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氏奔豚汤治长期腹痛、腹背发热

 学中医书馆 2014-11-07

 温氏奔豚汤是山西省中医学校温碧泉老中医遗方(由附子、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草组成),与《金匮要略》奔豚汤同名异方,老中医李可颇为欣赏,经他加以改进后应用。

    李可认为:“本方由人参四逆汤去干姜,加桂附理中汤去白术,桂附八味丸去熟地、丹皮、吴茱萸,加沉香、砂仁、牛膝组成。是一首纯阳益火,救困扶危妙方。温热灵动,彻上彻下,通行十二经表里内外。功能温养先天命门真火,救扶元阳之衰亡,固元气之厥脱。补火生土,化湿醒脾,补土制水,而消水肿。纳气平喘,安养冲脉,引火归源,制伏奔豚。可消五脏寒积,逐六腑冷凝,除骨脉寒痹,破沉寒痼冷,散寒行气治诸痛。”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运用此方治疗疑难杂病,取得明显效果,简介如下。

    长期腹痛

    王宗庆,男,63岁,2010年11月26日初诊。

    主诉:脐腹疼痛6年。患者每天无定时发作中腹、肚脐周围隐痛,每次数小时,疼时腹内有股气上冲胸或在脐旁周围转动,手按压减轻,疼痛缓解,尤在遇冷或冬季加重。经医院多次检查未见异常,按神经官能病治疗未见效果。

    刻诊:体胖、精神不振、面色萎黄,上腹胀满,自觉腹内有一物在转动,压痛,口苦咽干目眩,大便不畅,食纳欠佳,喜热饮,脉沉无力,舌体胖大苔滑腻。高血压病8年,脑腔梗3年,

    辨证:奔豚证,少阳少阴并病。治宜平肝降逆,温阳补肾。

    处方:柴胡20克,桂枝15克,炒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附片15克,干姜15克,人参10克,肉桂10克,沉香10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砂仁15克,泽泻15克,牛膝30克,荔枝核15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口苦、咽干、腹内上冲感减轻,继上方加生龙牡、磁石各20克,莱菔子30克,谷麦芽各30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脐脘疼痛消失,大便通畅,食纳增进,上方调理1个月。观察1年未见复发,原高血压、头昏已减轻,血压正常。

    按:奔豚病在《金匮要略》中有:“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内经·骨空论》指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难经》五十五难又说:“积者阴气也,其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患者肾阳亏损,肾气不足,肝郁脾虚,浮火上冲,扰动冲脉,腹脐作痛。故用温氏奔豚汤加味,祛阴寒而扶阳气,温肾补脾,镇潜冲脉,引火归源,疏肝理气,健脾和中,病愈自安。

    腹背发热

    雷某,女,57岁,2011年6月24日初诊。

    主诉:上腹及右背发热3年。患者每天早晚右上腹及背腰部发热,如火烧样不适,有时串疼。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炎。服奥美拉唑、洛赛克等药后症状未减轻,又以中药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和胃降逆等法治疗未见效果。

    刻诊:上腹部不适,伴疼痛,胀满,口渴,喜热饮,有一片热气在右上腹、背部绕动发热难受,手足心发热,腰困痛如折,尿频、遗尿,大便稀溏,全身畏寒,头昏乏力,心悸气短。脉象沉细,舌淡苔白腻滑润。

    辨证:肝脾肾三阴寒证,阴火上浮。治宜补火生土,安养冲脉。

    处方:附片60克(先煎),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红参20克,山茱萸60克,生龙牡各30克,磁石30克,沉香12克,砂仁15克,山药40克,茯苓15克,土白术15克,泽泻12克,肉桂5克(冲服)。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肢冷背冷畏寒好转,食纳增进,右上腹背部发热好转。继上方加鹅管石20克,山茱萸30克,黄精20克,补骨脂20克。20剂。

    三诊:上腹发热减轻,范围缩小。腰困痛好转,仍感气短乏力,上方加炙黄芪30克,升麻10克,柴胡20克。20剂,诸症消失病愈。

    按: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反酸烧心多在剑突下胃脘部或中脘发作,用上述中西药治疗有一定效果,但该患者背腰部发热,不伴反酸烧心,说明主要病机不在反流。腰背是督脉循引路线,督脉不升,任脉不降,少阴阳虚,背寒肢冷,肝寒郁中,冲脉上逆,阴火上浮,故用温氏奔豚汤,温经通阳,补火生土,健脾化湿,纳气制冲,引火归源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