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化不良与心理障碍

 tuzididie 2014-11-09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而引发躯体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常常被忽视和漏诊,导致患者治疗延误或延迟康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和或疼痛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上腹部不适主要包括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上腹部症状,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但仅仅有10%的患者来医院就诊。

  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清楚,除多认为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动力功能的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外,其心理、社会因素也受到了关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心理特征表现:患者就诊时往往带有很多的不同种类或重复的检查报告(包括不同医院的胃镜报告),报告均未提示有重大器质性疾病,但患者觉得发病可能与“恐癌”有关等心理;患者合并精神症状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失眠、非特异性疼痛(多为全身的不定位疼痛,以肩痛、头痛和腰背痛为主)、注意力不集中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患者的发病多有明显诱因,如遭受某种重大挫折等;患者合并精神症状有晨重晚轻的特点。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抑酸、促动力、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在前来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大约有45%患者经过上述治疗症状环节不明显,其中又有25%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心理治疗尤为重要。

  首先要求我们临床医师:思维模式要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认识到功能性消化不良实际是一种身心疾病,在伴有抑郁焦虑状态时单纯依靠抑酸、促动力、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是不够的。要善于发现抑郁焦虑给患者带来精神及躯体症状折磨,避免长期误诊、漏诊、漏治,以至于失去关键治疗时机。通过精神药物治疗,但服用抗抑郁焦虑药物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治疗疗程一般比较长,最后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切忌减药过快,引起撤药综合征。

  总之,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依靠单一的治疗是不够的,必须综合各种治疗方法,才能解除患者痛苦。

 

李毅平 (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