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名中医消化病方10

 学中医书馆 2014-11-06
13名中医消化病方-10

茯苓补脾益胃,利水渗湿;甘草补脾,调和诸药;按语:据临床观察,健脾理气汤不仅能消除临床症状,;【加减】兼见湿热者加茵陈、藿香、虎杖以清化湿热;;【名医简介】;李寿山,字岳东,主任中医师、教授,1922年生,;【名方】健中调胃汤;【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陈皮;【功能】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胃痛、嘈杂


 

 

茯苓补脾益胃,利水渗湿;甘草补脾,调和诸药。考虑到情志因素在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脾土与肝木之间相克关系,方中大剂量用疏肝理气之品,以枳实苦泻辛散,破气消胀,消积导滞;厚朴味辛行散,疏利气机,为行气消胀要药;肝郁不舒,横逆上窜,犯胃雍土,则脾胃升降功能受到影响,加入陈皮、姜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消痞散结。饮食因素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原因,方中有炒莱菔子下气消食,除满消胀。中医学认为胃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即“胃以通为补”,胃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胃气不降则壅滞成病,故方中加入少量熟军通脏导滞,荡涤胃肠,通利水谷,调中化食,活血化瘀,安和五脏,以遂胃腑通降之生理特点,恢复脾升胃降纳运水谷的生理功能。舍生用熟,乃虑及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虚为本之病机特点,用熟军缓缓导滞祛邪,兼以活血而不伤正。全方共奏补气健脾,理气消胀之功。补气兼以理气,补而不滞,健脾兼以舒肝,培土疏木,肝脾并调,组方合理,临床应用获得良效。

按语:据临床观察,健脾理气汤不仅能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舌象脉象,实验研究表明,健脾理气汤还可以促进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患者胃的排空功能,改善患者空腹血浆胃泌素、胃动素低下及胰高血糖素升高的状态,使患者D-木糖排泄率低下的状态恢复正常。临床与实验研究说明,健脾理气汤具有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胃肠运动,增加胃排空的作用。

【加减】兼见湿热者加茵陈、藿香、虎杖以清化湿热;兼有食积者加焦三仙、鸡内金以消食导滞;兼有瘀血者加丹参、三七粉以活血化瘀;兼有肝郁者加香附、郁金以舒肝解郁;兼有烧心反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以和胃制酸。

 

【名医简介】

李寿山,字岳东,主任中医师、教授,1922年生,山东省平度市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好学,秉承庭训,随父学医。他勤求经典,博采众长,上自内、难、伤寒、金匮,下至千金、外台、温病各家,莫不涉猎攻读,博学多闻,对其重点内容尤能熟记辨惑。1940年悬壶于大连,1956年到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辽宁中医学院前身)师资班深造。李教授临证50年,笃信仲景,学验俱丰,擅用经方以治热病、急症、重症,尤长于脾胃病及心肾系疾患。对瘀血证治与舌下络脉诊法颇有研究,曾荣获辽宁省优秀论文奖。在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数十年中,素以家传《百病赋》为临床指导,疗效卓著,屡起沉疴痼疾;其辨证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获市科技进步奖。曾任辽宁省中医学会副会长、大连市中医医院院长,市中医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辽宁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副主任等职。李教授主要著作有《伤寒论句解新义》、《临证辨治心法》、《临证用药心法》,并参与编写出版了《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等多种著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名方】健中调胃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陈皮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功能】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敛疡制酸。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胃痛、嘈杂、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缓、喜暖喜按、嗳气矢气、大便或溏或燥、舌质淡红、苔白滑、脉象沉细或弦。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

方中党参、白术益气健中、调补脾胃,姜半夏、陈皮理气化痰、降逆和胃,降香化瘀止血,公丁香温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敛疡,炙甘草和中缓急。共奏健中调胃、敛疡止痛之功,对脾胃虚弱、气滞停饮、偏虚偏寒之胃病、嘈杂、泛酸诸症有良好的效果。

【加减】偏阳虚寒盛者,冷痛较重加良姜、毕澄茄;兼气郁不畅者,脘腹胀满、嗳气矢气多加佛手、香椽皮;兼停饮者,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加茯苓、生姜;兼脾不统血,大便色黑或呕血,

倍党参,加炮姜、三七粉。

【病例】

房某,男,44岁,患胃脘隐痛10余年,每届秋冬加重。近因嗜食凉饮,胃痛发作。嗳气、嘈杂泛酸、喜暖喜按、胃有振水声、大便先硬后溏,上消化道钡透诊为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曾服胃先优、甲氰脒胍不愈。诊脉沉细,舌淡红苔白滑,予健中调胃汤加茯苓15克、生姜6克,水煎早晚分服。进药3剂,胃痛止,偶有不适少顷即安。原方加减再服3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上消化道钡透,病灶愈合、龛影消失,随访2年一切良好。

 

【名医简介】

李振华,生于1925年,河南省洛宁县人。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在中学读书时,即随父学医,21岁开始行医。李氏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及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中医分会副会长。1987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录入《澳大利亚及远东科技名人录》。40余年来,李氏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精研医理,治学严谨,除长于治疗疑难杂病外,晚年致力于脾胃学说的研究,指导了10多名脾胃及心血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等书。合著出版的书籍有《河南省名老中医集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全国中医大专院校统用五版教材《中医内科教材》、《中国当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中医内科学》等。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进步奖的科研项目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脾胃气虚本质的研究”、“耳部信息诊断肿瘤的研究”。李氏运用脾胃学说,对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自拟了理脾愈疡汤,经多年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名方】理脾愈疡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朴10克,甘松10克,刘寄奴15克,元胡10克,乌贼骨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3枚。

【功能】健脾温中,理气活血。

【主治】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用法】每日1剂,文火水煎两次,早晚各服1次。

【方解】

本病多因忧思恼怒,久郁不解,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气血壅滞,溃破成疡;或因饮食生冷不节,损伤中阳;或久病脾胃阳虚,复加饮食寒冷所伤,中阳不振,虚寒凝滞,气血不畅,而成溃疡。其病位在胃或十二指肠,但其病理机制与肝脾密切相关。故本病的病理演变有肝郁化火伤阴、气滞血瘀和脾胃气虚等不同病理阶段,这即构成了临床不同证型的内在病理依据。本病系慢性疾病,以胃脘隐痛,饥饿时痛甚,得食缓解,病处喜按,喜热恶寒,胃胀暖气,每在春秋季犯病。脾胃气虚证多见,占本病各证的80%以上,本方的适应证。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配炙甘草调和营卫,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砂仁、厚

朴、甘松、刘寄奴、元胡疏肝和胃,理气活血;乌贼骨生肌收敛,制酸止痛。共奏健脾温中,活血止痛,生肌愈疡之效。

【加减】如溃疡出血,大便色黑者,加白芨10克、田七粉3克(分2次冲服)、黑地榆12克;如语言无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温者,加黄芪15~30克,甚者加附子10~15克;如嗳气频作者加丁香5克、柿蒂15克;如食少胀满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名医简介】

李正芳,生于1920年,山西省万荣县人。现为甘肃定西县中医院主任医师。世业医,父早丧,15岁随岳父赵星桥老中医学习。1961年由甘肃省卫生厅调定西地区医院任中医科主任。1984年定西县中医院成立,任党支部书记兼院长。1984~1989年,任甘肃省中医学会理事。1981年任定西地区中医学会理事长至今。1988年晋升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习医50余年来,治内科疾病重视脾胃,处方用药以温运为主。喜读书,性耿直,不慕名利。学术上以《内经》为蓝本,以《脾胃论》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名方】新加胃苓汤

【组成】藿香6克,茯苓30克,猪苓10克,制苍术10克,泽泻10克,制香附10克,砂仁10克,小茴香10克,高良姜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建神曲10克,生姜10克。

【功能】温中理气,燥湿健脾。

【主治】平素脾胃虚寒,胃纳不健,消瘦虚弱,困倦乏力。或因饮食生冷,致脾胃虚寒,胃痛腹泻,或上吐下泻。诊得舌苔白薄、白腻,脉沉、沉弱、沉迟者,为脾胃虚寒之见证。

【用法】先用水浸泡2~3小时,以浸透为度,药物浸透后,用文火煎煮,水开后煮20分钟,煎成一中碗,头二煎分2次服,每日早晚饭后2小时,各服1中碗。服药后休息。

【方解】

胃腹痛虚实寒热均有,但在临证过程中,虚寒多于实热,此方为五苓散去桂枝,平胃散去厚朴,加藿香、香附、砂仁、茴香、良姜、生姜,以温中散寒。半夏、陈皮以化湿理气。定西为山区,气候高寒,农民群众平素惯食浆水酸菜,此为形成脾胃虚寒之主因。男人好饮罐罐茶(苦味生茶),吸烟,饮酒易伤脾胃。积几十年之经验,凡经透视诊断为慢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者,多为脾胃虚寒证。用新加胃苓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

【加减】胃胀痛吐酸者,加海螵蛸20克;胃腹胀剧者,加炒枳壳10克;胃胀痛及两胁下痛,表现为肝胃不和者,加佛手10克;胃痛腹泻四、五次,或七、八次者,加炒白术10克、白蔻10克,砂仁加为15克。

 

 

【名医简介】

李正之,生于192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人。青岛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1942年就读于新京医科大学,1958年于山东中医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学习,以优异成绩结业获中央卫生部三等奖。1961年到青岛市中医院从事中医内科及中西医结合工作,并接受名医钱轴范、付乃杰等的指导,深得真传。早期从事痹证(风湿病)的研究,1978年从事溃疡病的研究。1986年参加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参芦及其复方制剂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该课题于1991年正式通过国家鉴定。曾任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务科主任,市第八、九届人民代表,市科协委员,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1991年3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著作有《伤寒方歌诀及注释》、《痹证的辨证论治150例分析》(获市科技大会奖)、《生物全息与经络》、《论腑主通以通为用的理论价值》、《腹脉研究》、《辨证与辨病结合》、《乌头的临床运用与中毒防治》、《六淫与致病》(获省优秀科普奖)。曾参加中医内科临证手册的编写。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以及脾胃病的治疗。

【名方】平胃汤

【组成】苍术6克,佛手15克,陈皮12克,甘草5克,车前子12克,徐长卿30克,黄芪12克,蒲公英30克。

【功能】除湿平胃,理气止痛。

【主治】胃脘痛(慢性胃炎、溃疡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

脾胃互为表里,慢性胃病多脾胃同病,方中苍术燥湿健脾;陈皮、佛手理气为平胃散之变法,但较平和,燥湿之力较平胃散弱,理气而不破气;公英、陈皮、佛手均微苦可健胃。胃炎常伴有粘膜水肿,故用车前子合苍术除湿消肿止痛,通则不痛,公英清热解毒合甘草以利于消除炎症且可制约苍术以防因燥化热。黄芪补中益气,徐长卿止痛,共为除湿平胃理气止痛之剂。平胃亦有抑制脾湿之意,故无脾湿之证慎用。

【加减】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加香附10克、川芎10克、半夏10克;胃脘灼痛或嘈杂不适加黄连9克、黄芩10克;吐酸加左金丸;寒盛加桂枝10克、干姜10克,去蒲公英;阴虚去苍术,加麦冬15克、石斛15克;便秘加栝楼30克、决明子10克;溃疡病各型均可加莪术10克,甘

草用量加倍;慢性胃炎加水蛭5~10克,以活血化瘀。

 

【名医简介】

梁乃津,生于1915年,广东省南海县人。现任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广东省中医院顾问、主任中医师。梁氏于1937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抗日战争开始回广东粤北行医,主编《广东医学旬刊》,1946年在广州惠行善院任职,主编《新中医》;1948年兼任广东中医专科学校教师。解放后,历任广州中医学会理事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内经》教研组组长,广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中医学会理事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1986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梁氏是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委员。梁氏从医50多载,治学严谨,精究医理,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提倡中西医结合。擅长治疗内、儿、妇科疾病,治疗胃肠、呼吸、风湿及老年疾病有独特经验和卓著疗效。梁氏治疗胃脘痛的验方“金佛止痛丸”和“胃乃安”等已研制成中成药,由广州中药一厂生产,曾获广东省科技成果奖。“胃乃安”1989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奖。梁氏发表论文20余篇,早年影响较大的有《论中医科学化》、《论中西医特质及中西医汇合问题》等,专著有《伤寒论概要》、《疟疾学》和《麻疹学》。

【名方】金佛止痛丸

【组成】郁金、佛手、白芍、延胡、姜黄、三七。

【功能】行气活血,柔肝止痛。

【主治】胃脘痛。

【用法】本方由广州中药一厂生产,制成丸剂,市面有售,按说明书服用。

【方解】

胃脘痛常见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此多因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及感受邪气致胃中气机阻滞、气郁血瘀。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为主,气血通畅则胃痛自除。方中郁金、延胡行气活血止痛;佛手行气和胃消滞;三七祛瘀生新止痛。因肝体阴用阳,肝藏血,以气为用。故行气活血不忘养阴柔肝,肝体得充则肝用自常。气血流畅,故重用白芍,既可柔肝止痛,又可防止行气药之辛燥伤阴致胃燥。诸药配伍,共起行气活血、柔肝止痛之效。此方经现代药理学实验证实,具有镇静止痛和解痉止痛等作用,临床上除用治胃脘痛外,还可用治痛经、心腹诸痛。临床在原方的基础上辨证及随症加减,疗效甚佳。

【加减】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脉弱者为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或数者为阴虚,加沙参、麦冬、花粉;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脉弦滑数者为肝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