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 作者:佚名)
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门内西大街,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据说安禄山叛唐,就是在此处誓师,他喜独乐,故以“独乐”二字作为寺名。
独乐寺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独乐晨光”,主体建筑是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古建筑,门上悬挂的“独乐寺”匾额相传是明代官吏严嵩所题。山门两侧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山门后面还有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壁画。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十分生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观音阁高23米,是我国现存双层楼阁建筑中最高的一座,也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结构楼阁。阁内观音塑像高16米,观音头上还有10个小头像,所以又称十一面观音,是我国最大的彩色泥塑之一;观音阁四壁,绘有五彩缤纷的壁画,北墙后门两侧和东、西墙绘有罗汉像,是研究我国绘画和佛教史的重要资料。独乐寺厉经千余年的多次地震及兵火劫难,至今巍然屹立,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愧宝。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拨巨资精心修缮,使“国宝”完好保持了原建筑的风采,其极高的建筑、宗教、历史、美学等科研价值使中外专家、学者赞叹不已,广大游客络绎不绝。
景点信息:
地址:天津市蓟县城内武定街41号
门票:独乐寺、白塔寺、鲁班庙联票40元;登观音阁10元。
开放时间:8:00-17:00
交通: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武定街41号。
北京方向:
公共汽车:在四惠汽车站乘坐前往蓟县方向客车,票价24元,车程2个半小时左右。由于蓟县新汽车站离县城很远,可以坐个绷子过去,5块钱。
自驾车:从前门大街走102国道(京哈公路)至邦均向蓟县方向到蓟县城。
天津方向:
公共汽车:河北客运站(建昌道)乘坐前往蓟县方向客车。到蓟县县城后,从蓟县客运站后步行15分钟可到鼓楼,即到独乐寺;或从蓟县客运站坐三轮车前往,车费4元。
火车:天津东站前往蓟县火车。
自驾车:沿津围公路(或津蓟高速)到县城。
联系电话:独乐寺联系电话 022-29191610
投诉电话:蓟县旅游局电话 022-29142566
景区官方网站:http://www./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独乐寺就在县城里,食宿、医院、银行、停车场、卫生间等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住宿:
世纪宾馆
介绍:二星,距独乐寺1里,共有客房70套,同时容纳300人就餐。
电话:022-29193222
民政招待所
介绍:府君山脚下,距独乐寺2公里,共有客房60套,其中高级间4套,大、中、小会议室齐全,同时容纳150人就餐,品位独特,环境优美。
周边景区:天仙宫、渔阳古街、盘山、黄崖关长城、遵化清东陵
旅游小贴士:
1、独乐寺于每年正月初一(弥勒佛诞辰日),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十二月初八(佛祖成道日),举行规模盛大的纪念法会,八方信徒云集至此。
2. 独乐寺庙会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达鼎盛时期,如今的独乐寺庙会是集民间艺术、地方习俗、佛教文化为一体,有乾隆礼佛表演、佛事法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有吴桥杂技、民间花会、地方戏剧等传统节目,又有吹糖人、手指画现场演示及大碗茶、糖葫芦等传统风味小吃。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举办。
景点地图:
独乐寺方位图
景区相关资料: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独乐寺现已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
独乐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天津市蓟县县城内。 独乐寺相传始建于唐,辽统和二年(984)重建。
建筑特色
说起蓟县的独乐寺,它竟集古建、泥塑、壁画三绝于一身,拥有九个全国之最的桂冠,这无疑让人为之叹服。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始建于唐,辽统和二年(984)重建,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独乐寺的第一个全国之最,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国家级4A级景区。
【古代建筑】:独乐寺的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由台基、屋身、瓦顶三部分组成。台基上有直径50厘米的木柱十二根,呈横四竖三排列,按宋朝李仲明的《营造法式》属“分心斗底槽”殿堂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该地盘类型的最早实例,这是独乐寺的第二个全国之最。山门的屋顶呈五条脊、四面坡,建筑学上称为庑殿顶,在古代建筑中,庑殿顶属于最高等级,只有宫殿庙宇中最尊贵的建筑物才使用庑殿顶,说明当时在重修独乐寺的时候等级是非常高的,独乐寺的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这是独乐寺的第三个全国之最。独乐寺山门正脊两端张口吞脊、长尾翘转向内的饰物,在古建中叫做鸱吻,这对鸱吻是我国保存在建筑屋顶上年代最早的鸱吻,这是独乐寺的第四个全国之最。山门的檐角出檐平缓深远,如大鹏展翅,如意如飞,给人一种升腾飞跃之美,出檐深远主要靠斗拱支撑,在山门外檐补间斗拱和转角斗拱外出正面的第三层,还出现了我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最早的直枓和斜拱实例,这是独乐寺的第五个全国之最。
走出山门,正前方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也是独乐寺的核心景观——观音阁,观音阁通高23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这是独乐寺的第六个全国之最。从外表看,大阁为上下两层,实为三层,中间夹一平座暗层,在暗层中,内圈柱间使用斜撑柱、夹泥墙做法,内外圈柱间施以斜戗柱,加强了整体结构的刚度,达到实用与功能的统一。观音阁的暗层是我国最古老的结构层,这是独乐寺的第七个全国之最。观音阁的几个檐角出檐深远,最远处长达5.2米,主要靠斗拱支撑,观音阁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共使用了24种、152朵斗拱,它粗壮硕大的斗拱,如翼的出檐,阁顶和缓的坡度,以及古朴壮观的建筑风格,无不让我们现代人为之叹服。
走进观音阁,它的内部结构更是独特,由于在观音阁内要塑一个高16米的泥塑观音像,在内部配置了长方形井口、六角形井口和八角形的斗八藻井,这样不同形式的井口配置,不仅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和协调,同时也起到了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特别是上顶斗八藻井的配置,为我国最早的“斗八藻井”实例。这是独乐寺的第八个全国之最。观音阁正是由于设计的独具匠心,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和28次地震的破坏,仍屹立于京东大地之上,这无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塑像 作者:佚名)
【辽代泥塑】:立于山门前两稍间的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俗称“哼、哈”二将)站像,均为上身袒露,肌肉隆起,下身着裙,右手握剑,赤足站立,两尊塑像均高4.5米,由于塑像身材高大,气势威严,加之身体前倾近20度,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令人生畏,上下肢体凸现出的肌肉,显示出浑身都是力量,给人一种威猛的武士形象。上世纪80年代,相声大师侯宝林来独乐寺参观时,高度评价这两尊塑像,造型生动,形象逼真,不但塑出了骨骼,而且塑出了肌肉,是形神兼备的艺术佳作。
观音阁内的十一面观音像高16.08米,居高临下,威严壮观,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这是独乐寺的第九个全国之最。观音像身姿优美,仪态端庄,历千载而傲然屹立,实为稀世珍品,因其头上还有十个小头像,所以又称十一面观音。观音本面弯眉直鼻,目视远方,嘴角微微上翘,面部、胸部、手均敷金色,给人一种肃穆慈祥之感。整个观音塑像微向前倾斜,右臂上举,左臂下垂,手作“接引”状,居高临下,威严壮观。
观音像前边有两尊高约3.2米、随时听遣的胁侍菩萨像,她们与主像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主像的威严与高大。两位胁侍衣着华丽,表情温恭,脚作“稍息”状,头、身、足呈现一条优美的“S”形曲线。她们步履轻盈,婀娜多姿,宛若两个柔情似水的少女,生动活泼,亲切感人。
山门的两尊金刚力士,观音阁内的十一面观音及两侧的胁侍菩萨,这五尊塑像均为独乐寺保存完好的辽代泥塑。塑像优美的身姿,生动的表情和协调的服饰,承袭了唐代风格,又具有辽代早期的佛教艺术特征,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之精品佳作。
(壁画 作者:佚名)
【元代壁画】:观音阁壁画是独乐寺壁画的主体,为元代绘制,明代重描,分布在大阁下层四壁,通栏满布墙面,高3.15米,全长45.35米,总面积142.85平方米。这组壁画原来被一层厚达1厘米的白灰皮覆盖,1972年修整观音阁时偶然发现,立时引起文物界、美术考古等多方面的关注,当年即被揭出,使此隐没了二百多年的艺术瑰宝重现于世。壁画的制法,是用细砂土、稻草、麻和泥抹墙面,压平后刷白粉绘制。由于使用了红、白、绿、紫、蓝、黄、粉、黑等多种色调的矿物质颜料,画面至今色泽艳丽,保存基本完好。壁画以佛教十六罗汉和两明王为主题,间以佛教有关的神话故事、世俗题材和重修信士像,构成一组组各有独立内容,但又彼此相连的巨幅画卷。罗汉像依次分布在东、西、北三壁,皆有姓名、住址和赞语,记录了各罗汉的主要活动内容,有些已难以认清。壁画的表现形式和构图方法十分罕见,是研究佛教历史、古代绘画的珍贵实物。不仅为独乐寺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还为历史、艺术、宗教等各个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笔珍贵资料。
建筑布局
独乐寺的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布局、结构都比较奇特。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由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这些都反映出唐、辽时期佛寺建筑布局的特点。
白塔寺
白塔是早期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重建于辽清宁四年,塔高30.6米,平面八角形,通体雪白,造型别致。由石基、亭阁式仿木结构的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组成,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塔身有8句谚语,是佛教中的重要理论——缘起论,佛家称之为法身舍利谒,也称之为佛法。须弥座有24组伎乐俑砖雕,笛筝齐奏,翩翩起舞,形成严肃而欢乐的礼佛场面。各角有硬朗汉雕像,姿态生动似在极力支顶塔身,塔身下层八角各有小塔,更陪衬孤高之白塔,其有众塔林立之感。上下三层各角共有24只惊鸟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白塔上通饰砖雕,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是辽代砖雕的上品。白塔历经千余年,饱餐风霜,屡经地震,在1983年维修时,曾出土文物一百多件,其中完好无损的七十三件,这些物品做工精细,是稀世珍宝。
白塔寺共有三座大殿,塑有三组彩色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观世音菩萨和龙女、善财童子;地藏王菩萨和张明父子。九尊塑像或宝相庄严,或谦恭有礼,或慈眉善目,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每个人物的身份特点。每逢佛教节日,院内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山门
山门是入寺的主要通道,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前两稍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后两稍间是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
山门梁柱粗壮,斗拱雄硕,“升起”和“侧脚”明显。屋顶为庑殿顶,五条脊四面坡,又称“四阿大顶”,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正脊两端的鸱吻,造型生动古朴,为辽代原物。
观音阁
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大阁设计别具匠心。二十八根立柱,做里外两圈升起,用梁桁斗拱联结成一个整体,赋予建筑巨大的抗震能力。斗拱繁简各异,共计24种,152朵,使建筑既庄严凝重,又挺拔轩昂。三层楼阁,中间做成暗层,省去一层瓦檐,避免了拥簇之感,暗层处里外修回转平台,供认礼佛和凭栏远眺,既实用又美观。阁内耸立十一面观音像,阁下层四壁布满壁画。
韦驮亭
韦驮亭位于观音阁北面,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小巧别致,独成一体。韦驮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亭内韦驮像,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据说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脚僧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只要看见寺内的韦驮像双手合掌,表示寺庙里欢迎,路过和尚尽可大摇大摆进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拄地,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
报恩院
报恩院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重建,四合院式建筑,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
咸丰八年(1859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报恩院”。“报恩”二字在此有二层含义: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本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义,二者:佛弟子怀恩四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即: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
报恩院前殿为弥勒殿,正中供奉一尊铜制弥勒菩萨像,两边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这种布局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
报恩院的后殿是三世佛殿,里面供奉着横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东西配殿分别是文殊殿和普贤殿。
乾隆御笔碑刻
乾隆御笔碑刻,共28块,诗文107篇,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名人书法,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是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汇集,弥足珍贵。碑文又分御笔临和御笔两种,御笔临有《艇子新浮水》(临文征明)、《朝辞白帝》(临赵孟頫)、《朱阑画柱》(临苏东坡)等,笔法和神韵均堪称一绝。御笔有《敖不可长》、《金刚四句》、《大学圣经》、《秋兴八首》等,或苍劲挺秀、或行云流水。很多作品反映了乾隆皇帝受佛、道、儒思想影响所持的中和、平常的修身之道。碑刻现镶嵌于行宫回廊内。
独乐寺行宫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新增设的展览,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
独乐寺展厅
蓟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馆藏文物丰富。境内有八千年前青池遗址和商周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已知文物点325处,列入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53处。独乐寺有展厅12间,现正举办“独乐寺维修展”,“蓟县出土文物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让参观者进一步认识蓟县,了解独乐寺历史。之前,展厅还举办过蓟县历史展、蓟县瓷器展、红旗颂展览、自然展等。
鲁班庙
鲁班庙是独乐寺景区内的又一处著名景点。相传独乐寺是鲁班显圣而建,古代蓟州人为纪念这位建筑祖师在此建庙。这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供奉鲁班的庙宇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建筑——鼓楼 ,也是独乐寺景区内的著名景点之一。鼓楼在历史上曾有过六次重修 。现存之鼓楼为清道光十五年重修 。千余年来独乐寺经历了数十次地震及兵火劫难,至今仍巍然屹立,除了它独特巧妙的建筑结构之外还与众多有识之士的研究与保护分不开的。其中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白塔 作者:佚名
山门 作者:佚名
观音阁 作者:佚名
观音阁里的观音像 作者:范思哲
观音像旁的胁侍菩萨像 作者:范思哲
屋檐上的小兽 作者:佚名
斗拱 作者:佚名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0年0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