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 进补 立冬—— 进补正当时 立冬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还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机。中医认为,立冬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的时候,所以要养精蓄锐。 进补前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打好底子,使肠胃慢慢适应,以防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一般来说,引补应在立冬后至冬至前进行,可选用芡实炖牛肉、羊肉生姜大枣汤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做好引补后,就可以滋补了。按照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 补气补气主要是针对气虚体质者(常表现为行走后出虚汗、说话无力、精神疲乏等),平时可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红枣、胡萝卜、豆浆、鸡肉等。有补气作用的中药有红参、白术、黄芪、五味子等,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补血补血主要是针对血虚体质者(常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黄唇白、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平时可多食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龙眼肉、桑葚、黑木耳、胡萝卜、猪肉、鱼类等。有补血作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首乌等,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补阳补阳主要是针对阳虚体质者(常表现为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等),平时可多食用具有补阳助火、温肾助阳作用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虾、核桃仁、韭菜、鸽蛋、鳝鱼等。有补阳作用的中药有鹿茸、杜仲、蛤蚧等,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补阴补阴主要是针对阴虚体质者(常表现为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午后低热、女性白带增多等),平时可多食用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有补阴作用的中药有白参、沙参、天门冬、鳖甲、龟板、冬虫夏草等,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关键词二 保健 立冬—— 注意养好肾 在立冬前、中、后三天服用“立冬顺安养生汤”,具有养肾的作用,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此方共七味药,分别为熟地、龟板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川芎、枸杞各6克,大红枣5枚。于每日9~11时和17~19时煎服,每日1剂,每剂药可煎煮2次,连用3天。 方中的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即《局方》中的千古名方——四物汤;枸杞乃滋阴养肾的“圣药”;龟板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的功效;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诸药的功效。 关键词三 保暖 立冬—— 老年人防五寒 防颈寒: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颈部保暖。 防鼻寒: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不错的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防肺寒:风寒感冒症状较轻者,可以选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作用的食物,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温服后上床盖被取微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防腰寒: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防脚寒:每晚临睡前泡脚,水温最好保持在40℃左右,水要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20~30分钟,泡脚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关键词四 防病 立冬—— 老年人重点防范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肌梗塞是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防治措施不当,就会发生心肌梗塞。此外,中风在寒冷的冬季也易发生,这是因为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升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早防范,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关键词二 起居 立冬—— 早睡晚起 立冬时节,起居调养方面强调 “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为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关键词一 情志 立冬—— 恬淡安静 心情愉快 在精神调养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要情志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使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善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下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可以消除冬季的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关键词二 运动 立冬—— 推迟晨练时间 冬季晨练的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宜选择在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点之前进行。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因此,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立冬时节,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选择练八段锦、打太极拳等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