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会有孩子在听讲的时候都懂,做题却不会做?

 迎高考学习资料 2014-11-03
以上面讲的例子再来展示下什么叫做“主动、深入地思考”。

当老师说完“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明白?”时,
一个真正认真听讲并且真心想明白“压力差”背后的含义时会有下面的N多问题:

既然是压力差,那也就是说浮力是合力?(是的,这与合力的定义是相同的。虽然当浮在水里的时候,我们会明显地感受到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向上托着自己,但其实水并不是直接给了我们这个托力,而是通过在各个方向上给人体施加压力,最终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合力的效果)
考虑到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思考没有意义,那我再顺手举一些简单题目做例子。
比如孩子在学浮力选择题的时候一定遇到过一个选项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和水的压力”(这个说法显然是错的)

会不会有物体是浸在液体中的但并没有受到这个压力差?(是的,比如桥墩,其底部已经直接砸进了河床里,下表面是没有液体的,也就不存在向上的压力了,也就没有压力差,进而这样的物体就不受浮力了)
已经有很多孩子在这个地方吃过亏了,比如“在河底有一凸出的岩石与河底紧密接触,没有缝隙,体积为3m2,它受到浮力是________”。(答案是0 N)

那是不是说出现说“紧密贴合”就一定不受浮力呢?(不是,紧密贴合只能说贴合的这一部分不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而有些容器除了底部外,侧面也可能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比如把一个农夫山泉的矿泉水瓶倒插进水里,瓶口侧面那一部分也会受到向上的压力)
不少孩子一定还记得这个题——“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10cm2、高为5cm,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答案是0.3N)

好,已经知道物体一定要受到物体向上的压力了,那向下的也是必须的吗?(不是,比如说一只船漂在水面上。这个时候物体是只受到向上的压力,向下的压力为零,也就是浮力就等于液体施加的向上的压力)
比如建兰的孩子拿学校试卷问过我一个的问题——“一块5N的木块漂在水面上,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_”。 (答案是5N)

到这里,我已经知道一定要有向上的压力且必须满足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才会有浮力。那我又想起来液体压强是跟深度有关的,是不是说浮力大小也会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呢?(不是,以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推导可以知道是无关的,而且恰好可以通过这里引出阿基米德的理论证明,这里就不写了)

液体中的浮力是液体压力差,那物体在空气中也会受到浮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大气压的压力差?(是的,学习大气压的时候会学到大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这里只是简单地展示一下思考的过程,并不是说孩子在思考的时候就一定要真去找老师或同学问你想到的所有问题。
这里的重点是你真的在自己进行主动、深入地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