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中汤

 学中医书馆 2014-11-03

理中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改为汤剂,名理中丸,又称人参汤,治申汤、人参理中汤。

组成与用法 人参90克 干姜9 0克 甘草90克 白术90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2次,开水送服。临床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中健脾,益气祛寒。
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食少,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胸痹等证。 .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又有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肺心病,妇女月经过多,腰痛,胆道术后。T”管引流液过多,以及慢性口腔溃疡等病症。例如;
(1)胃脘痛 本方改汤剂,加黄芪、陈皮、豆蔻等,治疗脾阳虚型胃脘痛30例。每日1剂,每周服6剂,3个月为1疗程。结果;显效17 例,好转工3例(《陕西中医》1984年第工期)。

(2)腹胀 本方改汤剂,加桂枝、大黄、芒硝、石膏、知母,以大米、荷叶为引,治疗严重腹胀。患者始因发烧,肚腹撑胀、呕吐、阵发性腹痛,10余天水米未进,体温降至35。0,频呕,腹部撑胀,3天未解大便。结果;服药1剂后,症减,继服上方加减3剂,症情大减;后用逍遥散、甘麦大枣汤调理10余天痊愈((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7年第1期)。

(3)胆道术后。T”管引流液过多 本方改汤剂,加砂仁,治疗胆道术后“T”管每日引流量5000-6000毫升者。结果。服药2剂后,引流胆汁每日减至500毫升左右,后予香砂六君丸巩固疗效,痊愈出院(《四川中医}1986年第3期)。

 (4)妇人腰痛 本方合四物汤,加杜仲、续断,治疗135例。结果。治愈37例,有效82例,无效16例;有效治疗时间平均6.52天(《新中医}1986年第8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方用人参、白术健脾,配以千姜温中,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呕利腹痛、舌淡苔白,脉象沉迟,为其辨证要点。 原书注称:。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渴欲得水者,加术用量,腹中痛者,加人参用量;寒者,加干姜用量。”原书方后尚有丸剂效果。不及汤”的记载,故临床可根据病情相机改丸为汤应用。现代临床应用时方中人参常以党参替代,治疗阳虚失血时,干姜多改用炮姜。 . 本方药性偏于温燥,感冒发热、阴虚内热者忌用。 桂枝人参汤(<伤寒论}),即本方加桂枝组成,功能温中解表;主治中焦虚寒,兼有表证,利下不止,发热恶寒等症。丁萸理中汤(《医宗金鉴>),即本方加丁香、吴茱萸组成;功能温中健脾,降逆止呕,主治脾胃虚寒,呕恶反胃等症。理中化痰丸(《证治准绳》),即本方加半夏、茯苓组成,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痰多咳嗽,或呕吐清水等症。枳实理中丸(《和剂局方》),即本方加枳实、茯苓组成,功能温中健脾,化饮消痞,主治脾胃虚寒,痰饮气滞,脘腹痞满等症。治中汤({类证活人书》),即本方加陈皮、青皮组成,功能温中健脾,行气,主治脾胃虚寒,气滞胀满等症。连理汤(《症因脉治》),即本方加黄连、茯苓组成,功能温中健脾,清燥湿热;主治脾胃虚寒,兼有湿热,腹痛泄泻,或呕吐清水,口苦苔黄等症。

附子理中丸

方剂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与用法 附子90克 人参90克 干姜90克 甘草90克白术90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临床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泻利,霍乱转筋,畏寒肢冷,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心力衰竭,慢性口腔溃疡等病症,也有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婴儿青色便,痢疾等病症。

例如: .
(1)胃溃疡 本方加白芍、茯苓、良附丸治疗。结果。服药10剂后,痛止;3个月后,X线检查胃溃疡得以愈合(<江苏中医}1979年第 1期)。
(2)痢疾 本方加木香、炒黄芩、佩兰、藿香治疗。结果。服药6剂,便脓血止;继以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而愈(《江苏中医》1979年第1期)。

(3)婴儿青色便 本方为乳母服用治疗。服法为于哺乳前45分钟左右,乳母服药200--300毫升,日服2—3次,服1—2日即可。结果,患儿症状迅速缓解,大便颜色转正,次数减少,一般1剂即可见效,药后当晚婴儿多能安静入睡,次日大便由青色转为黄色,1-2天后大便即可恢复正常(<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4)消化道出血 本方加煅龙骨、煅牡蛎、阿胶珠等治疗。患者症见呕血、便血,血色紫黑,量多不止,面色咣白,头汗如珠,四肢逆冷,六脉沉伏,奄奄一息。结果:一夜尽剂,脉起肢温汗收,呕血、便血平定;继以大剂理中汤3剂,血尽止;再以温脾汤及人参养营汤调理而愈({江苏中医}1966年第2期)。

(5)心力衰竭 本方加桂枝、茯苓、苏子、泽泻、焦山楂、焦六曲、山药、川连,治疗心衰浮肿者。结果。服药3剂后,症状均除;后以异功散,金匮肾气丸调理1月而恢复劳力(《江苏中医}1979年第1期)。

(6)慢性口腔溃疡 本方加熟地治疗。结果:服药4剂后,口腔溃疡减其大半,食热物未见明显灼痛,再进3剂告愈({医教革命》湖南 1974年第1--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脾胃阳虚寒盛,腹痛吐泻之证。方用附子温阳散寒,配以干姜温运中焦,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促进脾阳健运,诸药合用,使中阳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脘腹冷痛、畏寒肢冷、溲清便溏、不渴、脉象沉细迟缓、舌淡苔白滑,为其辨证要点。 本方药性偏于温燥,阴虚内热者不可使用。 附子理中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本方改作汤剂;功能回阳祛寒,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