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螳螂拳六段摘要产生于清代以前

 柳氏国术 2022-12-29 发布于山东

螳螂拳六段摘要产生于清代以前(《全球功夫》NO.11作者 柳国顺)

  新浪柳氏螳螂拳的博客(2012-06-05 22:08:02)[编辑][删除]20110301095855

标签: 

杂谈

螳螂拳六段摘要产生于清代以前

                  文/ 柳国顺 演示/ 柳国顺、李青生

山东梁学香所传的螳螂拳六段摘要,经他的弟子们分支传承,至今已是传人众多、流传极广。这得益于传人思想的愈趋开放以及信息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以前那种传统的保守隐秘的传授方法,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原先信息极为闭塞状态下的一些与六段摘要相关的不实传言将会逐步得到澄清。
  从郝宏、姜化龙这两支传下的六段摘要的情况来看,虽拳路内容、个别招式稍有分歧,但大同小异,整体上基本一致。尽管这两支螳螂拳的传承,由于代表性传人的武学思想、拳术结构、生活经历以及技击体验等因素的差异,已经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螳螂拳派,但在嫡传过程中,尊崇经典原作、力求原版传承,历来如此。问题是含有二百余招式的六段摘要到底是何人何时所作,说法不一。说是梁学香以后的传人所作,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郝宏传承时期,六段摘要已是郝家拳房重要的传授内容。据了解,其他各支也有六段摘要的传流。至于摘要第七段,其内容、结构、风格等与六段摘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明显地是后人借摘要之名的续作。

梁学香传出的六段摘要,为何不在自己的拳谱中提及?不难理解,一方面,六段摘要不像分身八肘、乱接、秘手是螳螂拳创始人王郎的作为,应是螳螂拳创始后的发展时期的传承人所编。另一方面,螳螂拳在以前的流传中是很隐秘,或许由于它的技击价值的珍贵,致使传承人仗此在江湖武林中安身立命,所以奉为至宝不肯轻易示人;或许它与社会动荡、政权更替等因素有历史性关联,不得不隐藏于地下传承,如此等等。而且,传承手段基本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无意立文字传后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武界倡导国人练武强身,以强种强国。宗师郝恒禄先生在1926年所作的拳论中批评学螳螂拳求名声不深入的现象说:“其有略知大意,稍得梗概,乃即自是自足,每对人辄曰:'螳螂打者我知之。’提袂提襟,津津而谈,轻傲以作,空视一切,旁若无人。是不尔参观者之哂也?”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螳螂拳历来的稀贵,能学个皮毛,会个三拳两脚的,就可以在人前夸耀。再向前追至有县志记载的清代乾隆年间李秉霄身上,那个被李从濒死困境中救治的大盗,为报答活命之恩,暗地里将螳螂拳技艺传授给李。可见螳螂拳在古代江湖上的非凡价值与神秘。由此,梁学香拳谱中未记载六段摘要以及其他拳路,实属正常现象。

据郝家说法,六段摘要是螳螂拳先贤将诸多古拳的精华融为一体而演化成的螳螂拳路。所谓摘要,即是撷取诸多古拳精要手法的意思。那么,六段摘要是梁学香创编出的传授给弟子,还是出自梁的老师赵珠,抑或是梁的师祖李秉霄之手?螳螂拳界对此说法不一,以梁学香创编说和李秉霄创编说为多,但都属于臆测,并无证据。笔者以为,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六段摘要的创编与清代人没有关系。幸喜六段摘要留有时代的痕迹,那就是拳路中所含有的“采发制敌”的众招式的技击内涵。包括摘要第一段的“起身白猿偷桃”和“双封仙人取发至地”、摘要第三段的“取发至地”和“闭门取发往后擒”、摘要第四段的“转身取发往后擒”和“进步先取眼,粘手摘瓜献”等,这决定了六段摘要只能产生于清代以前。

采发以制敌,就得谈谈清代人的头发。清统治者入关后,欲彻底征服汉人,实行了令汉人深感奇耻大辱的剃发令。贯穿于整个清王朝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酷法令,屠戮了成千上万的不愿剃发的汉人。人人皆知,清代人留了个阴阳头,即头顶前半部分剃光、后半部分向后梳成辫子垂于脑后。其实,这还是清代晚期的头发式样,即牛尾式辫子。清前期,留的辫子是“金钱鼠尾”式,即头顶后仅留铜钱大的头发,向后梳成个老鼠尾巴样的小辫。鼠尾小辫的发式延续了清代好长一段时期,后来才逐渐演变为猪尾式,最后是牛尾式。

六段摘要的采发制敌术有6个招式,其中有五招式是采敌头顶的头发的,一招式是从敌脑后采发的。所谓采发制敌,即是用手抓住敌的头发以控制敌的头颈乃至身体,继而直接将敌拉倒于地,或同时进拳、膝击打,或扭伤敌颈部。要点是必须抓紧抓牢敌头发,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敌的身体并顺利制敌。在格斗动态中,抓住并抓牢敌脑后的牛尾辫的根部以制敌是可以的,要想迎面抓住敌的阴阳头的向后梳的顶发是很困难的,而要抓牢它并控制敌身以取胜更是难上加难。抓不牢敌的头发,非但难以施招制敌,反而会遭受敌的乘隙反击。所以,梁学香不会去研究这种制敌难成而易被敌制的采顶发术,李秉霄等人更做不到。据此,含有多种采敌顶发以取胜的招式的六段摘要,决不会产生于清代。 

六段摘要的采发制敌招式是针对清代以前汉人的蓄发状况研究创作的。作为螳螂拳重要经典,六段摘要是在崇尚原作传承中传流下来的,当然产生于清代以前。
  除六段摘要外,有的原始经典拳路如“梅花路”等,也有采敌顶发的招式。这相互印证了螳螂拳创始时代应为清代以前,所以“螳螂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