观念摄影的雏形。

而他的另外一种作品,比如在:林路教授的《摄影艺术二十讲》中120页为代表的《新墨西哥州的化学公司》,其中写道:“尽管画面的光线影调依旧完美无暇,但是大面积工业烟雾遮蔽了原本纯净的天空,说出了摄影家另外一种忧虑的心情。”这已开了新地形摄影中,批判性风景之雏形。代表人物:罗伯特.亚当斯,刘易斯.巴尔茨。

《新墨西哥州的化学公司》

而以上大师的风格就是努力排斥情感,以一种中性的角度客观地审视,来表现被人侵略破坏的自然风景。精确记录了自然与文化的冲突,同时也揭露了人对自然的破坏与掠夺,提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及其后果,提供了人们对自然反思的机会。然而,越是中性的描写,由于人类的自私所造成的破坏就越是在这种平静的描述之下显得触目惊心。

所以我们不能奚落安塞尔.亚当斯为时代的落伍者,而应该尊敬他为他时代的先驱者。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看到他怎样赶在他同时代人的前面,而不应该怪他的某些局限。只注意他在约塞米提山谷,风光中的大,而忽略了他其他风格中的一些小。当然梁晓声也曾经说过:“在人类的思想意识当中,迄今为‘大’的目标孜孜以求。”正所谓:“大之大忧何必忧?小之小患定成患。”这种深刻的心理分析,也许也正反应了我们潜意识中不正确的审美状态。

而本人认为亚当斯的主要贡献:还是在他那经典的区域曝光法,恩泽后世、裨养了不知多少后学,自是数不胜数——我自也不例外。但当我们常为这理论心弛神往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一种不分皂白的溺爱。因为喜欢某一位大师就有从一而终的贞节,死心塌地的忠实,更如俾斯麦所谓,崇拜和倾倒的肌肉特别发达。这区域曝光法固然是好,但是正如钱钟书所说:“理论常是给不愿意实践的人准备的。”

我认为区域曝光是 “贵族”化的,它的机动性不强是个致命的弱点。尽管这道理稀松平常,可是我却很少看到有人对此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即便是那定定心心所拍摄的广告摄影,也很少听说有人对此教条的按步就搬。尽管按步就搬了它,表面看起来的确会使将来的影调无懈可击。可事实上,在不断得测定每一个区域的曝光时,往往数值前后也会出现误差,越测越糊涂,越测越疑心,让人颇为恼怒,更别说是拍了。

而在亚当斯的黑白风光当中,看起来容易掌握的道理,且大座机的操作必定需要定定心心。可是,当我们在执行分区曝光法时,反复的测光,如果动作不快,一分钟之后,最佳的光线早就不等你了。更别谈,测好之前,你还要磨蹭地调焦,装底片之类的琐碎事情。以上的种种,都会让你在跟随亚当斯的教导当中,碰到拦路虎。因为有很多人是达不到他的水准的——拍摄时的速度和人为的经验还是需要积累的。

故:我们常为某一个人作品的好,因而爱上了它的作者——这是人之常情。不过,爱上了作者以后,我们每每对他起了偏袒,推及于他的全部作品——当然还有他的每一句话,一股脑儿都认为圣经宝典,催眠得自己丧失了辨别力,甚至不允许旁人有选择权。这些从亚当斯身上,我感觉到的问题,对任何读者还是很有价值的。

此外,亚当斯的暗房技术非常了得,光影暗部——暗而不“黑气”,画面干净而无任何瑕疵,黑到白的层次赏心悦目,也证明了他理论的完美。亚当斯固然伟大,吃惊的各影调阶层让人无限神往,不过技术的追求永远不是艺术,我们应该反过来更重视技术以外的东西。亚当斯那作品自身对自然的神韵,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理性冷静”。我们更应该去深深体会。但是,有些后辈对摄影无限制影调的追求,恰恰却走了误解亚当斯的道路。

林路教授不是在他的早年作品《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中说了吗?“一些摄影家很容易受照相机和胶片的技术性能的迷惑,注重拍摄那些仅仅展现技巧的照片。有趣的事,尽管一些受亚当斯影响的拍摄者,他们的技术超过了亚当斯。但是,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作品没有表达出亚当斯那样的内在情感。亚当斯将两者加以完美的组合,获得了风光摄影领域几乎无可匹敌的威望。”

那为何我们还对那叹为观止的影调孜孜以求呢?我认为如果大家能够把摄影与绘画做个比较,就不难发觉:摄影在线的表现力方面明显单薄了(曼雷的中途曝光法的边缘线,算是不错的),所以我们也就没办法似的、自然而然地会去集中了对影调的追求——这是银盐胶片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不知是不是悲哀?在此,我们也就不能不承认摄影对技术有天然的依赖性。这也是我们从亚当斯的研究当中,得出的一些意外发现。总之,希望通过我们对亚当斯以上的总结,能够让读者们更好地对亚当斯有全面化的了解——甚至有新的见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