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粮上市政策托底,后市或将区间震荡

 醉梦人生516 2014-11-03

  前言:


  十月份以来,随着东北产区新季玉米的集中上市,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快速下滑,市场关注点集中在政策收购的出台上,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下探回升,呈小区间震荡态势。而强麦市场受到新年度最低收购价低于市场预期的影响,期价大幅回落。相比之下,10月份籼稻市场整体保持平稳态势。


  一、谷物市场10月份行情回顾


  十月份以来,随着东北产区新季玉米的集中上市,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快速下滑,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也出现回落。而目前市场关注点集中在政策收购的出台上,市场预期临储收购价将较去年有所提高。十月份以来,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下探回升,呈小区间震荡态势。而强麦市场受到新年度最低收购价低于市场预期的影响,期价大幅回落,主力1501合约当月跌幅4%。相比之下,10月份籼稻市场整体保持平稳态势,早籼稻期货围绕2300元/吨上下波动;晚籼稻期货在2835元/吨附近震荡,成交持续低迷。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玉米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1、东北玉米上市,市场静待政策指引
  目前东北地区正处于集中收割期,辽宁玉米收割进度较快,收割进度估计近九成,黑龙江和内蒙古收割进度也已经过半。吉林玉米上市进程略显迟缓,黑龙江玉米供应节奏加速,辽宁粮源仍旧主供市场需求。新玉米陆续上市也影响了用粮企业采购临储玉米的积极性,近期各地区临储玉米成交率不断下滑。在10月15日的竞价销售交易会中,计划销售玉米5006825吨,实际成交200868吨,成交率仅为4.01%。
  市场玉米供给持续上量,企业收购价格也逐渐下降。目前华北用粮企业玉米收购价格已经迫近甚至达到去年同期水平,价格持续下滑对基层持粮农户售粮热情影响一定压制。受新粮供给增加影响,销区陈粮主导环境逐渐发生改变,产区新粮至销区总量明显高于前期,使得销区到站价格明显下跌,如江西、湖北、湖南价格较前期下跌20-140元/吨。而用粮企业看空情绪不减,仍随采随用,贸易商为消化库存而普遍降价。
  随着东北产区玉米上市量增加,北方港口新季玉米到货量处于上升状态,对北方港口贸易商收购心态及价格走势形成明显打压。而北方收购成本的下降,使得南方港口价格下行压力凸显,港口成交价格弱势运行,贸易商出货需求继续上升。
  近期有市场传闻称,今年托市政策基本框架已定,主要内容为:继续执行临储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吉林三等2240元,二等2280,一等2320,辽宁和内蒙古高20,黑龙江低20)。敞开收购(理论上无限量);中储粮、中粮、中纺三家统贷统还(由去年分散的贷款和收储转为集中三家,相对略偏空);收购补贴及露天存储做囤子补贴不变(仍有较高的额外利润);无运费补贴(南方企业采购成本增加)。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历史情况来看,玉米临储收购价逐年提高,即使今年临储收购价与上年持平,辽宁及内蒙地区三等玉米临储收购价格也在2260元/吨,这将为后期新陈玉米价格奠定底部。尽管后期新玉米集中上市价格仍将继续下行,但一旦临储收购启动将有效抑制价格跌幅。
  2、下游深加工利润好转,饲料企业购销升温
  随着新粮上市,东北深加工企业陆续开秤。由于目前处于新旧粮源衔接的过渡期,今年开秤价整体较去年偏高50-80元/吨不等,即便如此,新粮价与陈粮价相比下降明显。因此,新玉米上市大幅降低了原料成本,使得加工利润明显改善。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按新玉米成本来算,黑龙江肇东地区玉米酒精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仅考虑酒精及DDGS产品,不考虑其他副产品)14元/吨,吉林松原地区酒精企业理论加工利润为-50元/吨。如果按陈玉米成本计算,上述地区理论加工利润分别为-300和-500元/吨(不考虑部分企业的相关补贴)。但是,新玉米上市对下游产品价格冲击也较为显着,深加工产品价格普遍有所回落,淀粉、DDGS等主副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走跌。不过,四季度深加工产品将迎来产销双旺季,行业整体开工率有望陆续恢复上升,产销热度将面临升温。
  从饲料养殖行业来看,近期国内生猪价格全面止跌,禽蛋价格下行趋势也明显受到限制,主要受益于国庆节前养殖户集中出栏,导致节后国内猪禽存栏量下降。眼下销区饲企陈作库存消化渐入尾声,对新玉米采购需求增加。伴随北方产区新季玉米全面上市,南方销区新粮购销热度相应上升,尤其南方饲料企业采购新季玉米积极性持续升温。加之近期新季玉米产地成本下降,更是推涨饲企的采购热情。但目前仍处新玉米上市初期,后期现货价格下跌风险仍存,且政策消息尚不明朗,企业备货相对谨慎,大规模采购尚未到来。


  (二)、小麦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今年产量丰产,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从而令国际麦价承压。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将2014/1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值上调到7.13亿吨,主要因为俄罗斯、欧盟以及中国的小麦产量高于早先预期。在粮食连年增产的高起点上,今年我国小麦再获丰收,总产量和单产的增幅均达到8年最高值,成为三大主粮里唯一实现十一年连续增产的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冬小麦产量达到11989.9万吨,比去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目前市场粮源随收购深入进行而减少,前期愿意售粮的农户群体手中小麦销售殆尽,剩余的小麦主要掌握在不急于售粮的那部分群体手中。同时,随着市场粮源趋紧,粮食经纪人惜售心理提升,因而减缓了出售的进度,近期新产小麦收购进度明显减缓。


  (三)、稻谷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随着托市收购的全面启动,早稻收购价格也逐步回稳,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的提振下,部分地区市场价向托市价靠拢,具有国家政策性早稻收购资格的粮库和代收点的收购价均达到了1.35元/斤。不过,稻谷收购价走强、大米市场价疲软,“稻强米弱”现象让不少粮食加工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加工企业入市收购早稻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中储粮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籼稻市场仍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政策市。而对于晚籼稻市场来说,目前新粮上市,缓解了前期供应紧张的局面,后市表现或较为稳定。


  三、后市展望
  从玉米市场来看,近期关于临储保护价传闻不绝于耳,临储保护价及南方运补政策如何定位尚不明朗,市场潜在不确定性仍旧存在。而新季玉米上市初期,后市供应压力将面临持续释放,企业备货相对谨慎,大规模采购尚未到来,短期价格弱势运行仍将是主流趋势。但由于小麦替代数量下降,进口DDGS受阻,以及第四季度饲料需求旺季到来,玉米消费预计将大幅增长,这将对后期玉米价格有一定推动,后市或在震荡中等待政策指引。
  从小麦市场的情况来看,主产区小麦收购量大导致市场流通短缺、加工企业库存水平普遍偏低、进入消费旺季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普遍提高、前期玉米价格上涨导致小麦大量流入饲料领域,这些因素支撑了麦价。国内麦市阶段性供需偏紧成为提振麦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小麦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市场主体的购销心理,也将间接对小麦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产生影响。从整体来看,后市强麦期货价格或呈现震荡中重心上移态势。
  从稻谷市场的情况来看,虽然进入消费旺季,但市场上对大米的消费需求并未出现显着提升,普通稻米行情持续平稳运行,这与市场供给宽松有很大关系,而优质稻米行情稳中趋强也符合当前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大背景。后市来看,早籼稻受托市政策支撑,行情难有下跌,但也难以上涨;中晚稻行情平稳运行,中晚籼米或因国家严查走私而略有上涨,但这种被动上涨不代表市场需求出现改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